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機背后新貨幣體系待重建: 除了美元,還能是什么?
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一場巨大經濟危機往往意味著貨幣體系的逐漸崩潰和重建。
一場巨大經濟危機往往意味著貨幣體系的逐漸崩潰和重建。
8月22日,瑞銀財富管理亞太區銀行投資產品董事總經理衛俊光披露了一個數據:瑞銀香港及新加坡客戶,所持美元比重由2008年的57%下降至目前的49%。雖然投資者尚未把美元當作燙手山芋,但是也沒有像過去那么愛不釋手了。
這一切,都是2008年金融危機以及它之后歐美債務危機的作用。
從2008年10月底至8月22日,能夠反映美元走勢的美元指數下跌超過14%。
與之相反,另一些資產卻被投資者追捧,黃金不必說,站上了每盎司1800美元高位后,還在向2000美元關口沖刺,遙想2008年年初,黃金還在800美元/盎司附近徘徊。此外,澳元、加元乃至人民幣都在受到投資者的青睞,從2008年10月底至2011年8月22日,澳元對美元大漲超過72%,美元對加元貶值超過23%,美元對人民幣貶值超過6.39%。
這一切都似曾相似。近百年中,每一次大的經濟危機都會將過去的貨幣體系擊垮,進而重新建立一個新的貨幣體系。
“這次金融危機也會讓全球貨幣體系發生變動,但是在美元沒有替代物之前,這種變動可能是此消彼長的微調,最后形成一種新的平衡。”英大證券研究所所長李大霄認為。
而在新的平衡形成過程中,雖然大多數投資標的哀鴻遍野,但是機會也蘊藏其中。
輪番重建的貨幣體系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前,世界貨幣體系采用的是“金本位”。
但是1907年的經濟危機刺激了金本位的垮臺。1907年到1908年,美國破產的信貸機構超過300個,負債達3.56億美元,大多數銀行則停止支付現金。經濟衰退嚴重,以月度數字計算,鋼產量下降近60%,生鐵38%,機車69%,貨車車廂75%,新建鐵路量46%。1908年,新建筑合同減少23%,鋼托拉斯所屬企業一半以上停工。
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后,資本主義國家曾試圖恢復金本位制。但在戰后的形勢下,要重新實行金幣流通已不可能。
各國重新實行的只能是蛻化了的金本位制,如金塊本位制,或金匯兌本位制。這種蛻化了的金本位制又被新一輪金融危機擊垮,那就是發生在1929年的大蕭條。
1929-1933年,資本主義國家發生了有史以來最嚴重的經濟危機,并引起了貨幣信用危機。
1931年7月,德國政府宣布停止償付外債,實行嚴格的外匯管制,禁止黃金交易和黃金輸出,這標志著德國的金匯兌本位制從此結束。1931年9月,英國不得不宣布英鎊貶值,并被迫最終放棄了金本位制。一些以英鎊為基礎實行金匯兌本位制的國家,如印度、埃及、馬來西亞等,也隨之放棄了金匯兌本位制。其后,愛爾蘭、挪威、瑞典、丹麥、芬蘭、加拿大等國實行的各種金本位制都被放棄。
二戰后,國際貨幣體系形成了布雷頓森林體系。布雷頓森林體系以黃金為基礎,以美元作為最主要的國際儲備貨幣。美元直接與黃金掛鉤,各國貨幣則與美元掛鉤,并可按35美元一盎司的官價向美國兌換黃金。
然而,又一輪金融危機將布雷頓森林體系所擊潰。1973年前后,當時國際油價從3美元/桶沖到11.65美元/桶,造成美國經濟滯脹。美國標準普爾指數從1972年的117.44點跌至1974年的69.72點,跌幅達40%;日經225指數也從1972年的5236點下跌到1974年的3764點,下跌了29%。此后,西方世界陷入了滯脹期。
危機當頭,1973年3月,西歐出現拋售美元,搶購黃金和馬克的風潮。3月16日,歐洲共同市場9國在巴黎舉行會議并達成協議,聯邦德國、法國等國家對美元實行“聯合浮動”,彼此之間實行固定匯率。這宣告了布雷頓森林體系的最終解體。
催生新的貨幣體系?
在布雷頓森林體系解體后,實際上全球市場經濟國家實行美元本位制。
有許多跡象顯示,2008年的金融危機以及緊隨其后的美國債務危機卻讓美元受到了沖擊。
2008年金融危機過后,美國經濟始終未走出低迷,甚至沒有擺脫衰退的風險。美國勞工部8月5日公布的數據顯示,今年7月份美國非農業部門失業率為9.1%。今年7月份,在全美50個州中,有超過一半的州失業率繼續上升,表明美國的就業增長依然疲弱。美國商務部數據顯示,2011年1季度和2季度GDP增速僅為1.9%(調整后)和1.3%,大大低于2010年第四季度的3.1%,經濟再次衰退跡象大幅上升。
德國證券教父安德烈·科斯托拉尼說過這樣一句格言:“一種貨幣只會死在自己的床上。”它形象地指出了一種貨幣的價值與其國家的命運息息相關。
在標普下調美國信譽評級之后,美元還能不能擔任世界貨幣已經讓不少人產生了懷疑。
然而,當前擺在世界的難題是,除了美元,還能是什么?
