M2增速回升 下半年貨幣政策或僅微調
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7月12日,央行發布了《2011年上半年金融統計數據報告》。報告顯示,上半年中國外匯儲備大幅攀升,逼近3.2萬億,增速高達30.3%;同時新增人民幣貸款有所上升,規模達4.17萬億,反映出中國仍然…
7月12日,央行發布了《2011年上半年金融統計數據報告》。報告顯示,上半年中國外匯儲備大幅攀升,逼近3.2萬億,增速高達30.3%;同時新增人民幣貸款有所上升,規模達4.17萬億,反映出中國仍然面臨較為嚴峻的通脹壓力。經濟學家預測,下半年宏觀調控“風向”可能不變,延續上半年政策的可能性較大。
原來預期按季公布的社會融資總量此次并未像一季度一樣與金融統計數據一起公布,有接近央行人士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央行將推后幾天單獨公布。
近日,溫家寶總理強調,“保持社會融資總量合理增長”。
政策僅會“微調”
央行報告顯示,截至2011年6月末,廣義貨幣余額(M2)78.08萬億,同比增長15.9%,較5月份15.1%上升0.8個百分點。
中金公司首席經濟學家彭文生認為,6月份M2增速回升,但仍然低于央行16%的年度增速目標。其中,M0同比上升14.4%,人民幣存款增長17.6%,顯示M2的增加主要是因為存款的增加。6月份人民幣存款增加1.91萬億元,環比5月1.11萬億元大增72%。
按照彭文生的解釋,銀行季末考核促使表外業務轉回表內,外匯占款增長較去年多增1600億元,這些存款因素都是引起M2增加的直接原因。
“貨幣增速的回升并不意味著政策的放松。目前通脹壓力仍然處在高位,未來政策走向將取決于8月份CPI的走向。”國信證券策略分析師黃學軍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從目前的情況來看,7月份CPI依舊會較高,國家宏觀調控不會在此時放松。
信新投資首席分析師楊榮華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也表示,從最新發布的M2數據來看,市場的整體流動性和貨幣環境并不是特別緊張,但是也沒有繼續加碼的必要。預計全年貨幣政策只會“微調”,監管層不可能在上半年政策執行中“虎頭蛇尾”。
資金效率受關注
今年上半年,央行實行了緊縮的貨幣政策,連續六次調高了金融機構存款準備金率。在央行“嚴控”之下,市場資金局面一度緊張。在此背景之下,人民幣貸款仍然增加4.17萬億元。尤其是6月份一個月內,人民幣貸款就增加了6339億元,同比多增207億元。
“從2011年上半年的貸款數據來看,規模基本符合市場預期。按照3:3:2:2的信貸投放節奏來看,全能新增貸款將比2010年略有下降。”銀河證券首席經濟學家左小蕾表示。
楊榮華也對此稱,從5、6月份的信貸投放來看,下半年的信貸投放將比上半年放緩一些,基本能控制在7.5萬億目標之內。“貸款的規模既定,目前各界比較關心的是‘錢流’。”
“錢流”即資金的流向。
黃學軍認為,人民幣貸款的分布不均是導致市場資金緊張的根本原因。從資金的流向來看,固定資產投資、央企及大型國有企業的貸款依然是貸款的“主角”。“國家4萬億投資下去之后,這些基礎設施建設一般都需要3年左右的時間完工。對此,政府肯定優先對這些項目進行大規模放貸,以保證工程的順利進行。”
楊榮華認為,在今年下半年,政府應該通過資金的疏導來緩解“緊張”局面。“要防止通脹,央行就不能一味的增加信貸;要解決市場資金困難,又必須對信貸有所放松。所以,在兩者的權衡之下,只有增加資金的效率才能根本的解決問題。加速對民間金融機構的合法化就是一個非常有效的途徑。”
外匯占款增速下降
