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體功能區規劃即將公布 為經濟結構調整“護航”
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記者昨日從國家發改委獲悉,《全國主體功能區規劃》即將公布,將按照開發方式,把國土空間分為優化開發、重點開發、限制和禁止開發四個區域。
記者昨日從國家發改委獲悉,《全國主體功能區規劃》即將公布,將按照開發方式,把國土空間分為優化開發、重點開發、限制和禁止開發四個區域。
“這是我國第一個國土空間開發規劃,是戰略性、基礎性、約束性的規劃。”國家發改委副主任徐憲平表示,《規劃》將成為今后制定區域規劃、專項規劃以及各種相關規劃的一個重要依據。而推進形成主體功能區,有利于推動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
劃分四大開發區域
《全國主體功能區規劃》去年6月通過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并于去年12月經國務院批準正式頒布實施。但《規劃》全文一直沒有對外公布,發改委昨日專門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規劃》的相關情況。
據了解,《規劃》以構建高效、協調、可持續的國土空間開發格局為主線,共分為六篇十三章,還包括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和國家禁止開發區域兩個名錄以及20幅分析評價圖和規劃圖。
按照新的開發理念,規劃對主體功能區的內涵和劃分做了闡述。按開發方式,分為優化開發、重點開發、限制開發和禁止開發四類;按開發內容,分為城市化地區、農業地區和生態地區三類;按層級,分為國家和省級兩個層面。
國家發改委發展規劃司司長李守信對記者透露,目前各省級主體功能區規劃正在積極制定,并將與全國主體功能區規劃相銜接,預計很快會陸續出臺。
優化開發區域是經濟比較發達、人口比較密集、開發強度較高、資源環境問題更加突出,從而應該優化進行工業化城鎮化開發的城市化地區。重點開發區域是有一定基礎、資源環境承載能力較強、發展潛力較大、集聚人口和經濟的條件較好,從而應該重點進行工業化城鎮化開發的城市化地區。限制開發區域分農產品主產區和重點生態功能區。禁止開發區域是依法設立的各級各類自然文化資源保護區域,以及其他禁止進行工業化城鎮化開發、需要特殊保護的重點生態功能區。
據了解,在國家層面主體功能區部分,規劃確定了優化開發區域,包括環渤海、長三角、珠三角三個區域。重點開發區域,包括冀中南地區、太原城市群、呼包鄂榆地區、哈長地區、東隴海地區、江淮地區、海峽西岸經濟區、中原經濟區、長江中游地區、北部灣地區、成渝地區、黔中地區、滇中地區等18個區域。
而限制開發區域主要包括東北平原主產區、黃淮海平原主產區、長江流域主產區等七大優勢農產品主產區及其二十三個產業帶,以及包括大小興安嶺生態功能區在內的25個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禁止開發區域則包括國務院和有關部門正式批準的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世界文化自然遺產、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國家森林公園和國家地質公園等。
與區域振興規劃相輔相成
在“十一五”規劃中提出區域發展總體戰略,這次“十二五”規劃又提出區域發展總體戰略和主體功能區戰略,對于“兩大戰略”的區別和聯系,徐憲平稱,“區域發展總體戰略和主體功能區戰略這"兩大戰略"相輔相成,共同構成了我國國土空間開發完整的戰略格局。”
從2009年開始,全國各地相繼制定和出臺了區域振興規劃,目前仍有很多區域規劃正在制定過程中,而有些地方則在修編此前制定的城市規劃。
對此,徐憲平表示,主體功能區是戰略性、基礎性、約束性的國土空間規劃,這個規劃是制定區域規劃、專項規劃以及各種相關規劃的一個重要依據,它是有約束性的。
“未來地方在制定和修編區域規劃時,一些原則、一些定位必須要遵循主體功能區的定位。”徐憲平說。
綠色環保產業迎來機遇
隨著我國經濟持續較快增長,工業化城鎮化加快推進,國土空間發生了巨大變化。這種變化在有力地支撐了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的同時,也導致一些問題,如耕地減少過多過快、資源開發強度過大、環境問題凸顯、生態系統功能退化等。
因此,徐憲平表示,推進形成主體功能區,有利于從源頭上扭轉生態環境惡化趨勢,實現可持續發展;有利于推動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
“主體功能區要實現的是在開發方式上的根本性轉變”,全國地理經濟學會會長、中國人民大學教授陳秀山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就是說,在限制開發區里即使是一些重點開發的產業也要服從于整個區域的性質,不能夠采取那種過去的粗放式的開發方式和外延式的擴張方式,造成大量的污染。
“同樣,反過來說,重點開發也不意味著你就可以不顧條件走傳統的開發道路,重點開發也要集約開發。產業的發展一定要是強調技術,強調低碳的,強調循環的,強調經濟、社會和自然環境的和諧。重點開發更應該強調走新型工業化的道路,從根本上轉變經濟發展方式。”
因此,陳秀山認為,全國主體功能區規劃推進,加快了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利于綠色產業發展。
“一旦該區域定位限制開發或者是禁止開發,地方發展方式轉變就沒有了退路。因此,這對于綠色環保產業、戰略新興產業等行業發展極為有利。”陳秀山說。
