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自主發債“道阻且長 ”
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對于財政部有關負責人指出的將研究建立規范的地方政府舉債融資機制,本報記者了解到,中央下放舉債權的思路已初步確定,即由中央確定舉債規模,舉債權下放至省級政府。不過,由于下放舉債權涉…
對于財政部有關負責人指出的將研究建立規范的地方政府舉債融資機制,本報記者了解到,中央下放舉債權的思路已初步確定,即由中央確定舉債規模,舉債權下放至省級政府。不過,由于下放舉債權涉及面廣,十分復雜,地方自主發債短期內難以成行。
“在審計署上報地方政府性債務審計結果后,國務院已經初步形成了下放舉債權的思路,第一步將下放給東部一些沿海地區的省級政府。”消息人士透露,這些省級政府的財政狀況比較良好,償債能力強,信用評級也較高。同時,省級政府舉債所形成的債務,也將納入其預算管理當中。
事實上,自地方平臺債風波以來,地方自主發債也日益引發了市場的關注。為妥善化解地方債務風險,審計署在其報告中也建議,可研究賦予省級政府適度舉債權,逐步探索向具備條件的市級政府推開,舉債計劃需經國務院審批,編制地方債務預算,納入地方預算管理,報同級人民代表大會審查和批準。
中國社科院金融市場研究所金融研究室主任曹紅輝也對記者說,在長期的城市化進程中,建立有效的融資機制非常重要。
事實上,已有地方自主發債試水的消息。今年7月初,曾有媒體報道稱廣東、浙江正在做地方自行發債的試點工作。此后,又有“財政部已原則同意部分試點省份發債方案”的消息傳出。但據記者了解,由于下放舉債權涉及面廣,這一舉措的推出仍需時日。
“地方發債,比中央代理發債的復雜性至少高出十倍,需要通盤考慮,嚴格控制風險。”財政部財科所副所長劉尚希對記者表示,尚未聽說廣東和浙江試點發債的事情。
劉尚希進一步指出,在允許地方發債之前,需要弄清楚許多問題,比如,舉債權是什么,發債用于何處。更為關鍵的是,地方政府要自主發債,財政、負債狀況就必須十分透明,這樣才能進行評估,明確風險。
地方自主發債,一方面要由國務院出臺規范性文件,有關部門出臺操作性文件;另一方面,還需地方政府將財政、債務明明白白地放在陽光下。但現實情況是,國務院對于下放舉債權的問題尚未形成專門文件,大部分地方的債務情況也沒有完全公開。截至目前,僅有北京和山東兩地公布了地方債務余額,債務率分別為61.71%和46.15%。
來源:上海證券報
“在審計署上報地方政府性債務審計結果后,國務院已經初步形成了下放舉債權的思路,第一步將下放給東部一些沿海地區的省級政府。”消息人士透露,這些省級政府的財政狀況比較良好,償債能力強,信用評級也較高。同時,省級政府舉債所形成的債務,也將納入其預算管理當中。
事實上,自地方平臺債風波以來,地方自主發債也日益引發了市場的關注。為妥善化解地方債務風險,審計署在其報告中也建議,可研究賦予省級政府適度舉債權,逐步探索向具備條件的市級政府推開,舉債計劃需經國務院審批,編制地方債務預算,納入地方預算管理,報同級人民代表大會審查和批準。
中國社科院金融市場研究所金融研究室主任曹紅輝也對記者說,在長期的城市化進程中,建立有效的融資機制非常重要。
事實上,已有地方自主發債試水的消息。今年7月初,曾有媒體報道稱廣東、浙江正在做地方自行發債的試點工作。此后,又有“財政部已原則同意部分試點省份發債方案”的消息傳出。但據記者了解,由于下放舉債權涉及面廣,這一舉措的推出仍需時日。
“地方發債,比中央代理發債的復雜性至少高出十倍,需要通盤考慮,嚴格控制風險。”財政部財科所副所長劉尚希對記者表示,尚未聽說廣東和浙江試點發債的事情。
劉尚希進一步指出,在允許地方發債之前,需要弄清楚許多問題,比如,舉債權是什么,發債用于何處。更為關鍵的是,地方政府要自主發債,財政、負債狀況就必須十分透明,這樣才能進行評估,明確風險。
地方自主發債,一方面要由國務院出臺規范性文件,有關部門出臺操作性文件;另一方面,還需地方政府將財政、債務明明白白地放在陽光下。但現實情況是,國務院對于下放舉債權的問題尚未形成專門文件,大部分地方的債務情況也沒有完全公開。截至目前,僅有北京和山東兩地公布了地方債務余額,債務率分別為61.71%和46.15%。
來源:上海證券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