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主體功能區定位明晰 將列入政府投資
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中共中央建議“十二五”上升到國家戰略的全國主體功能區建設,目前其功能定位已經初步明晰,并將列入政府預算的投資安排范圍之內。 本報從權威人士處獲悉,即將提交十一屆全國人大第四次會議…
中共中央建議“十二五”上升到國家戰略的全國主體功能區建設,目前其功能定位已經初步明晰,并將列入政府預算的投資安排范圍之內。
本報從權威人士處獲悉,即將提交十一屆全國人大第四次會議討論的“十二五”規劃綱要草案,專門列出一章,對未來五年推進主體功能區建設的任務進行部署。
中央關于“十二五”規劃建議明確,將建設主體功能區提升到國家戰略高度,要實施區域發展總體戰略和主體功能區戰略。這兩個戰略共同構成我國區域發展的完整戰略。
作為第一部全國性空間開發規劃,《全國主體功能區規劃》已經于2010年印發。
據權威人士介紹,推進形成主體功能區建設,意在構建我國國土空間的“三大戰略格局”。
一是構建“兩橫三縱”為主體的城市化戰略格局。即以陸橋通道、沿長江通道為兩條橫軸,以沿海、京哈、京廣、包昆通道為三條縱軸,以國家優化開發和重點開發的城市化地區為主要支撐,以軸線上其他城市化地區為重要組成的城市化戰略格局。
二是構建“七區二十三帶”為主體的農業戰略格局。即構建以東北平原、黃淮海平原、長江流域、汾渭平原、河套灌區、華南和甘肅新疆等農產品主產區為主體,以基本農田為基礎,以其他農業地區為重要組成的農業戰略格局。同時,構建23個優勢農產品產業帶。
再者,構建“兩屏三帶”為主體的生態安全戰略格局。
據介紹,目前加快主體功能區形成的政策措施包括財政政策、投資政策、產業政策、土地政策、人口政策、環境政策、績效評價等七項。財政政策方面,加大均衡性轉移支付力度;投資政策方面,則要求主體功能區完善投資政策,將現行政府預算內主要按領域安排的投資,調整為按主體功能區安排與按領域安排兩個部分。
業內人士說,推進形成主體功能區,有利于推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加快結構優化升級。
來源:上海證券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