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子龍:理順歐債危機的核心問題
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歐豬”的核心問題各有不同:希臘主要是國債危機;西班牙主要是銀行危機;葡萄牙面對的是國債、私債及銀行等風險。希臘大部分國債由該國銀行持有,歐洲主要銀行及保險公司持希債不多,故一旦…
“歐豬”的核心問題各有不同:希臘主要是國債危機;西班牙主要是銀行危機;葡萄牙面對的是國債、私債及銀行等風險。希臘大部分國債由該國銀行持有,歐洲主要銀行及保險公司持希債不多,故一旦債務重組,其銀行體系馬上需要融資,但對其他歐洲銀行問題卻不大。歐洲銀行一般都持有歐豬五國銀行所發的中小企貸款和債券。西班牙銀行持有這類資產逾2萬億美元,其次是意大利,法國,德國及葡萄牙銀行,意味一旦這些債券違約,法國銀行的風險不小。而西班牙的國債占GDP水平比德法還低。
其實意大利經濟實力比希臘、葡萄牙和愛爾蘭強得多。意大利的財赤相對GDP的比例過去3年都不超過6%,家庭債務不高。就算意大利公債極高,但持有人主要是國內投資者,非容易撤走的外資,年期分布也較健康。意大利卷入危機風眼,主要因為意大利國債相對經濟規模在歐元區里僅次于希臘,更是四豬總和的144.4%,而其經濟多年沒起色,另外,也因為歐洲官員遲遲未能解決歐債危機,其中最關鍵的“私人投資者須分擔拯救成本”久久沒有定論,連累其他歐洲邊緣國家須付高息舉債。
光靠重組希臘債務是無法解決當前的信心危機,因為希臘根本無力還債。要讓希臘恢復償債能力,其基本財政盈余必須在2015年前達到GDP的7.4%,但據估算希臘頂多只能達成2.5%。但若不重組其債務,到2050年時希臘債務占GDP比例可能超過400%。故此要解決希臘問題,較徹底的方法可能是強制債權人削債,而削債比例可能高達80%。據估計,解決希臘問題的代價約1400億歐元,相當于歐元區GDP2%。即便是加上愛爾蘭及葡萄牙,成本也不會超過5%,看來還是比讓歐元解體便宜得多。
歐債使歐洲銀行體系一直受壓。意大利如果像希臘一樣債務重組,勢必將震蕩歐洲金融體系。意大利和歐洲的關連性較高,而且意債市場比希債大6倍,歐洲各國無論是銀行或保險公司都持有不少意債,所以意大利“淪陷”有可能使歐元解體。歐債危機已經不再是一國的事情,而是涉及整個歐元區。
馬城條約中規定國債少于GDP的60%和財赤少于GDP的3%。其實,所有成員國家包括德法都已做不到。如今卷入債務危機漩渦國家,全部在赤字重災區中掙扎,而且短期絕對無法扭轉。雖沒法判斷歐元未來是否繼續存在,但估計它將長期掙扎求存。
在金融風險驟增時,黃金往往能對沖危機:危機期間,其他資產如股票,不是價格急跌便是波動性激增,黃金與其他資產相關性偏低,吸引力因此大增;另外,債務危機時,投資者擔憂債券的安全性,而違約風險意味銀行體系自身安全也成問題,現金在這種情況下,不一定是避險保值的最佳選擇,因此這種情況將利好黃金資產。
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其實意大利經濟實力比希臘、葡萄牙和愛爾蘭強得多。意大利的財赤相對GDP的比例過去3年都不超過6%,家庭債務不高。就算意大利公債極高,但持有人主要是國內投資者,非容易撤走的外資,年期分布也較健康。意大利卷入危機風眼,主要因為意大利國債相對經濟規模在歐元區里僅次于希臘,更是四豬總和的144.4%,而其經濟多年沒起色,另外,也因為歐洲官員遲遲未能解決歐債危機,其中最關鍵的“私人投資者須分擔拯救成本”久久沒有定論,連累其他歐洲邊緣國家須付高息舉債。
光靠重組希臘債務是無法解決當前的信心危機,因為希臘根本無力還債。要讓希臘恢復償債能力,其基本財政盈余必須在2015年前達到GDP的7.4%,但據估算希臘頂多只能達成2.5%。但若不重組其債務,到2050年時希臘債務占GDP比例可能超過400%。故此要解決希臘問題,較徹底的方法可能是強制債權人削債,而削債比例可能高達80%。據估計,解決希臘問題的代價約1400億歐元,相當于歐元區GDP2%。即便是加上愛爾蘭及葡萄牙,成本也不會超過5%,看來還是比讓歐元解體便宜得多。
歐債使歐洲銀行體系一直受壓。意大利如果像希臘一樣債務重組,勢必將震蕩歐洲金融體系。意大利和歐洲的關連性較高,而且意債市場比希債大6倍,歐洲各國無論是銀行或保險公司都持有不少意債,所以意大利“淪陷”有可能使歐元解體。歐債危機已經不再是一國的事情,而是涉及整個歐元區。
馬城條約中規定國債少于GDP的60%和財赤少于GDP的3%。其實,所有成員國家包括德法都已做不到。如今卷入債務危機漩渦國家,全部在赤字重災區中掙扎,而且短期絕對無法扭轉。雖沒法判斷歐元未來是否繼續存在,但估計它將長期掙扎求存。
在金融風險驟增時,黃金往往能對沖危機:危機期間,其他資產如股票,不是價格急跌便是波動性激增,黃金與其他資產相關性偏低,吸引力因此大增;另外,債務危機時,投資者擔憂債券的安全性,而違約風險意味銀行體系自身安全也成問題,現金在這種情況下,不一定是避險保值的最佳選擇,因此這種情況將利好黃金資產。
來源:每日經濟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