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多元產業體系取代“資源依賴癥”
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昨日正式發布的《國務院關于進一步促進內蒙古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的若干意見》(下稱《意見》)提出了內蒙古2015年的發展目標,同時針對內蒙古在發展中仍存在基礎設施建設滯后、產業結構單一…
昨日正式發布的《國務院關于進一步促進內蒙古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的若干意見》(下稱《意見》)提出了內蒙古2015年的發展目標,同時針對內蒙古在發展中仍存在基礎設施建設滯后、產業結構單一、區域發展不平衡等問題,提出了要建立多極支撐,多元化產業體系的發展之路。
非對稱發展制約內蒙古經濟
GDP增速連續八年全國第一,GDP總量在全國各省區市的位次由第24位提升到第15位。按照最新的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后的數據計算,2010年內蒙古人均GDP已達47174元,一舉超出廣東3578元,高居全國第六。
內蒙古社科院經濟研究所所長于光軍告訴《第一財經日報》,內蒙古經濟高速增長的勢頭至少在“十二五”期間還將繼續保持。“隨著能源原材料緊張的狀況日益凸顯,在發達地區調整結構的同時,我們還有很大發展空間。”
不過,目前內蒙古經濟社會發展仍存在一些深層次的問題。內蒙古大學經濟管理學院趙海東教授對本報分析,內蒙古在經濟高速增長背后,有三大非對稱性發展,制約了自治區經濟可持續發展。一是GDP、人均GDP與城鄉居民收入的非對稱,表現為前者遠高于后者。這現象背后是內蒙古經濟增長長期過重地依靠投資的拉動,無法從投資拉動轉向投資消費出口協調拉動,尤其是消費的拉動十分有限。
其次,區域之間的非均衡,表現為在呼包鄂地區高速發展的同時,其他地區尤其是東部地區增長緩慢。第三,在經濟增長過程中,對生態環境的保護嚴重非均衡,尤其是工礦業在草原牧區的高速發展對當地草原的破壞程度遠大于其復原程度。
建立多元產業體系是出路
“內蒙古在發展中仍存在基礎設施建設滯后、生態環境脆弱、產業結構單一、區域發展不平衡、公共服務能力不強等突出困難和問題。”《意見》提及。
在產業結構上,目前資源型產業在內蒙古產業比重中過高,尤其是一煤獨大。對此,內蒙古提出,在“十二五”期間,將努力建立起多極支撐、多元發展的產業體系。
《意見》提出,作為能源產出主省,內蒙古可以利用資源的稀缺性加快經濟的發展,例如目前鄂爾多斯就是靠煤炭產業掙的錢大力發展非煤產業,特別是裝備制造業,目前已有包括奇瑞在內的不少著名企業入駐。
不過,于光軍認為,產業發展應該主要靠市場的配置,而不應注重靠政策吸引。尤其是一些類似于資源換投資的項目,“比如發展新能源汽車,廠子建了,地圈了,資源拿走了,告訴我們說是600億的產值,但實際上只有幾百輛,產值不過三五個億,這樣的產業說是有,但實際上等于沒有。”
實際上,盡管產業多元化已經迅速展開,但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蒙古依賴能源產業的基本格局仍將持續。
《意見》明確內蒙古為國家重要的能源基地、新型化工基地、有色金屬生產加工基地和綠色農畜產品生產加工基地。加快構建多元化的現代產業體系,把內蒙古建設成為國家戰略資源支撐基地和新的經濟增長點。
正因如此,在經濟發展指標和節能減排指標、產業發展政策方面,專家也呼吁國家應將內蒙古和東部沿海地區進行區別對待,不能搞“一刀切”。
來源:第一財經日報
非對稱發展制約內蒙古經濟
GDP增速連續八年全國第一,GDP總量在全國各省區市的位次由第24位提升到第15位。按照最新的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后的數據計算,2010年內蒙古人均GDP已達47174元,一舉超出廣東3578元,高居全國第六。
內蒙古社科院經濟研究所所長于光軍告訴《第一財經日報》,內蒙古經濟高速增長的勢頭至少在“十二五”期間還將繼續保持。“隨著能源原材料緊張的狀況日益凸顯,在發達地區調整結構的同時,我們還有很大發展空間。”
不過,目前內蒙古經濟社會發展仍存在一些深層次的問題。內蒙古大學經濟管理學院趙海東教授對本報分析,內蒙古在經濟高速增長背后,有三大非對稱性發展,制約了自治區經濟可持續發展。一是GDP、人均GDP與城鄉居民收入的非對稱,表現為前者遠高于后者。這現象背后是內蒙古經濟增長長期過重地依靠投資的拉動,無法從投資拉動轉向投資消費出口協調拉動,尤其是消費的拉動十分有限。
其次,區域之間的非均衡,表現為在呼包鄂地區高速發展的同時,其他地區尤其是東部地區增長緩慢。第三,在經濟增長過程中,對生態環境的保護嚴重非均衡,尤其是工礦業在草原牧區的高速發展對當地草原的破壞程度遠大于其復原程度。
建立多元產業體系是出路
“內蒙古在發展中仍存在基礎設施建設滯后、生態環境脆弱、產業結構單一、區域發展不平衡、公共服務能力不強等突出困難和問題。”《意見》提及。
在產業結構上,目前資源型產業在內蒙古產業比重中過高,尤其是一煤獨大。對此,內蒙古提出,在“十二五”期間,將努力建立起多極支撐、多元發展的產業體系。
《意見》提出,作為能源產出主省,內蒙古可以利用資源的稀缺性加快經濟的發展,例如目前鄂爾多斯就是靠煤炭產業掙的錢大力發展非煤產業,特別是裝備制造業,目前已有包括奇瑞在內的不少著名企業入駐。
不過,于光軍認為,產業發展應該主要靠市場的配置,而不應注重靠政策吸引。尤其是一些類似于資源換投資的項目,“比如發展新能源汽車,廠子建了,地圈了,資源拿走了,告訴我們說是600億的產值,但實際上只有幾百輛,產值不過三五個億,這樣的產業說是有,但實際上等于沒有。”
實際上,盡管產業多元化已經迅速展開,但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蒙古依賴能源產業的基本格局仍將持續。
《意見》明確內蒙古為國家重要的能源基地、新型化工基地、有色金屬生產加工基地和綠色農畜產品生產加工基地。加快構建多元化的現代產業體系,把內蒙古建設成為國家戰略資源支撐基地和新的經濟增長點。
正因如此,在經濟發展指標和節能減排指標、產業發展政策方面,專家也呼吁國家應將內蒙古和東部沿海地區進行區別對待,不能搞“一刀切”。
來源:第一財經日報
延伸閱讀
- 上一篇:北京采購自主創新產品三年超百億 下一篇:今日辟謠(2023年11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