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季度通脹壓力顯著
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CMRC中國經濟觀察”報告會最新發布的第24次“北大CMRC朗潤預測”預計,今年第二季度我國內需增勢強勁,外貿重回順差,經濟快速增長。同時,通脹壓力顯著,利率有望上…
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CMRC中國經濟觀察”報告會最新發布的第24次“北大CMRC朗潤預測”預計,今年第二季度我國內需增勢強勁,外貿重回順差,經濟快速增長。同時,通脹壓力顯著,利率有望上調,匯率持續升值。多位專家認為,未來我國的貨幣政策仍不會放松。
二季度通脹壓力不減
第24次“CMRC朗潤預測”顯示,預計二季度GDP較去年同期增長9.6%,CPI簡單平均較去年同期上漲5.2%;利率簡單平均和加權平均分別預計為3.51%和3.52%;出口總額簡單平均和加權平均分別同比上漲22.0%和22.8%;進口總額簡單平均和加權平均分別同比上漲27.7%和29.6%。
中信建投證券研究所首席宏觀分析師魏鳳春認為,二季度通脹壓力不減,不排除個別月份繼續創新高的可能。就全年而言,通脹中樞將提高,二季度CPI將達5.2%,全年CPI為4.4%左右,但總體依然可控。“通脹已成為慢性病,高位徘徊是其主要特征,所以政策放松不得;但增長開始遭遇成本約束,經濟也緊縮不得。這種緊縮觸底、放松暫緩狀態就是政策過渡期。”他預計,未來貨幣政策仍將“三率”齊動,但已經接近尾聲,可能還會有一次加息,匯率升值可能會加快,存款準備金率是個“全天候”工具。同時,財政政策將從寬松轉向穩健,將采取全方位的管制政策。
申銀萬國證券研究所首席分析師、宏觀研究部聯席總監蘇暢表示,如果WTI國際原油價格最高不超過120美元,中國的CPI在下半年有望同比小幅回落,通脹水平或將在下半年企穩。蘇暢說,“盡管美國等經濟體產能利用率仍處于低水平,但從全球視角來看,新興經濟體推動全球工業生產已經超過趨勢水平,全球價格大漲背后有需求的因素,而商品價格上升將導致全球通脹水平普遍上升。”
北京師范大學收入分配與貧困研究中心主任李實認為,目前中國通脹的主導性因素是糧食、蔬菜和大宗商品價格的上漲,與工人的工資增長沒有直接的關系,雖然工人的工資增長部分推動了蔬菜價格、能源價格和進口價格的增長,但它所占的比重還是很小的。
城市化進入加速期
北京市僑聯副主席、燕京華僑大學校長華生認為,中國或將需要用20至30年的時間完成80%的城市化率,也就是說中國的城市化剛剛進入加速期。他認為,2010年中國的城市化率為47.5%,相比于1978年的18%,雖然上漲了29.5個百分點,但是如果只計算戶籍人口,我國2010年的城市化率只有34%,在過去的三十年里僅提高了16個百分點。
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教授宋國青指出,目前中國城市化和高速增長以及全球真實利率過低與七十年代全球經濟情況類似而程度更強。現在中國貿易順差減少,所以輸出資本也減少了,但是商品價格上升后,石油輸出國大量購買美國國債,仍會壓低美國利率。“因此,油價上升,中國不僅僅虧在商品價格這一處。由于石油輸出國購買美國國債壓低了美國利率,與中國外匯儲備投資客觀上構成競爭關系。”
宋國青指出,在中國城市化基本完成前,商品相對價格可能持續上升。“給定這個大前提,高利率是對付商品價格上升幾乎唯一的重武器。”另外,中國改善其他調控政策也能緩和商品價格上升速度。他認為,目前中國在全球利率市場中扮演重要角色,也在潛移默化地影響美國,應該重視高利率壓低商品價格這一現象。
延伸閱讀
- 上一篇:標普調低美國主權信用前景 持續引發廣泛關注 下一篇:希臘債務重組的德國砝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