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放權:蘇州市本級城際鐵路推進兇猛
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作為江蘇唯一城鄉一體化綜合配套改革的城市蘇州,近日獲得了來自江蘇省級層面的政策扶持。
作為江蘇唯一城鄉一體化綜合配套改革的城市蘇州,近日獲得了來自江蘇省級層面的政策扶持。
江蘇省委賦予蘇州的18項扶持政策,主要在農業現代化、基礎設施建設一體化、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就業和社會保障一體化以及制度協調等方面,以推動綜改核心內容“改革城鄉資源配制”更加合理和優化。
盡管只有3年的期限(2011-2013年),但省級的扶持意味著更多的權限下放、財力轉移和稅收減免。
其中,對農民和農村經濟合作組織直接從事農產品生產和銷售的,其所得定義為“農民自產自銷”,而不需要征收個稅。
“推動城鄉一體化,自上而下的行政力量是一方面,但關鍵是能否釋放農村基層的自主積極性。”江蘇省政府參事、省社科院研究員包宗順對本報表示。省級的這次扶持,也明確表示蘇州可開展農民專業合作組織探索內部資金互助試點,對農民集中居住的建設各種規費收取均以下限。
不過,省級放權最大的口子則在于基礎設施建設一體化方面,其所轄縣區港口將建設高速公路,擴大和加速港口之間的無縫對接。與此同時,還支持蘇州新建改造農村公路,扶持蘇州的行政村全部通上公交和客運專線。
蔣宏坤在接受本報采訪時曾表示,蘇州在市本級建設城際鐵路,作為一種新的公共交通方式,將以地方為主,探索新的運營模式,其“投資、建設、營運、管理維護”等都將成立相對應的地方企業。
城市規劃專家、蘇州科技學院教授黃耀志認為,地方自主建設城際鐵路,是一個釋放蘇南地區富足民間投資的極佳渠道,建成后也會加速長三角的融合,極大降低民眾的出行成本。
江蘇省鐵路“十二五”規劃顯示,到2020年,將建設11條時速在200公里左右的城際鐵路,其中4條經過蘇州地區,蘇州境內的總長度在300公里左右,以此計算每百平方公里的密度達3.5公里以上。根據規劃,“十二五”期間,蘇州將加快(南)通蘇(州)嘉(興)城際鐵路、沿江城際鐵路(常州至張家港段)建設,在已在建設地鐵的基礎上,成為江蘇省內軌道交通的最大受益者。
本報獲悉,僅基礎設施建設一項,蘇州在“十二五”期間可獲得國家和省級的投資總額將超過100億元。
新政同時規定,省財政在3年內對蘇州市增加調度往來資金5億元,專項用于試點工作。本報獲悉,此資金作為一般性轉移支付,其使用權完全握在蘇州手中。
記者從省財政廳獲悉,省財政的專項支持,其指導原則是要重點用在“社會管理、勞動就業、養老保險”等公共服務領域。
如,推動就業促進政策向農村延伸,加快城鄉社會保障制度的銜接,“要求蘇州將登記失業的農民享受與城鎮失業人員的同等就業補貼,并由市本級統籌城鄉社會保障領域制度并軌。”此外,在養老保險領域已有優惠基礎上,省級再按當年上繳調劑金數額的10%予以3年的專項補助。
基于蘇州各地財政盤子大而增幅小的現實,江蘇本次出臺新規,對當年稅收收入增幅超過全省市、縣平均增幅和新增上繳省收入較多的市、縣給予獎勵,而以往這條規定基本用于蘇中和蘇北縣市。
就土地政策而言,江蘇要求蘇州創新農村集體土地流轉制度,探索實行農村集體建設用地與國有建設用地兩種產權、同一市場,其中省集中蘇州的新增建設用地土地有償使用費等,予以優先安排蘇州用于支持土地整治。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江蘇省委賦予蘇州的18項扶持政策,主要在農業現代化、基礎設施建設一體化、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就業和社會保障一體化以及制度協調等方面,以推動綜改核心內容“改革城鄉資源配制”更加合理和優化。
盡管只有3年的期限(2011-2013年),但省級的扶持意味著更多的權限下放、財力轉移和稅收減免。
其中,對農民和農村經濟合作組織直接從事農產品生產和銷售的,其所得定義為“農民自產自銷”,而不需要征收個稅。
“推動城鄉一體化,自上而下的行政力量是一方面,但關鍵是能否釋放農村基層的自主積極性。”江蘇省政府參事、省社科院研究員包宗順對本報表示。省級的這次扶持,也明確表示蘇州可開展農民專業合作組織探索內部資金互助試點,對農民集中居住的建設各種規費收取均以下限。
不過,省級放權最大的口子則在于基礎設施建設一體化方面,其所轄縣區港口將建設高速公路,擴大和加速港口之間的無縫對接。與此同時,還支持蘇州新建改造農村公路,扶持蘇州的行政村全部通上公交和客運專線。
蔣宏坤在接受本報采訪時曾表示,蘇州在市本級建設城際鐵路,作為一種新的公共交通方式,將以地方為主,探索新的運營模式,其“投資、建設、營運、管理維護”等都將成立相對應的地方企業。
城市規劃專家、蘇州科技學院教授黃耀志認為,地方自主建設城際鐵路,是一個釋放蘇南地區富足民間投資的極佳渠道,建成后也會加速長三角的融合,極大降低民眾的出行成本。
江蘇省鐵路“十二五”規劃顯示,到2020年,將建設11條時速在200公里左右的城際鐵路,其中4條經過蘇州地區,蘇州境內的總長度在300公里左右,以此計算每百平方公里的密度達3.5公里以上。根據規劃,“十二五”期間,蘇州將加快(南)通蘇(州)嘉(興)城際鐵路、沿江城際鐵路(常州至張家港段)建設,在已在建設地鐵的基礎上,成為江蘇省內軌道交通的最大受益者。
本報獲悉,僅基礎設施建設一項,蘇州在“十二五”期間可獲得國家和省級的投資總額將超過100億元。
新政同時規定,省財政在3年內對蘇州市增加調度往來資金5億元,專項用于試點工作。本報獲悉,此資金作為一般性轉移支付,其使用權完全握在蘇州手中。
記者從省財政廳獲悉,省財政的專項支持,其指導原則是要重點用在“社會管理、勞動就業、養老保險”等公共服務領域。
如,推動就業促進政策向農村延伸,加快城鄉社會保障制度的銜接,“要求蘇州將登記失業的農民享受與城鎮失業人員的同等就業補貼,并由市本級統籌城鄉社會保障領域制度并軌。”此外,在養老保險領域已有優惠基礎上,省級再按當年上繳調劑金數額的10%予以3年的專項補助。
基于蘇州各地財政盤子大而增幅小的現實,江蘇本次出臺新規,對當年稅收收入增幅超過全省市、縣平均增幅和新增上繳省收入較多的市、縣給予獎勵,而以往這條規定基本用于蘇中和蘇北縣市。
就土地政策而言,江蘇要求蘇州創新農村集體土地流轉制度,探索實行農村集體建設用地與國有建設用地兩種產權、同一市場,其中省集中蘇州的新增建設用地土地有償使用費等,予以優先安排蘇州用于支持土地整治。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延伸閱讀
- 上一篇:天府新區呼之欲出 下一篇:今日辟謠(2023年11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