有種說法是重回金本位。事實上,黃金價格的飆漲也反映了這種情緒。然而,金本位此前的實踐已經失敗,回到金本位已然不現實。
于是世界在尋找其他可替代的貨幣。
亞洲開發銀行行長黑田東彥8月22日通過媒體表示,雖然歐元1999年誕生后也逐漸被作為國際貨幣使用,但尚及不上美元。日元、英鎊也終歸無法和美元相提并論。日元、歐元、英鎊目前還沒有取代美元的可能性。
英大證券研究所所長李大霄也認為,新的貨幣體系的建立并不是那么急速,它是緩慢的。他認為,最有可能的情況是其他國家的貨幣地位上升,而美元地位相對下降。“逐漸達到新的平衡。”
在這一過程中,新興經濟體國家貨幣的地位或可能大幅提升。早在2009年,東盟10國與中日韓財長便聯合宣布建立區域外匯儲備庫;日前舉行的南美洲國家聯盟12國財政部長和央行行長會議,也決定動用南盟各國央行的外匯儲備,成立一個覆蓋整個南美地區的金融穩定基金。
人民幣也有可能成為新興市場國家貨幣中地位最重要的一員。去年IMF(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份額改革中,中國的份額升至世界第三。
在新的貨幣體系尚未達到平衡過程中,全球金融市場處在失衡狀態。近期,全球股市就是這種狀態的犧牲品。
然而,也有可供投資的選項。債券天王比爾·格羅斯有句名言“總有一個地方可以找到牛市。”
即使在金融危機中也不例外。
“中國資產是值得投資的。”李大霄認為,中國的資產實際上在金融危機過后是上漲的,除了房地產,其他各類投資品如藝術品、債券、人民幣本身等無不大幅上漲。雖然A股未能回歸到2007年的水平,但是其流通市值不斷在創新高,實際上也處于牛市中。
瑞銀財富管理亞太區銀行投資產品董事總經理衛俊光介紹,該公司客戶中,截至7月底,人民幣的投資約占1%-2%,他不排除日后該比重會升至10%。
此外,“資源性的國家貨幣如澳元、加元等也是值得投資的。”李大霄認為。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8月22日,瑞銀財富管理亞太區銀行投資產品董事總經理衛俊光披露了一個數據:瑞銀香港及新加坡客戶,所持美元比重由2008年的57%下降至目前的49%。雖然投資者尚未把美元當作燙手山芋,但是也沒有像過去那么愛不釋手了。
這一切,都是2008年金融危機以及它之后歐美債務危機的作用。
從2008年10月底至8月22日,能夠反映美元走勢的美元指數下跌超過14%。
與之相反,另一些資產卻被投資者追捧,黃金不必說,站上了每盎司1800美元高位后,還在向2000美元關口沖刺,遙想2008年年初,黃金還在800美元/盎司附近徘徊。此外,澳元、加元乃至人民幣都在受到投資者的青睞,從2008年10月底至2011年8月22日,澳元對美元大漲超過72%,美元對加元貶值超過23%,美元對人民幣貶值超過6.39%。
這一切都似曾相似。近百年中,每一次大的經濟危機都會將過去的貨幣體系擊垮,進而重新建立一個新的貨幣體系。
“這次金融危機也會讓全球貨幣體系發生變動,但是在美元沒有替代物之前,這種變動可能是此消彼長的微調,最后形成一種新的平衡。”英大證券研究所所長李大霄認為。
而在新的平衡形成過程中,雖然大多數投資標的哀鴻遍野,但是機會也蘊藏其中。
輪番重建的貨幣體系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前,世界貨幣體系采用的是“金本位”。
但是1907年的經濟危機刺激了金本位的垮臺。1907年到1908年,美國破產的信貸機構超過300個,負債達3.56億美元,大多數銀行則停止支付現金。經濟衰退嚴重,以月度數字計算,鋼產量下降近60%,生鐵38%,機車69%,貨車車廂75%,新建鐵路量46%。1908年,新建筑合同減少23%,鋼托拉斯所屬企業一半以上停工。
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后,資本主義國家曾試圖恢復金本位制。但在戰后的形勢下,要重新實行金幣流通已不可能。
各國重新實行的只能是蛻化了的金本位制,如金塊本位制,或金匯兌本位制。這種蛻化了的金本位制又被新一輪金融危機擊垮,那就是發生在1929年的大蕭條。
1929-1933年,資本主義國家發生了有史以來最嚴重的經濟危機,并引起了貨幣信用危機。
