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計四季度經濟增速通脹壓力均將趨穩
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1日發布數據顯示,6月份中國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PMI)為50.9%,環比回落1.1個百分點,創下28個月以來新低。專家認為,盡管該指數逼近50%的警戒線,經濟增速回落態勢仍將…
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1日發布數據顯示,6月份中國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PMI)為50.9%,環比回落1.1個百分點,創下28個月以來新低。專家認為,盡管該指數逼近50%的警戒線,經濟增速回落態勢仍將延續,但預計底部已近,四季度經濟發展態勢將走向平穩,物價上漲勢頭將明顯回落。
針對6月份制造業采購經理調查情況,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宏觀經濟研究員張立群分析認為,6月份PMI指數繼續回調,預示未來經濟增長率可能繼續降低。“此次回調的主要原因是庫存調整,由于庫存調整是短期現象,預計經濟下行不會很深,也不會持續很久。”
在海通證券宏觀分析師劉鐵軍看來,盡管六七月份經濟低迷,但將有轉機。首先是需求端的下滑幅度有所收窄;其次是原材料端的成本壓力大幅減緩,改善企業經營環境;最為關鍵的是下滑幅度越大表明穩健政策的目標已經實現,未來政策環境改善的可能性增大。
“考慮到我國物價上漲壓力正在逐步緩解,對經濟發展的不利影響正在逐步減弱,預計六七月份為經濟增長速度的底部區域,8月份可能改善,四季度經濟發展態勢將走向平穩。”劉鐵軍說。
澳新銀行大中華區經濟研究總監劉利剛也指出,盡管中國的PMI指數在6月出現了較大幅度的下滑,但目前的數據仍在50%的分界點之上,表明中國制造業的增速雖然出現了一定的放緩,但仍然處于擴張區域。
其測算也顯示,6月PMI值將對應大約13%的工業增速,中國第二季度的GDP增速也大約在9.2%~9.4%之間,中國經濟依然保持著快速穩定的增長。
事實上,PMI增速的回落具有較為明顯的季節性因素。從2005年建立PMI調查以來,除了2009年以外,每年6月份該指數均有所回落,而今年回落幅度低于同期平均水平。
從物流與采購聯合會PMI的11個分項數據來看,6月只有產成品庫存指數有所上升,其余各指數均不同程度回落。其中生產指數、新訂單指數、新出口訂單指數、積壓訂單指數、采購量指數、購進價格指數、原材料庫存指數回落幅度超過1個百分點。
其中,制造業需求增長態勢頗受關注。從新訂單指數來看,從去年12月份以來,除了今年3月份出現短暫回升以外,呈持續回落,并且回落幅度較大,均在1個百分點以上,6月回落到50.8%,僅略高于50%。
與此同時,受世界經濟,尤其是歐美經濟復蘇勢頭不穩影響,新出口訂單指數最近也出現明顯下滑,6月回落到50.5%,比上月回落0.6個百分點。
對此,劉鐵軍分析認為,國內外需求增長較為疲軟,但環比下降幅度比上月有所放緩,下行空間有限。
而在國內需求放緩的同時,輸入性通脹壓力也在減緩。在匯豐中國首席經濟學家兼經濟研究亞太區聯席主管屈宏斌看來,目前處于經濟活動和通脹雙降溫階段。
數據顯示,購進價格指數連續四個月回落,6月回落到56.7%,比上月回落3.6個百分點。該指數已從70%左右高位回歸到相對較高水平,反映出大宗商品價格上漲對通脹壓力的影響已經明顯緩解。
從購進價格指數來看,目前生產用制成品價格漲勢已經明顯減緩,商品價格上漲主要集中在能源與原材料、生活消費品領域。但從這兩個領域來看,商品價格上漲支撐因素將逐漸弱化。
與此同時,自2011年7月1日起,我國大幅下調汽油、柴油、航空煤油和燃料油的進口關稅,同時還下調了部分救災物品、紡織原料、有色金屬原料以及日用品的進口關稅。這次降稅共涉及33個稅目商品,這是在2011年初已對600多種商品實施較低進口暫定關稅基礎上,又一次力度較大的降稅措施,它將在一定程度上削弱我國輸入性通貨膨脹壓力。
分析人士普遍預計,下半年我國物價上漲勢頭將得到遏制。國家統計局原總經濟師姚景源日前也表示,由于翹尾因素影響,6月份CPI將高于5月份,通脹回穩將在三季度顯現,而到四季度會出現明顯回落。
值得注意的是,同日公布的6月匯豐中國制造業PMI為50.1%,環比下降1.5個百分點,下滑趨勢更為明顯。