6月新增外匯占款2773.28億元(約合428億美元),環比5月3764.14億元人民幣(約合580億美元)的增量下降約26%。
6月貿易順差222億美元,較5月130.5億美元增加92.2億美元,目前商務部尚未公布6月FDI數據,5月FDI為92.25億美元。
如果以民間的殘差法(熱錢=新增外匯占款-貿易順差-FDI)來計算。5月份熱錢流入量約為357億美元,6月份新增外匯占款大幅下降26%,貿易順差大幅增長70%,除非FDI大幅下挫,否則6月份熱錢會出現相當幅度的下跌。目前已有分析師預測6月的FDI為90億美元與5月相當,如果真是這樣,則6月份熱錢將大跌近七成,約為116億美元。
“從調研情況來看,國外比如歐洲地區的融資成本是很低的,中國與國外的利差實際上已經拉得很大了。”中國銀行戰略發展部國際金融研究所分析師邊衛紅認為,6月份的外匯占款減少,可能原因是6月市場已經預期到歐洲央行的加息,除了美國外的主要經濟體都已進入加息通道,這對熱錢流入可能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中國央行的對沖壓力逐步放緩。”
邊衛紅認為,由于對沖流動性的需要,目前的存款準備金率已經太高,由于貨幣政策的調控有時滯效應,政策傳導到實體經濟也需要一段時間,下半年很可能出現經濟增速放緩和政策效果顯現疊加的局面。
溫家寶總理近日也特別強調,“避免貨幣政策的滯后效應與多種因素疊加,對下一階段實體經濟產生大的影響。”
匯率制度缺失突顯
6月末,國家外匯儲備余額為31975億美元,同比增長30.3%,人民幣匯率為1美元兌6.4716元人民幣。
中國外匯研究院院長譚雅玲表示,外匯儲備目前增速已超過30%,人民幣升值起到了很大作用。要解決外匯儲備問題首先要從人民幣匯率著手,建立起完善的匯率機制。“當前,中國沒有任何機制來影響人民幣匯率。相比美國,它們的匯率建立起了配套的指數機制。比如,美元希望對歐元貶值的話,會先針對英鎊進行貶值,讓英鎊拉著歐元往上走。而人民幣目前只單項與美元掛鉤,完全依賴于美元,缺少了多元化、有效的機制來調控。”
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原來預期按季公布的社會融資總量此次并未像一季度一樣與金融統計數據一起公布,有接近央行人士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央行將推后幾天單獨公布。
近日,溫家寶總理強調,“保持社會融資總量合理增長”。
政策僅會“微調”
央行報告顯示,截至2011年6月末,廣義貨幣余額(M2)78.08萬億,同比增長15.9%,較5月份15.1%上升0.8個百分點。
中金公司首席經濟學家彭文生認為,6月份M2增速回升,但仍然低于央行16%的年度增速目標。其中,M0同比上升14.4%,人民幣存款增長17.6%,顯示M2的增加主要是因為存款的增加。6月份人民幣存款增加1.91萬億元,環比5月1.11萬億元大增72%。
按照彭文生的解釋,銀行季末考核促使表外業務轉回表內,外匯占款增長較去年多增1600億元,這些存款因素都是引起M2增加的直接原因。
“貨幣增速的回升并不意味著政策的放松。目前通脹壓力仍然處在高位,未來政策走向將取決于8月份CPI的走向。”國信證券策略分析師黃學軍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從目前的情況來看,7月份CPI依舊會較高,國家宏觀調控不會在此時放松。
信新投資首席分析師楊榮華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也表示,從最新發布的M2數據來看,市場的整體流動性和貨幣環境并不是特別緊張,但是也沒有繼續加碼的必要。預計全年貨幣政策只會“微調”,監管層不可能在上半年政策執行中“虎頭蛇尾”。