據李守信介紹,《全國主體功能區規劃》里的“開發”二字特指在一定區域進行的大規模、高強度的工業化、城鎮化活動。限制開發并不意味著限制所有的開發活動,實際上在一些生態功能區內也允許適度的開發能源、礦產資源的活動,但是必須進行生態環境的評估。
來源:上海證券報
“這是我國第一個國土空間開發規劃,是戰略性、基礎性、約束性的規劃。”國家發改委副主任徐憲平表示,《規劃》將成為今后制定區域規劃、專項規劃以及各種相關規劃的一個重要依據。而推進形成主體功能區,有利于推動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
劃分四大開發區域
《全國主體功能區規劃》去年6月通過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并于去年12月經國務院批準正式頒布實施。但《規劃》全文一直沒有對外公布,發改委昨日專門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規劃》的相關情況。
據了解,《規劃》以構建高效、協調、可持續的國土空間開發格局為主線,共分為六篇十三章,還包括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和國家禁止開發區域兩個名錄以及20幅分析評價圖和規劃圖。
按照新的開發理念,規劃對主體功能區的內涵和劃分做了闡述。按開發方式,分為優化開發、重點開發、限制開發和禁止開發四類;按開發內容,分為城市化地區、農業地區和生態地區三類;按層級,分為國家和省級兩個層面。
國家發改委發展規劃司司長李守信對記者透露,目前各省級主體功能區規劃正在積極制定,并將與全國主體功能區規劃相銜接,預計很快會陸續出臺。
優化開發區域是經濟比較發達、人口比較密集、開發強度較高、資源環境問題更加突出,從而應該優化進行工業化城鎮化開發的城市化地區。重點開發區域是有一定基礎、資源環境承載能力較強、發展潛力較大、集聚人口和經濟的條件較好,從而應該重點進行工業化城鎮化開發的城市化地區。限制開發區域分農產品主產區和重點生態功能區。禁止開發區域是依法設立的各級各類自然文化資源保護區域,以及其他禁止進行工業化城鎮化開發、需要特殊保護的重點生態功能區。
據了解,在國家層面主體功能區部分,規劃確定了優化開發區域,包括環渤海、長三角、珠三角三個區域。重點開發區域,包括冀中南地區、太原城市群、呼包鄂榆地區、哈長地區、東隴海地區、江淮地區、海峽西岸經濟區、中原經濟區、長江中游地區、北部灣地區、成渝地區、黔中地區、滇中地區等18個區域。
而限制開發區域主要包括東北平原主產區、黃淮海平原主產區、長江流域主產區等七大優勢農產品主產區及其二十三個產業帶,以及包括大小興安嶺生態功能區在內的25個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禁止開發區域則包括國務院和有關部門正式批準的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世界文化自然遺產、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國家森林公園和國家地質公園等。
與區域振興規劃相輔相成
在“十一五”規劃中提出區域發展總體戰略,這次“十二五”規劃又提出區域發展總體戰略和主體功能區戰略,對于“兩大戰略”的區別和聯系,徐憲平稱,“區域發展總體戰略和主體功能區戰略這"兩大戰略"相輔相成,共同構成了我國國土空間開發完整的戰略格局。”
從2009年開始,全國各地相繼制定和出臺了區域振興規劃,目前仍有很多區域規劃正在制定過程中,而有些地方則在修編此前制定的城市規劃。
對此,徐憲平表示,主體功能區是戰略性、基礎性、約束性的國土空間規劃,這個規劃是制定區域規劃、專項規劃以及各種相關規劃的一個重要依據,它是有約束性的。
“未來地方在制定和修編區域規劃時,一些原則、一些定位必須要遵循主體功能區的定位。”徐憲平說。
綠色環保產業迎來機遇
隨著我國經濟持續較快增長,工業化城鎮化加快推進,國土空間發生了巨大變化。這種變化在有力地支撐了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的同時,也導致一些問題,如耕地減少過多過快、資源開發強度過大、環境問題凸顯、生態系統功能退化等。
因此,徐憲平表示,推進形成主體功能區,有利于從源頭上扭轉生態環境惡化趨勢,實現可持續發展;有利于推動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
“主體功能區要實現的是在開發方式上的根本性轉變”,全國地理經濟學會會長、中國人民大學教授陳秀山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就是說,在限制開發區里即使是一些重點開發的產業也要服從于整個區域的性質,不能夠采取那種過去的粗放式的開發方式和外延式的擴張方式,造成大量的污染。
“同樣,反過來說,重點開發也不意味著你就可以不顧條件走傳統的開發道路,重點開發也要集約開發。產業的發展一定要是強調技術,強調低碳的,強調循環的,強調經濟、社會和自然環境的和諧。重點開發更應該強調走新型工業化的道路,從根本上轉變經濟發展方式。”
因此,陳秀山認為,全國主體功能區規劃推進,加快了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利于綠色產業發展。
“一旦該區域定位限制開發或者是禁止開發,地方發展方式轉變就沒有了退路。因此,這對于綠色環保產業、戰略新興產業等行業發展極為有利。”陳秀山說。
據李守信介紹,《全國主體功能區規劃》里的“開發”二字特指在一定區域進行的大規模、高強度的工業化、城鎮化活動。限制開發并不意味著限制所有的開發活動,實際上在一些生態功能區內也允許適度的開發能源、礦產資源的活動,但是必須進行生態環境的評估。
來源:上海證券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