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債危機影響尚有限 熱錢流入需重點關注
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隨著希臘債務形勢的日趨惡化,歐洲債務危機再現蔓延之勢,市場擔心這將對中國經濟產生沖擊。對此,專家表示,目前來看,歐債危機對中國經濟的影響還很有限。但歐債危機持續惡化可能會沖擊出口…
隨著希臘債務形勢的日趨惡化,歐洲債務危機再現蔓延之勢,市場擔心這將對中國經濟產生沖擊。對此,專家表示,目前來看,歐債危機對中國經濟的影響還很有限。但歐債危機持續惡化可能會沖擊出口,并且歐債的失寵也讓中國面臨非常大的熱錢流入壓力。
對中國尚未造成實質影響
隨著希臘、意大利、比利時信用評級遭接連下調,以及西班牙執政黨在地方選舉中慘敗,歐洲債務危機再現惡化跡象。作為中國第一大貿易伙伴,市場普遍擔心,歐元區的危機將給中國外需帶來沖擊。
社科院經濟研究所宏觀經濟研究員袁鋼明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歐債危機并不是現在才發生的事,已經持續了一年多,現在來看,歐債危機尚未對中國經濟產生實質影響。
“今年2月份出口增速曾一度出現大幅下滑,但很快出口又開始大幅回升。根據商務部的數據,4月份出口總額1557億美元,同比增長近30%,而且4月份出口創歷史新高,比去年12月份1541億美元的歷史高點多出近16億美元。此外,中國外匯儲備還在持續增加。”袁鋼明說。
但對于歐債危機的走勢仍應保持警惕。市場擔心,一旦希臘破產,有可能像2008年雷曼兄弟破產那樣導致全球經濟大震蕩。
“2008年9月雷曼兄弟倒閉后,對中國最大的沖擊就是出口,當年11月中國出口由此前的20%左右,急轉直下至負增長2%”,因此,袁鋼明強調,要密切關注歐債危機的形勢。此外,中國持有歐元以及歐債符合多元化投資的需要,但也要十分謹慎。
社科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國際金融室副主任張明也指出,由于歐盟已是中國最大的出口市場,如果歐債危機再度爆發,歐元區經濟的整體下行必將影響中國出口形勢。
“危機的加劇意味著歐洲的進口需求會下降,整個歐元區對中國的貿易保護主義會卷土重來,中國的出口會面臨新的沖擊。”張明說。
熱錢流入需警惕
盡管歐債危機尚未對中國經濟造成實質沖擊,但歐債失寵將使中國在短期內面臨更大規模國際資本的流入,熱錢流入壓力有增無減。
國家外匯局24日公布的一季度國際收支平衡表初步數據顯示,資本和金融項目(含凈誤差與遺漏)順差為1114億美元,仍處于高位,顯示了國際資本凈流入的壓力巨大,隱藏其間的“熱錢”令人擔憂。數據顯示,去年一季度資本和金融項目順差為642億美元,到去年四季度則飆升至1189億美元,今年一季度仍然維持在1000億美元以上的高位。
社科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員易憲容指出,歐債問題對熱錢來說更是個天賜良機,只要歐洲主權債務危機不解決,國際熱錢將會不停地興風作浪。
袁鋼明也表示,中國面臨很大國際熱錢流入的壓力,這些熱錢有一部分是看好中國經濟的前景,但也有一部分是投資炒作。
分析人士指出,國際資本的流入將會推高資產價格,加劇國內通脹形勢。
一方面是歐債危機蔓延對全球經濟的沖擊,另一方面,中國經濟也面臨經濟增速放緩且通脹高企不下的困局,“內憂外患”下,中國的宏觀經濟政策面臨考驗。
來源:上海證券報
對中國尚未造成實質影響
隨著希臘、意大利、比利時信用評級遭接連下調,以及西班牙執政黨在地方選舉中慘敗,歐洲債務危機再現惡化跡象。作為中國第一大貿易伙伴,市場普遍擔心,歐元區的危機將給中國外需帶來沖擊。
社科院經濟研究所宏觀經濟研究員袁鋼明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歐債危機并不是現在才發生的事,已經持續了一年多,現在來看,歐債危機尚未對中國經濟產生實質影響。
“今年2月份出口增速曾一度出現大幅下滑,但很快出口又開始大幅回升。根據商務部的數據,4月份出口總額1557億美元,同比增長近30%,而且4月份出口創歷史新高,比去年12月份1541億美元的歷史高點多出近16億美元。此外,中國外匯儲備還在持續增加。”袁鋼明說。
但對于歐債危機的走勢仍應保持警惕。市場擔心,一旦希臘破產,有可能像2008年雷曼兄弟破產那樣導致全球經濟大震蕩。
“2008年9月雷曼兄弟倒閉后,對中國最大的沖擊就是出口,當年11月中國出口由此前的20%左右,急轉直下至負增長2%”,因此,袁鋼明強調,要密切關注歐債危機的形勢。此外,中國持有歐元以及歐債符合多元化投資的需要,但也要十分謹慎。
社科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國際金融室副主任張明也指出,由于歐盟已是中國最大的出口市場,如果歐債危機再度爆發,歐元區經濟的整體下行必將影響中國出口形勢。
“危機的加劇意味著歐洲的進口需求會下降,整個歐元區對中國的貿易保護主義會卷土重來,中國的出口會面臨新的沖擊。”張明說。
熱錢流入需警惕
盡管歐債危機尚未對中國經濟造成實質沖擊,但歐債失寵將使中國在短期內面臨更大規模國際資本的流入,熱錢流入壓力有增無減。
國家外匯局24日公布的一季度國際收支平衡表初步數據顯示,資本和金融項目(含凈誤差與遺漏)順差為1114億美元,仍處于高位,顯示了國際資本凈流入的壓力巨大,隱藏其間的“熱錢”令人擔憂。數據顯示,去年一季度資本和金融項目順差為642億美元,到去年四季度則飆升至1189億美元,今年一季度仍然維持在1000億美元以上的高位。
社科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員易憲容指出,歐債問題對熱錢來說更是個天賜良機,只要歐洲主權債務危機不解決,國際熱錢將會不停地興風作浪。
袁鋼明也表示,中國面臨很大國際熱錢流入的壓力,這些熱錢有一部分是看好中國經濟的前景,但也有一部分是投資炒作。
分析人士指出,國際資本的流入將會推高資產價格,加劇國內通脹形勢。
一方面是歐債危機蔓延對全球經濟的沖擊,另一方面,中國經濟也面臨經濟增速放緩且通脹高企不下的困局,“內憂外患”下,中國的宏觀經濟政策面臨考驗。
來源:上海證券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