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電聯秘書長詳析電荒 “西部窩電東部缺”結構不對
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一邊是東中部地區今夏存在最大電力缺口3000萬千瓦,一邊是東北和西北富余電力2600萬千瓦。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秘書長王志軒近日接受采訪時表示,“西部窩電東部缺”的現象凸顯今年“電荒”不是…
一邊是東中部地區今夏存在最大電力缺口3000萬千瓦,一邊是東北和西北富余電力2600萬千瓦。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秘書長王志軒近日接受采訪時表示,“西部窩電東部缺”的現象凸顯今年“電荒”不是全國性的真荒,而是結構性缺電。解決這一問題,除了增加電力供應外,還要加快跨區電網建設,將西部大煤電、水電、風電基地豐富的電力輸送到東部負荷中心,實現由過去“單純依靠煤炭運輸”向“輸煤輸電并舉”轉變,實現在全國范圍內優化配置能源資源。
“窩電”凸顯輸電通道不足
記者與王志軒一道在內蒙古調研時發現,當地蒙西和蒙東電網均出現供過于求的狀況。自治區經信委數據顯示,蒙西電網目前部分火電裝機富余,風電出力受阻,截至4月底,電網富余發電裝機約640萬千瓦;蒙東電網以外送東北為主,但東北電網自身電力有富余,使得蒙東的電力外送通道能力只發揮了不足60%。
內蒙古是我國外送電量最多的地區,到去年底全區已建成10條外送電通道,全年外送電量1064億千瓦時,占全國跨省送電量的18%。“但還是由于沒有遠距離大能力的電力外送通道,內蒙古占全國24.3%的煤炭產量大部分靠公路鐵路外運,占全國三分之一的風電裝機出力受限。”王志軒說。
從全國來看,10年西部大開發和西電東送戰略促進了跨區跨省電網建設,逐步實現了西部豐富的資源向東部負荷中心區輸送,“但仍不能滿足當前全國大范圍資源優化配置的需求。”王志軒說。由于輸電通道不足,東北和西北地區分別富余1300萬千瓦左右電力無法送出。
王志軒說:“要解決這一問題,除了就地合理增加電力供應能力方式外,還要加快跨區電網建設項目,將西部大煤電、水電、風電基地豐富的電力輸送到東部負荷中心,既解決西部電力富余,也解決東中部地區電力緊張。”
不是真荒是結構性缺電
“當前的缺電,主要表現仍然是結構性缺電,具有局部性、季節性、時段性特點,只是在華東、華中部分省份缺電比較嚴重。從全國看,今夏最大電力缺口占最高用電負荷的比重將在5%左右。”王志軒說。
今年1至4月份,全國發電設備累計平均利用小時為1530小時,比上年同期提高21小時。業界有觀點認為,這一數據提高幅度不大,說明發電企業尤其是火電企業出力不足導致缺電。
“提高幅度不大,是因為其中有水電、風電比重增加的因素。”王志軒解釋,以對電力需求波動反應最為敏感的火電設備利用小時數來看,1至4月份,東、中、西部缺電省份的火電設備利用小時遠高于上年同期。
他坦言,山西、河南、貴州等煤電資源省份的火電企業確有因缺煤被迫停機的情況,使得這些省份火電設備平均利用小時數下降,但這不是導致缺電的根本原因。
“根本原因仍是結構性供需矛盾。”王志軒解釋,由于近幾年新增發電電源的機組結構、地區結構不均衡,表現在火電比重快速下降、而發電有效能力低的新能源發電比重提高;西部地區電源裝機容量占全國總量的比重快速增加,但相應的電網建設沒有跟上,導致全國性的資源優化配置能力嚴重受限,出現“西部窩電東部缺”的典型結構性缺電格局。
來源:第一財經日報
“窩電”凸顯輸電通道不足
記者與王志軒一道在內蒙古調研時發現,當地蒙西和蒙東電網均出現供過于求的狀況。自治區經信委數據顯示,蒙西電網目前部分火電裝機富余,風電出力受阻,截至4月底,電網富余發電裝機約640萬千瓦;蒙東電網以外送東北為主,但東北電網自身電力有富余,使得蒙東的電力外送通道能力只發揮了不足60%。
內蒙古是我國外送電量最多的地區,到去年底全區已建成10條外送電通道,全年外送電量1064億千瓦時,占全國跨省送電量的18%。“但還是由于沒有遠距離大能力的電力外送通道,內蒙古占全國24.3%的煤炭產量大部分靠公路鐵路外運,占全國三分之一的風電裝機出力受限。”王志軒說。
從全國來看,10年西部大開發和西電東送戰略促進了跨區跨省電網建設,逐步實現了西部豐富的資源向東部負荷中心區輸送,“但仍不能滿足當前全國大范圍資源優化配置的需求。”王志軒說。由于輸電通道不足,東北和西北地區分別富余1300萬千瓦左右電力無法送出。
王志軒說:“要解決這一問題,除了就地合理增加電力供應能力方式外,還要加快跨區電網建設項目,將西部大煤電、水電、風電基地豐富的電力輸送到東部負荷中心,既解決西部電力富余,也解決東中部地區電力緊張。”
不是真荒是結構性缺電
“當前的缺電,主要表現仍然是結構性缺電,具有局部性、季節性、時段性特點,只是在華東、華中部分省份缺電比較嚴重。從全國看,今夏最大電力缺口占最高用電負荷的比重將在5%左右。”王志軒說。
今年1至4月份,全國發電設備累計平均利用小時為1530小時,比上年同期提高21小時。業界有觀點認為,這一數據提高幅度不大,說明發電企業尤其是火電企業出力不足導致缺電。
“提高幅度不大,是因為其中有水電、風電比重增加的因素。”王志軒解釋,以對電力需求波動反應最為敏感的火電設備利用小時數來看,1至4月份,東、中、西部缺電省份的火電設備利用小時遠高于上年同期。
他坦言,山西、河南、貴州等煤電資源省份的火電企業確有因缺煤被迫停機的情況,使得這些省份火電設備平均利用小時數下降,但這不是導致缺電的根本原因。
“根本原因仍是結構性供需矛盾。”王志軒解釋,由于近幾年新增發電電源的機組結構、地區結構不均衡,表現在火電比重快速下降、而發電有效能力低的新能源發電比重提高;西部地區電源裝機容量占全國總量的比重快速增加,但相應的電網建設沒有跟上,導致全國性的資源優化配置能力嚴重受限,出現“西部窩電東部缺”的典型結構性缺電格局。
來源:第一財經日報
延伸閱讀
- 上一篇:重點企業將被強制上報碳數據 下一篇:今日辟謠(2023年11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