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新育:美國國債上限之爭警示何在?
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美國國債上限之爭對立雙方終于在8月2日大限之前達成了協議。經過這場風波,國際市場參與者們可以得出什么結論?
美國國債上限之爭對立雙方終于在8月2日大限之前達成了協議。經過這場風波,國際市場參與者們可以得出什么結論?
首要結論當然是美國是一個不負責任、不值得信任的國家。因為在這個國家,本國國家利益壓倒國際社會公益和國際義務,黨派斗爭政治私利壓倒美國國家利益。難道不是嗎?提高債務上限以確保美國國債到期兌付,確保美國政府機構有錢“開工”,確保社會保障支付……這些關系到美國的一系列核心利益美元地位、美國國債和金融市場信用、本國千百萬社會保障受益者生計、經濟復蘇前景等等。然而,為了黨派私利,口口聲聲“美國人民”和“美國利益”的華盛頓政客們不惜綁架美國的這一切核心利益,難道他們真的如此無知,不知道美國國債絕大多數債主是美國本國國民?不知道千百萬美國國民需要依靠社會保障支付和政府財政支持的就業機會?
對海外債權人和國際金融市場的風險,美國統治集團更是視若無睹,海外債權人不得不為此承擔市場動蕩的風險,美國政界甚至有人提出“選擇性違約”,即犧牲海外債權人利益而確保國內債權人利益,本質上不過是公開耍賴,與此前發展中國家金融危機時美國一馬當先強迫對方授予西方債權人優先受償權的立場形成了鮮明對照。
第二項結論是:美國財政困局難以解脫,美國和世界經濟將因此長期面臨重大不確定性。不錯,這次美國兩黨就削減財政開支十年目標和提高國債上限達成了協議,問題是美國在財政赤字和債務問題上的兩難處境并未消除,反而進一步深化。
在國債規模問題上,絕對的平衡預算并非理想狀態,適度規模的國債已經成為現代政府和中央銀行開展宏觀調控和公開市場操作的不可或缺的工具。而且,隨著經濟增長,國債的適度規模也必然要相應上升。但是,如果國債膨脹速度長期遠遠高于經濟增長速度,天長日久,償付能力危機也就無可逃避了。那么,美國國債上限提升速度是否遠遠超過了經濟增長速度呢?答案是肯定的。
從長期來看,美國政府確實需要控制財政支出過快的增長速度。可是,美國兩黨協議中關于削減財政開支的十年目標能達成嗎?歷史事實已經多次告誡人們,在“選舉導向”的美國政體下,我們不能過度指望長達十年的計劃和目標得到落實。更何況財政削減主要落在軍事開支項目上,而軍事開支恰恰是共和黨極力維護的東西。依靠建立在政治軍事霸權之上的美元國際貨幣體系霸權,美國目前還能夠綁架全世界為其國內的折騰埋單,卻不屑于為此表示哪怕是一點謝意,但這種折騰終究會潛移默化地一點點削弱美元價值的基礎,盡管崩潰不會發生在現在,也不是五年八年的事情,還足夠自私自利的華盛頓政客們繼續玩弄綁架國家和地球的游戲。
自從二戰以來,美國確實不曾遇到過一個足以在政治經濟等方面與其開展全方位競爭的對手,因此山姆大叔無論如何折騰都不曾動搖其金融霸權:蘇聯的競爭主要來自政治軍事領域,在經濟領域與西方陣營幾乎形成了兩個平行世界市場,競爭不多;德國日本的競爭僅僅存在于某些經濟領域,而且他們本質上都是美軍占領下的戰敗國,先天不足。可是,真的永遠不會出現一個能夠與美國開展政治經濟全面競爭的獨立主權國家嗎?這樣的替代市場是否已經正在浮現呢?世人拭目以待,世人自有評判。
來源:經濟參考報
首要結論當然是美國是一個不負責任、不值得信任的國家。因為在這個國家,本國國家利益壓倒國際社會公益和國際義務,黨派斗爭政治私利壓倒美國國家利益。難道不是嗎?提高債務上限以確保美國國債到期兌付,確保美國政府機構有錢“開工”,確保社會保障支付……這些關系到美國的一系列核心利益美元地位、美國國債和金融市場信用、本國千百萬社會保障受益者生計、經濟復蘇前景等等。然而,為了黨派私利,口口聲聲“美國人民”和“美國利益”的華盛頓政客們不惜綁架美國的這一切核心利益,難道他們真的如此無知,不知道美國國債絕大多數債主是美國本國國民?不知道千百萬美國國民需要依靠社會保障支付和政府財政支持的就業機會?
對海外債權人和國際金融市場的風險,美國統治集團更是視若無睹,海外債權人不得不為此承擔市場動蕩的風險,美國政界甚至有人提出“選擇性違約”,即犧牲海外債權人利益而確保國內債權人利益,本質上不過是公開耍賴,與此前發展中國家金融危機時美國一馬當先強迫對方授予西方債權人優先受償權的立場形成了鮮明對照。
第二項結論是:美國財政困局難以解脫,美國和世界經濟將因此長期面臨重大不確定性。不錯,這次美國兩黨就削減財政開支十年目標和提高國債上限達成了協議,問題是美國在財政赤字和債務問題上的兩難處境并未消除,反而進一步深化。
在國債規模問題上,絕對的平衡預算并非理想狀態,適度規模的國債已經成為現代政府和中央銀行開展宏觀調控和公開市場操作的不可或缺的工具。而且,隨著經濟增長,國債的適度規模也必然要相應上升。但是,如果國債膨脹速度長期遠遠高于經濟增長速度,天長日久,償付能力危機也就無可逃避了。那么,美國國債上限提升速度是否遠遠超過了經濟增長速度呢?答案是肯定的。
從長期來看,美國政府確實需要控制財政支出過快的增長速度。可是,美國兩黨協議中關于削減財政開支的十年目標能達成嗎?歷史事實已經多次告誡人們,在“選舉導向”的美國政體下,我們不能過度指望長達十年的計劃和目標得到落實。更何況財政削減主要落在軍事開支項目上,而軍事開支恰恰是共和黨極力維護的東西。依靠建立在政治軍事霸權之上的美元國際貨幣體系霸權,美國目前還能夠綁架全世界為其國內的折騰埋單,卻不屑于為此表示哪怕是一點謝意,但這種折騰終究會潛移默化地一點點削弱美元價值的基礎,盡管崩潰不會發生在現在,也不是五年八年的事情,還足夠自私自利的華盛頓政客們繼續玩弄綁架國家和地球的游戲。
自從二戰以來,美國確實不曾遇到過一個足以在政治經濟等方面與其開展全方位競爭的對手,因此山姆大叔無論如何折騰都不曾動搖其金融霸權:蘇聯的競爭主要來自政治軍事領域,在經濟領域與西方陣營幾乎形成了兩個平行世界市場,競爭不多;德國日本的競爭僅僅存在于某些經濟領域,而且他們本質上都是美軍占領下的戰敗國,先天不足。可是,真的永遠不會出現一個能夠與美國開展政治經濟全面競爭的獨立主權國家嗎?這樣的替代市場是否已經正在浮現呢?世人拭目以待,世人自有評判。
來源:經濟參考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