對于這樣的分化,劉利剛指出這與匯豐樣本中占據主要權重的中小企業在信貸收緊中所受影響更大有關。從制造業PMI數據中也可發現,當前國內大型企業發展勢頭減緩,中型企業差強人意,而小型企業則較為困難。尤其是小型企業受調控影響,成本壓力大增,復蘇勢頭逐漸減弱,4月份以后出現逆轉,PMI指數以及主要分項指數均回落到50%以下,顯示出小型企業發展目前陷入困境。
來源:第一財經日報
針對6月份制造業采購經理調查情況,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宏觀經濟研究員張立群分析認為,6月份PMI指數繼續回調,預示未來經濟增長率可能繼續降低。“此次回調的主要原因是庫存調整,由于庫存調整是短期現象,預計經濟下行不會很深,也不會持續很久。”
在海通證券宏觀分析師劉鐵軍看來,盡管六七月份經濟低迷,但將有轉機。首先是需求端的下滑幅度有所收窄;其次是原材料端的成本壓力大幅減緩,改善企業經營環境;最為關鍵的是下滑幅度越大表明穩健政策的目標已經實現,未來政策環境改善的可能性增大。
“考慮到我國物價上漲壓力正在逐步緩解,對經濟發展的不利影響正在逐步減弱,預計六七月份為經濟增長速度的底部區域,8月份可能改善,四季度經濟發展態勢將走向平穩。”劉鐵軍說。
澳新銀行大中華區經濟研究總監劉利剛也指出,盡管中國的PMI指數在6月出現了較大幅度的下滑,但目前的數據仍在50%的分界點之上,表明中國制造業的增速雖然出現了一定的放緩,但仍然處于擴張區域。
其測算也顯示,6月PMI值將對應大約13%的工業增速,中國第二季度的GDP增速也大約在9.2%~9.4%之間,中國經濟依然保持著快速穩定的增長。
事實上,PMI增速的回落具有較為明顯的季節性因素。從2005年建立PMI調查以來,除了2009年以外,每年6月份該指數均有所回落,而今年回落幅度低于同期平均水平。
從物流與采購聯合會PMI的11個分項數據來看,6月只有產成品庫存指數有所上升,其余各指數均不同程度回落。其中生產指數、新訂單指數、新出口訂單指數、積壓訂單指數、采購量指數、購進價格指數、原材料庫存指數回落幅度超過1個百分點。
其中,制造業需求增長態勢頗受關注。從新訂單指數來看,從去年12月份以來,除了今年3月份出現短暫回升以外,呈持續回落,并且回落幅度較大,均在1個百分點以上,6月回落到50.8%,僅略高于50%。
與此同時,受世界經濟,尤其是歐美經濟復蘇勢頭不穩影響,新出口訂單指數最近也出現明顯下滑,6月回落到50.5%,比上月回落0.6個百分點。
對此,劉鐵軍分析認為,國內外需求增長較為疲軟,但環比下降幅度比上月有所放緩,下行空間有限。
而在國內需求放緩的同時,輸入性通脹壓力也在減緩。在匯豐中國首席經濟學家兼經濟研究亞太區聯席主管屈宏斌看來,目前處于經濟活動和通脹雙降溫階段。
數據顯示,購進價格指數連續四個月回落,6月回落到56.7%,比上月回落3.6個百分點。該指數已從70%左右高位回歸到相對較高水平,反映出大宗商品價格上漲對通脹壓力的影響已經明顯緩解。
從購進價格指數來看,目前生產用制成品價格漲勢已經明顯減緩,商品價格上漲主要集中在能源與原材料、生活消費品領域。但從這兩個領域來看,商品價格上漲支撐因素將逐漸弱化。
與此同時,自2011年7月1日起,我國大幅下調汽油、柴油、航空煤油和燃料油的進口關稅,同時還下調了部分救災物品、紡織原料、有色金屬原料以及日用品的進口關稅。這次降稅共涉及33個稅目商品,這是在2011年初已對600多種商品實施較低進口暫定關稅基礎上,又一次力度較大的降稅措施,它將在一定程度上削弱我國輸入性通貨膨脹壓力。
分析人士普遍預計,下半年我國物價上漲勢頭將得到遏制。國家統計局原總經濟師姚景源日前也表示,由于翹尾因素影響,6月份CPI將高于5月份,通脹回穩將在三季度顯現,而到四季度會出現明顯回落。
值得注意的是,同日公布的6月匯豐中國制造業PMI為50.1%,環比下降1.5個百分點,下滑趨勢更為明顯。
對于這樣的分化,劉利剛指出這與匯豐樣本中占據主要權重的中小企業在信貸收緊中所受影響更大有關。從制造業PMI數據中也可發現,當前國內大型企業發展勢頭減緩,中型企業差強人意,而小型企業則較為困難。尤其是小型企業受調控影響,成本壓力大增,復蘇勢頭逐漸減弱,4月份以后出現逆轉,PMI指數以及主要分項指數均回落到50%以下,顯示出小型企業發展目前陷入困境。
來源:第一財經日報
延伸閱讀
- 上一篇:宏調新思路漸顯:定向寬松? 下一篇:今日辟謠(2023年11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