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銀濤:美債降級或將緩解中國資本流入壓力
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美國主權信用評級下調,對中國的影響,不見得都是壞事情。當然主權信用評級下調,意味著美國國債存在風險貼水,必須要提高國債的票面收益率才能吸引到投資者的資金融資。這意味著美國國債市場…
美國主權信用評級下調,對中國的影響,不見得都是壞事情。當然主權信用評級下調,意味著美國國債存在風險貼水,必須要提高國債的票面收益率才能吸引到投資者的資金融資。這意味著美國國債市場交易價格的下降,按照市價計算,將給坐擁近1.2萬億美元美國國債的中國帶來賬面上的巨額浮虧。但美國主權信用評級下調,表明美元貶值的趨勢可能會進一步確立,美元購買力下降,那勢必減少從中國的進口,倒逼中國加快經濟結構調整,由此可以緩解中國的資本流入壓力。
避險情緒的蔓延,將大大緩解“熱錢”的流入;仡櫞钨J危機爆發后中國跨境資本的流動,2008年三季度至2009年一季度,曾出現了顯著的資本外流。有學者根據“月度外匯儲備增加額-貿易順差-FDI-匯率變動造成的估值效應”的簡單方法來測算,2008年11月至2009年1月熱錢流出達到峰值,三個月合計流出約1225億美元。深入分析當時熱錢流出的原因,筆者以為,是避險情緒在全球金融市場的蔓延,促使投資者在短時間內轉向“現金為王”的策略,保持適當流動性以應付各類債務的償還。
當前美、歐兩大經濟體均面臨內生經濟增長動力不足、通脹上升、失業率居高不下的困境,全球經濟增長前景慘淡。6月,JP摩根全球制造業PMI已連續四個月下降,顯示全球經濟復蘇可能進入相對緩慢的階段。在美國主權信用評級遭降,歐元區債務危機又有繼續惡化跡象,全球投資者驚魂未定的情景下,雖短時間內難以判斷將會出現資本外流,但至少資本流入的速度將會下降。
特里芬悖論早已深刻揭示了美元長期必將貶值的風險。作為美國主要的債權人,中國外匯儲備資產在美國主權信用評級下調后面臨巨額賬面浮虧。而要滿足世界經濟和貿易增長的需求,美元供給必須不斷增加,從而美國國際收支逆差必然不斷擴大,這又必將對美元產生貶值壓力,從而動搖美國作為國際貨幣體系中心貨幣的基礎地位。在這種情況下,隨著美元購買力的下降,中國的外需將會顯著放緩,加快經濟結構調整,擴大內需的緊迫性和重要性日益顯現。同時,外匯儲備遭遇大幅貶值的現實壓力,也給中國的貿易和外匯政策提供了修正的機會。
中國制造業采購經理人指數已連續4個月回落,7月PMI數據為50.7%,為2009年3月復蘇以來的最低值。而匯豐發布的制造業PMI指數,則已低于50的分界線,顯示國內經濟下行風險增大。另外,房地產調控取得了初步成效。一線城市房價出現了滯漲的局面,商品房庫存明顯增加。房地產開發商的資金面壓力巨大,部分小開發商的資金鏈條有隨時斷裂之虞。這樣經濟前景不甚明朗的背景,勢必也會降低對國際熱錢流入的吸引力。
還有不該忽略的是,美國主權信用評級下調,也將促使中國改變外匯儲備資產的投資策略。中國進口的規?赡軙黾,帶動進口額的快速增長,這將在一定程度上減少國際收支順差的壓力。
若從更深層次探討,美國主權信用評級遭降,也是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后市場機制的自我糾正和自動糾偏的表現。因此,我們更需要將美國主權信用評級下調視作外部對我國加快經濟結構調整的強大壓力,抓緊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減少對出口的依賴,擴大國內的需求。同時,更積極地推動國際貨幣體系改革,增強人民幣的話語權,以求真正改善當前中國面臨的不利的國際貨幣環境。
來源:上海證券報
避險情緒的蔓延,將大大緩解“熱錢”的流入;仡櫞钨J危機爆發后中國跨境資本的流動,2008年三季度至2009年一季度,曾出現了顯著的資本外流。有學者根據“月度外匯儲備增加額-貿易順差-FDI-匯率變動造成的估值效應”的簡單方法來測算,2008年11月至2009年1月熱錢流出達到峰值,三個月合計流出約1225億美元。深入分析當時熱錢流出的原因,筆者以為,是避險情緒在全球金融市場的蔓延,促使投資者在短時間內轉向“現金為王”的策略,保持適當流動性以應付各類債務的償還。
當前美、歐兩大經濟體均面臨內生經濟增長動力不足、通脹上升、失業率居高不下的困境,全球經濟增長前景慘淡。6月,JP摩根全球制造業PMI已連續四個月下降,顯示全球經濟復蘇可能進入相對緩慢的階段。在美國主權信用評級遭降,歐元區債務危機又有繼續惡化跡象,全球投資者驚魂未定的情景下,雖短時間內難以判斷將會出現資本外流,但至少資本流入的速度將會下降。
特里芬悖論早已深刻揭示了美元長期必將貶值的風險。作為美國主要的債權人,中國外匯儲備資產在美國主權信用評級下調后面臨巨額賬面浮虧。而要滿足世界經濟和貿易增長的需求,美元供給必須不斷增加,從而美國國際收支逆差必然不斷擴大,這又必將對美元產生貶值壓力,從而動搖美國作為國際貨幣體系中心貨幣的基礎地位。在這種情況下,隨著美元購買力的下降,中國的外需將會顯著放緩,加快經濟結構調整,擴大內需的緊迫性和重要性日益顯現。同時,外匯儲備遭遇大幅貶值的現實壓力,也給中國的貿易和外匯政策提供了修正的機會。
中國制造業采購經理人指數已連續4個月回落,7月PMI數據為50.7%,為2009年3月復蘇以來的最低值。而匯豐發布的制造業PMI指數,則已低于50的分界線,顯示國內經濟下行風險增大。另外,房地產調控取得了初步成效。一線城市房價出現了滯漲的局面,商品房庫存明顯增加。房地產開發商的資金面壓力巨大,部分小開發商的資金鏈條有隨時斷裂之虞。這樣經濟前景不甚明朗的背景,勢必也會降低對國際熱錢流入的吸引力。
還有不該忽略的是,美國主權信用評級下調,也將促使中國改變外匯儲備資產的投資策略。中國進口的規?赡軙黾,帶動進口額的快速增長,這將在一定程度上減少國際收支順差的壓力。
若從更深層次探討,美國主權信用評級遭降,也是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后市場機制的自我糾正和自動糾偏的表現。因此,我們更需要將美國主權信用評級下調視作外部對我國加快經濟結構調整的強大壓力,抓緊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減少對出口的依賴,擴大國內的需求。同時,更積極地推動國際貨幣體系改革,增強人民幣的話語權,以求真正改善當前中國面臨的不利的國際貨幣環境。
來源:上海證券報
延伸閱讀
- 上一篇:陳東海:路徑不改 美債無解 下一篇:今日辟謠(2023年11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