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聯儲短期難改寬松政策基調
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接近100%,這是最新美國期貨市場交易數據所顯示出來的美聯儲今年12月的加息幾率。如愿加速的經濟增長和意外改善的就業狀況,讓市場對美國通脹前景的擔憂情緒驟然升溫,美聯儲寬松貨幣政策的“…
接近100%,這是最新美國期貨市場交易數據所顯示出來的美聯儲今年12月的加息幾率。如愿加速的經濟增長和意外改善的就業狀況,讓市場對美國通脹前景的擔憂情緒驟然升溫,美聯儲寬松貨幣政策的“退出”問題隨之再度被各方熱議。
美國東部時間2月9日10時(北京時間9日23時),美聯儲主席伯南克將面對美國會眾議院預算委員會,就美國經濟及美聯儲“退出”刺激性貨幣政策等問題發表證詞。鑒于其上周仍將美經濟現狀描述為“高失業、低通脹”,伯南克在證詞中更可能重申其維持寬松貨幣政策的立場;不過,種種跡象表明,美聯儲保持寬松貨幣政策年內不變的難度已驟然加大。
美聯儲通脹預警能力受質疑
年底加息幾率體現的也許只是美國媒體根據歷史交易數據所做出趨勢性判斷結論的變化;而近期出爐的經濟數據則成為市場擔憂美國通脹前景的實在依據。
美國勞工部2月4日宣布,1月全美失業率意外回落至9%,較9.5%的預期數據更為優異;1月下旬披露的美國2010年第四季度國內生產總值(GDP)環比增幅數據雖未達到3.5%的預期,但3.2%的數字本身較去年前三季度的相應數據提升明顯。
優于預期的經濟數據,加上大宗商品期貨價格的上揚預期,讓市場紛紛質疑美聯儲的通脹預期較現實的價格有所“落后”,難以及時、有效地預見通脹風險。就連亞特蘭大聯儲總裁洛克哈特也不得不承認,“市場上圍繞通貨膨脹的焦慮情緒正在升溫”。
對此,瑞士信貸利率策略師伊拉·澤西表示,很難相信美聯儲會對通脹風險視而不見;但他也暗示美國市場通脹風險已確實有所抬頭,“一般情況下,未來的經濟預期不會對現實的市場狀況產生如此巨大的影響”。
美經濟或仍需政策提振
盡管美聯儲貨幣政策前景受到質疑,但美國媒體預計伯南克仍將在美國國會聽證會上強調美國經濟尚需刺激性政策“補強”。
一方面,美聯儲所盯住的通脹率指標不包括食品和能源價格在內的核心消費者物價指數,這意味著從美聯儲的角度來看,美國并沒有面臨著現實的通脹壓力。數據顯示,目前美國核心通脹率僅為1%,低于美聯儲2%的通脹目標。在某種程度上,美國經濟與通縮風險之間的距離并不比通脹風險更遠。
另一方面,即使美國的通脹風險正在醞釀,但該國經濟中尚存的諸多風險卻更亟須解決。此前于上周四在美國全國新聞俱樂部發表演說時,伯南克曾表示,盡管美國今年經濟增長預期樂觀,但產出增速可能在一段時間內放緩,失業率進一步復原或需數年;因此,通脹率將在一段時期內處于低位,美聯儲的支持性寬松措施對美國經濟仍是必要的。
美國媒體據此預計,伯南克仍會老調重彈,特別是強調美聯儲將忠實執行第二輪量化寬松政策(QE2)中的6000億美元規模國債購買計劃。此外,伯南克也會著重指出美國目前面臨的嚴重公共債務居高不下、房地產市場長期低迷等可能威脅未來經濟增長的問題。
歷史數據支持短期寬松立場
目前,美聯儲何時以何種方式“退出”寬松貨幣政策也是市場矚目的重點所在。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發布的2011年全球經濟展望報告,包括美國在內的主要發達經濟體,將不會在今年內收緊貨幣政策,這與美聯儲此前多次釋放的信號相吻合。
事實上,歷史數據也并不支持美聯儲提前實施加息。以本世紀初的互聯網危機為例,2001年互聯網泡沫破滅后,美聯儲推出一系列降息政策,直到2004年開始加息,周期為3年;而本輪全球金融危機較互聯網危機程度更深、危害更大,美聯儲也將其基準利率降至幾乎為零,因此,該機構的本輪加息周期料將較3年更久,年內加息也就失去了可能性。
再從加息時點的經濟大背景看,2004年6月美聯儲開始加息時,美國的CPI是3.3%,經濟增長率是4%,失業率為5.6%。而美國經濟目前的相應數據卻分別為1%、3.2%和9%,年內接近2004年加息時的數據水平僅存理論上的可能。
當然,作為半個多世紀以來最大規模金融危機的始作俑者,美國經濟的“后危機”走勢也可能存在一些特殊性。美國媒體指出,在堅持貨幣政策年內保持寬松的同時,背負巨大市場壓力的美聯儲,還需同時關注市場擔憂的通脹風險和美國經濟現存的諸多結構性問題,在其中某一點難以支撐美國經濟的持續穩定發展的情況下,靈活把握貨幣政策“方向盤”。
來源:中國證券報
延伸閱讀
- 上一篇:美聯儲將關注未來經濟發展 下一篇:2月8日國際爐料日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