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年內或推人民幣FDI 市場關注新增回流機制
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人民幣FDI或在今年年內推出,這將有望成為繼境外人民幣投資境內銀行間債市、RQFII機制后,又一新增的境外人民幣回流渠道。
人民幣FDI或在今年年內推出,這將有望成為繼境外人民幣投資境內銀行間債市、RQFII機制后,又一新增的境外人民幣回流渠道。
再增境外人民幣回流機制
香港金融管理局副總裁彭醒棠本周表示,外商人民幣直接投資(即“人民幣FDI”)可望在年底前推出,這將推動香港人民幣貸款和債券市場的發展,使今年香港人民幣債券發行量超越1000億元。
彭醒棠還表示,修訂FDI的外商投資管理辦法后,人民幣資金將可直接回流內地,免去以往需要經過外管局的審批及兌換安排,將令整個資金回流程序加快。相信未來會吸引更多外資企業在港通過FDI投資內地。
近日《商務部關于跨境人民幣直接投資有關問題的通知(征求意見稿)》發布,允許外國投資者以境外合法獲得的人民幣在華開展直接投資業務,但跨境人民幣直接投資在中國境內不得用直接或間接用于投資有價證券和金融衍生品,以及用于委托貸款或償還國內外貸款。這也意味著在境外人民幣直接投資境內銀行間債市、RQFII機制之后,新增了一條人民幣FDI方式的境外人民幣回流渠道。
匯豐集團經濟研究亞太區聯系主管屈宏斌認為,商務部征求意見稿再次向市場強調了中國致力于將香港離岸人民幣市場發展推向新臺階的決心。此前,人民幣FDI基于逐項審批,而商務部的征求意見稿向市場傳遞出最新信息,即中國政府正準備建立一個更為透明和標準的監管框架、以允許香港離岸人民幣市場的投資者能夠將離岸人民幣資金投資于在岸各類資產市場。這與剛剛宣布的RQFII投資機制同樣都為人民幣回流打開了新渠道。
市場反應“咸淡不一”
境內外網絡相對強大的金融機構,毋庸置疑,在新規下提供相關服務方面可謂占得先機。然而,記者昨日從數位商業銀行及投行人士處了解到,他們對于新商機下的業務機遇反應相對平淡。原因大致包括以下方面:
首先,有關人民幣FDI的政策,理論上需商務部、人民銀行、以及國家外管局共同研究制定。此前,人民銀行業就推進外商直接投資人民幣結算試點穩步開展進行過表態,然而,“現在只有商務部發文,人民銀行和外管局還沒有正式文件出來,所以我們更多的只是觀望。”某金融機構中層人士表示,此外,目前仍為征求意見稿,相關條文并不能馬上實施。
另外一家大型外資銀行一位業務部門主管則認為,去年下半年就有相關跨境人民幣直投試點推出,但需要逐一審批,新監管框架下,可能會使得某些審批程序更便捷和透明。但是,從銀行做業務角度而言,由此而為企業客戶提供的各項金融服務并不會發生較大的變化,對業務影響甚微。
人民幣FDI最顯而易見的一個好處就是降低企業的匯兌風險。對于此,某投行人士認為,就整體政策效果而言,相比較于匯率風險,累積的大量人民幣能夠回流到中國內地更值得關注,畢竟境內人民幣的投資機會更多。
“長期而言,人民幣FDI渠道的打開將刺激香港離岸人民幣市場產品平臺的發展,它將激勵外國投資者在跨境貿易和交易中更多地使用人民幣,最終加速人民幣境內外的流通。”屈宏斌說。
屈宏斌還表示,在港人民幣存款占據中國內地存款比例小于1%,即便大量流入內地,也不會如市場某些人士擔憂所言對內地形成較大通脹壓力,此外,新框架下,由于外國投資者持有人民幣意愿更加強烈,預計未來人民幣在香港市場流入的頻率會同時加大。
截至今年6月底,香港人民幣存款達5536億元,前6個月凈增2350億元,增幅達76%。而2008年末,這一數字僅為561億元。
來源:上海證券報
再增境外人民幣回流機制
香港金融管理局副總裁彭醒棠本周表示,外商人民幣直接投資(即“人民幣FDI”)可望在年底前推出,這將推動香港人民幣貸款和債券市場的發展,使今年香港人民幣債券發行量超越1000億元。
彭醒棠還表示,修訂FDI的外商投資管理辦法后,人民幣資金將可直接回流內地,免去以往需要經過外管局的審批及兌換安排,將令整個資金回流程序加快。相信未來會吸引更多外資企業在港通過FDI投資內地。
近日《商務部關于跨境人民幣直接投資有關問題的通知(征求意見稿)》發布,允許外國投資者以境外合法獲得的人民幣在華開展直接投資業務,但跨境人民幣直接投資在中國境內不得用直接或間接用于投資有價證券和金融衍生品,以及用于委托貸款或償還國內外貸款。這也意味著在境外人民幣直接投資境內銀行間債市、RQFII機制之后,新增了一條人民幣FDI方式的境外人民幣回流渠道。
匯豐集團經濟研究亞太區聯系主管屈宏斌認為,商務部征求意見稿再次向市場強調了中國致力于將香港離岸人民幣市場發展推向新臺階的決心。此前,人民幣FDI基于逐項審批,而商務部的征求意見稿向市場傳遞出最新信息,即中國政府正準備建立一個更為透明和標準的監管框架、以允許香港離岸人民幣市場的投資者能夠將離岸人民幣資金投資于在岸各類資產市場。這與剛剛宣布的RQFII投資機制同樣都為人民幣回流打開了新渠道。
市場反應“咸淡不一”
境內外網絡相對強大的金融機構,毋庸置疑,在新規下提供相關服務方面可謂占得先機。然而,記者昨日從數位商業銀行及投行人士處了解到,他們對于新商機下的業務機遇反應相對平淡。原因大致包括以下方面:
首先,有關人民幣FDI的政策,理論上需商務部、人民銀行、以及國家外管局共同研究制定。此前,人民銀行業就推進外商直接投資人民幣結算試點穩步開展進行過表態,然而,“現在只有商務部發文,人民銀行和外管局還沒有正式文件出來,所以我們更多的只是觀望。”某金融機構中層人士表示,此外,目前仍為征求意見稿,相關條文并不能馬上實施。
另外一家大型外資銀行一位業務部門主管則認為,去年下半年就有相關跨境人民幣直投試點推出,但需要逐一審批,新監管框架下,可能會使得某些審批程序更便捷和透明。但是,從銀行做業務角度而言,由此而為企業客戶提供的各項金融服務并不會發生較大的變化,對業務影響甚微。
人民幣FDI最顯而易見的一個好處就是降低企業的匯兌風險。對于此,某投行人士認為,就整體政策效果而言,相比較于匯率風險,累積的大量人民幣能夠回流到中國內地更值得關注,畢竟境內人民幣的投資機會更多。
“長期而言,人民幣FDI渠道的打開將刺激香港離岸人民幣市場產品平臺的發展,它將激勵外國投資者在跨境貿易和交易中更多地使用人民幣,最終加速人民幣境內外的流通。”屈宏斌說。
屈宏斌還表示,在港人民幣存款占據中國內地存款比例小于1%,即便大量流入內地,也不會如市場某些人士擔憂所言對內地形成較大通脹壓力,此外,新框架下,由于外國投資者持有人民幣意愿更加強烈,預計未來人民幣在香港市場流入的頻率會同時加大。
截至今年6月底,香港人民幣存款達5536億元,前6個月凈增2350億元,增幅達76%。而2008年末,這一數字僅為561億元。
來源:上海證券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