資金效率受關注
今年上半年,央行實行了緊縮的貨幣政策,連續六次調高了金融機構存款準備金率。在央行“嚴控”之下,市場資金局面一度緊張。在此背景之下,人民幣貸款仍然增加4.17萬億元。尤其是6月份一個月內,人民幣貸款就增加了6339億元,同比多增207億元。
“從2011年上半年的貸款數據來看,規模基本符合市場預期。按照3:3:2:2的信貸投放節奏來看,全能新增貸款將比2010年略有下降。”銀河證券首席經濟學家左小蕾表示。
楊榮華也對此稱,從5、6月份的信貸投放來看,下半年的信貸投放將比上半年放緩一些,基本能控制在7.5萬億目標之內。“貸款的規模既定,目前各界比較關心的是‘錢流’。”
“錢流”即資金的流向。
黃學軍認為,人民幣貸款的分布不均是導致市場資金緊張的根本原因。從資金的流向來看,固定資產投資、央企及大型國有企業的貸款依然是貸款的“主角”。“國家4萬億投資下去之后,這些基礎設施建設一般都需要3年左右的時間完工。對此,政府肯定優先對這些項目進行大規模放貸,以保證工程的順利進行。”
楊榮華認為,在今年下半年,政府應該通過資金的疏導來緩解“緊張”局面。“要防止通脹,央行就不能一味的增加信貸;要解決市場資金困難,又必須對信貸有所放松。所以,在兩者的權衡之下,只有增加資金的效率才能根本的解決問題。加速對民間金融機構的合法化就是一個非常有效的途徑。”
外匯占款增速下降
6月新增外匯占款2773.28億元(約合428億美元),環比5月3764.14億元人民幣(約合580億美元)的增量下降約26%。
6月貿易順差222億美元,較5月130.5億美元增加92.2億美元,目前商務部尚未公布6月FDI數據,5月FDI為92.25億美元。
如果以民間的殘差法(熱錢=新增外匯占款-貿易順差-FDI)來計算。5月份熱錢流入量約為357億美元,6月份新增外匯占款大幅下降26%,貿易順差大幅增長70%,除非FDI大幅下挫,否則6月份熱錢會出現相當幅度的下跌。目前已有分析師預測6月的FDI為90億美元與5月相當,如果真是這樣,則6月份熱錢將大跌近七成,約為116億美元。
“從調研情況來看,國外比如歐洲地區的融資成本是很低的,中國與國外的利差實際上已經拉得很大了。”中國銀行戰略發展部國際金融研究所分析師邊衛紅認為,6月份的外匯占款減少,可能原因是6月市場已經預期到歐洲央行的加息,除了美國外的主要經濟體都已進入加息通道,這對熱錢流入可能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中國央行的對沖壓力逐步放緩。”
邊衛紅認為,由于對沖流動性的需要,目前的存款準備金率已經太高,由于貨幣政策的調控有時滯效應,政策傳導到實體經濟也需要一段時間,下半年很可能出現經濟增速放緩和政策效果顯現疊加的局面。
溫家寶總理近日也特別強調,“避免貨幣政策的滯后效應與多種因素疊加,對下一階段實體經濟產生大的影響。”
匯率制度缺失突顯
6月末,國家外匯儲備余額為31975億美元,同比增長30.3%,人民幣匯率為1美元兌6.4716元人民幣。
中國外匯研究院院長譚雅玲表示,外匯儲備目前增速已超過30%,人民幣升值起到了很大作用。要解決外匯儲備問題首先要從人民幣匯率著手,建立起完善的匯率機制。“當前,中國沒有任何機制來影響人民幣匯率。相比美國,它們的匯率建立起了配套的指數機制。比如,美元希望對歐元貶值的話,會先針對英鎊進行貶值,讓英鎊拉著歐元往上走。而人民幣目前只單項與美元掛鉤,完全依賴于美元,缺少了多元化、有效的機制來調控。”
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延伸閱讀
- 上一篇:劉煜輝:抑通脹必須加息 下一篇:今日辟謠(2023年11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