1931年7月,德國政府宣布停止償付外債,實行嚴格的外匯管制,禁止黃金交易和黃金輸出,這標志著德國的金匯兌本位制從此結束。1931年9月,英國不得不宣布英鎊貶值,并被迫最終放棄了金本位制。一些以英鎊為基礎實行金匯兌本位制的國家,如印度、埃及、馬來西亞等,也隨之放棄了金匯兌本位制。其后,愛爾蘭、挪威、瑞典、丹麥、芬蘭、加拿大等國實行的各種金本位制都被放棄。
二戰后,國際貨幣體系形成了布雷頓森林體系。布雷頓森林體系以黃金為基礎,以美元作為最主要的國際儲備貨幣。美元直接與黃金掛鉤,各國貨幣則與美元掛鉤,并可按35美元一盎司的官價向美國兌換黃金。
然而,又一輪金融危機將布雷頓森林體系所擊潰。1973年前后,當時國際油價從3美元/桶沖到11.65美元/桶,造成美國經濟滯脹。美國標準普爾指數從1972年的117.44點跌至1974年的69.72點,跌幅達40%;日經225指數也從1972年的5236點下跌到1974年的3764點,下跌了29%。此后,西方世界陷入了滯脹期。
危機當頭,1973年3月,西歐出現拋售美元,搶購黃金和馬克的風潮。3月16日,歐洲共同市場9國在巴黎舉行會議并達成協議,聯邦德國、法國等國家對美元實行“聯合浮動”,彼此之間實行固定匯率。這宣告了布雷頓森林體系的最終解體。
催生新的貨幣體系?
在布雷頓森林體系解體后,實際上全球市場經濟國家實行美元本位制。
有許多跡象顯示,2008年的金融危機以及緊隨其后的美國債務危機卻讓美元受到了沖擊。
2008年金融危機過后,美國經濟始終未走出低迷,甚至沒有擺脫衰退的風險。美國勞工部8月5日公布的數據顯示,今年7月份美國非農業部門失業率為9.1%。今年7月份,在全美50個州中,有超過一半的州失業率繼續上升,表明美國的就業增長依然疲弱。美國商務部數據顯示,2011年1季度和2季度GDP增速僅為1.9%(調整后)和1.3%,大大低于2010年第四季度的3.1%,經濟再次衰退跡象大幅上升。
德國證券教父安德烈·科斯托拉尼說過這樣一句格言:“一種貨幣只會死在自己的床上。”它形象地指出了一種貨幣的價值與其國家的命運息息相關。
在標普下調美國信譽評級之后,美元還能不能擔任世界貨幣已經讓不少人產生了懷疑。
然而,當前擺在世界的難題是,除了美元,還能是什么?
有種說法是重回金本位。事實上,黃金價格的飆漲也反映了這種情緒。然而,金本位此前的實踐已經失敗,回到金本位已然不現實。
于是世界在尋找其他可替代的貨幣。
亞洲開發銀行行長黑田東彥8月22日通過媒體表示,雖然歐元1999年誕生后也逐漸被作為國際貨幣使用,但尚及不上美元。日元、英鎊也終歸無法和美元相提并論。日元、歐元、英鎊目前還沒有取代美元的可能性。
英大證券研究所所長李大霄也認為,新的貨幣體系的建立并不是那么急速,它是緩慢的。他認為,最有可能的情況是其他國家的貨幣地位上升,而美元地位相對下降。“逐漸達到新的平衡。”
在這一過程中,新興經濟體國家貨幣的地位或可能大幅提升。早在2009年,東盟10國與中日韓財長便聯合宣布建立區域外匯儲備庫;日前舉行的南美洲國家聯盟12國財政部長和央行行長會議,也決定動用南盟各國央行的外匯儲備,成立一個覆蓋整個南美地區的金融穩定基金。
人民幣也有可能成為新興市場國家貨幣中地位最重要的一員。去年IMF(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份額改革中,中國的份額升至世界第三。
在新的貨幣體系尚未達到平衡過程中,全球金融市場處在失衡狀態。近期,全球股市就是這種狀態的犧牲品。
然而,也有可供投資的選項。債券天王比爾·格羅斯有句名言“總有一個地方可以找到牛市。”
即使在金融危機中也不例外。
“中國資產是值得投資的。”李大霄認為,中國的資產實際上在金融危機過后是上漲的,除了房地產,其他各類投資品如藝術品、債券、人民幣本身等無不大幅上漲。雖然A股未能回歸到2007年的水平,但是其流通市值不斷在創新高,實際上也處于牛市中。
瑞銀財富管理亞太區銀行投資產品董事總經理衛俊光介紹,該公司客戶中,截至7月底,人民幣的投資約占1%-2%,他不排除日后該比重會升至10%。
此外,“資源性的國家貨幣如澳元、加元等也是值得投資的。”李大霄認為。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 上一篇:中資財產安全何以得到維護 下一篇:今日辟謠(2023年11月17日)
- [騰訊]
- 關鍵字: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