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順差遠超預期 調控或主打匯率
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315億美元的順差,這個太超預期了!”國盛證券研究所所長周明劍又親自核算了一遍7月的進出口同比增速,他認為7月份進出口的同比增速不能解釋高順差的原因,環比數據更具參考意義。 “盡管…
“315億美元的順差,這個太超預期了!”國盛證券研究所所長周明劍又親自核算了一遍7月的進出口同比增速,他認為7月份進出口的同比增速不能解釋高順差的原因,環比數據更具參考意義。
“盡管超出市場預期,但我想央行決策者心中應該比市場更早地掌握了數據信息,他們也在考慮要不要出牌,出什么牌。”一位外資咨詢機構分析人士稱。
央行對沖壓力陡增
海關總署8月10日公布數據顯示,7月出口環比增長8.1%,進口環比增長2.8%,7月實現貿易順差約315億美元。
國泰君安首席經濟學家李迅雷認為,7月外貿順差超300億美元,料外匯占款應超過3千億元人民幣。
光大銀行資金部宏觀分析師盛宏清表示,流入境內的外匯,主要為大行、財務公司、大外貿企業擁有。
在我國的結售匯體制下,企業和個人可將外匯賣給銀行,而銀行唯一的賣家則是央行。央行公布數據顯示,到6月末外匯占款余額達24.67萬億元,較2010年末增加20885億元;2011年6月末,國家外匯儲備余額為31975億美元,同比增長30.3%。
周明劍認為,央行最大的壓力來自基礎貨幣投放帶來的對沖壓力,長期的高順差帶來了外匯的流入。“央行的資產負債表中90%都是外匯資產,央行不斷地買入外匯,只能以發行央票和正回購的形式進行對沖,如果改變人民幣的被動增加,可以考慮鼓勵企業和個人持匯,或有助于減輕央行的壓力。”
或更多使用匯率工具
央行在日前發布的新聞稿中,對貨幣政策的最新表述為,“要綜合運用利率、匯率、公開市場操作、存款準備金率和宏觀審慎管理等工具組合,保持合理的社會融資規模和節奏。”從順序來看,利率工具仍放在第一位。
但是,大部分分析人士都認為7月的CPI已經見頂,預計8月將有所回落,加息的預期正在減弱。中信證券認為,由于全球金融市場動蕩,國內經濟增長回落趨勢持續,通脹壓力將減緩。如果政策繼續從緊,那么調控效應和外部沖擊的疊加可能造成中國經濟出現較大波動。“預計年內不會加息,存款準備金政策暫時凍結,未來繼續提高的可能性明顯下降。”
事實上,穩健的貨幣政策的效應正在逐步顯現,在高位的存準率和日均存貸比考核下,商業銀行的放貸能力已經受到打壓。渣打銀行經濟師李煒表示,判斷7月份信貸增長5500億,M2增速15.8%。
從政策工具的選擇上來看,分析人士認為匯率工具或許會是未來的“重點”。巴克萊資本經濟學家常健認為,外部環境的發展將是未來幾個月內政府在制定利率和匯率方面的政策的一個關鍵的因素。“美元兌人民幣的最新舉動表明政府可能允許人民幣持續升值,并會密切監控外部風險。我們預計美元兌人民幣在今年年底會下降到6.3。”
“人民幣升值是一個很重要的手段,有助于減輕央行的對沖壓力。而出口數據的良好表示,人民幣升值不會對出口造成傷害,這也是支持人民幣升值的一個有利因素。”周明劍表示。
來源:每日經濟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