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人民幣離岸中心初長成
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c 在人民幣奔向完全可兌換的旅程中,香港發展人民幣離岸中心的戰略也逐漸清晰。可以預見,當人民幣完全可兌換時,全面成熟的人民幣業務將在香港成型,屆時香港將成為國際上公認的人民幣離岸中…
在人民幣奔向完全可兌換的旅程中,香港發展人民幣離岸中心的戰略也逐漸清晰。可以預見,當人民幣完全可兌換時,全面成熟的人民幣業務將在香港成型,屆時香港將成為國際上公認的人民幣離岸中心。
人民幣告急
10月27日,香港人民幣清算行中銀香港突然宣布,人民幣貿易結算兌換額度已用盡,令市場始料不及。
翌日夜間,香港金融管理局(下稱“金管局”)緊急回應,首次啟動與央行的貨幣互換協議,可為參與人民幣貿易結算業務的銀行提供超過人民幣100億元資金,以支持今年后兩個月人民幣貿易結算業務需求。
對于央行向中銀香港授予的80億元貿易結算兌換額度緊急告罄,且10月即用掉全年額度一半,市場充滿多種聲音。
香港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陳家強表示,額度用完是由于使用人民幣做跨境貿易結算的客戶增加,長遠來看,香港現有人民幣貿易結算額度并不足夠,會與央行商討增加額度。
金管局向香港立法會提交的文件亦顯示,自2009年7月至今年8月底,累計通過香港進行的人民幣貿易結算額達779億元,僅今年8月份就高達380億元。
中信銀行國際中國業務首席經濟及策略師、高級副總裁廖群向《第一財經日報》表示,10月份人民幣貿易結算業務發展非常快,確實顯示出自今年7月清算協議修訂后,人民幣賬戶可自由轉賬,市場對人民幣看法更為積極,清算業務本身得到發展。
廖群坦言,單單10月即用掉全年人民幣貿易結算兌換的一半額度,不排除有海外資金博人民幣升值,通過虛假人民幣跨境貿易結算進入內地的可能性。在美國第二輪量化寬松出臺,熱錢大軍壓境的情況下,資本項目開放進程將因時制宜。
中信證券國際有限公司行政總裁殷可近日向本報表示,該行已做好獲得第一批“小QFII”的準備,相信國家將根據形勢推進人民幣業務在港發展,包括具體政策的推出時間、方法和產品等。
殷可表示,香港發展人民幣離岸中心的戰略已清晰,金融機構應配合國家及香港政策,抓住人民幣業務商機。
事實上,今年7月央行與清算行簽訂《人民幣清算協議》后,香港人民幣業務迅速發展,金融機構爭吸人民幣存款、推出人民幣存款證、票據掛鉤的結構性產品和保險產品等人民幣投資產品。
今年8月,第一只離岸人民幣基金成功推出,人民幣債券發行也創出新高,金管局預計全年發債總額將達人民幣178億元,發債體也從國內與國際金融機構,擴展到跨國企業。同時,境外金融機構獲準進入內地銀行間債市投資,為香港的人民幣資金提供一條重要的增值通道。
而香港人民幣存款數量,自今年4月份起一直保持每月雙位數的增長。金管局數據顯示,香港人民幣存款在9月底已達到1493億元。
離岸匯率形成
除了離岸體系內人民幣資產規模的擴大,離岸人民幣匯率也逐漸形成。渣打銀行(香港)有限公司亞洲區經濟師劉健恒向本報表示,離岸人民幣匯率市場實際上在今年7月清算協議修訂允許各參與行互相平盤后成型。
他認為,人民幣貿易結算增長快,在某種程度上是好事。而當兌換額度用盡消息出來后,離岸人民幣匯率和在岸人民幣匯率差價擴大超過1000個基點,溢價一度擴大至2.6%,顯示出市場對離岸人民幣供不應求的擔憂。
他指出,金管局快速反應提供資金流動性后,11月5日離岸與在岸人民幣匯率差價已縮窄至700多個基點,恢復到9月中水平,顯示市場已在知曉金管局運作程序后消化了消息。
由于參與行可互相平盤,境外人民幣利率和匯率將更趨市場化。香港中資證券業協會會長謝涌海向本報表示,一方面境外市場化的人民幣利率和匯率有助內地借鑒作用,但也要防止過度投機給內地帶來的負面影響。
廖群則認為,從理論上來講香港人民幣匯率確實更市場化,但由于每人每日兌換金額不超過2萬元人民幣的規定不變,以及清算行有貿易兌換額度的限制,現時香港人民幣匯率是否反映其合理價格仍難以斷定,對內地來說也僅是有限的參考價值。
恒生銀行總經理兼投資及保險業務主管馮孝忠向本報表示,離岸與在岸人民幣匯率在10月初的差價曾高達1400個基點,而這種差價更多的是體現供求問題,當然人民幣升值預期越大差距也會越大。
接受本報訪問的幾位專家均認為,離岸人民幣市場規模與在岸市場相比,只是相當小的規模,對在岸市場的影響微乎其微。馮孝忠解釋說,1年期的人民幣無本金交割遠期(NDF),自7月份以來其引伸波幅并沒有增加或擴大跡象,顯示出開放政策并沒有給人民幣匯率帶來額外的波動。
除離岸人民幣匯率形成外,人民幣遠期市場可能在中期得到發展。野村國際(香港)亞洲地區副主管木下智夫在研究報告中指出,目前與內地進行交易的很多香港公司似乎都發現,現有的人民幣貿易結算仍有點不便,因為沒有可以對沖人民幣貨幣風險的可交割遠期市場。
“在這輪自由化之后,部分銀行已經開始進行美元或人民幣可交割遠期交易,盡管規模不大。”木下智夫在報告中說。他認為,香港人民幣遠期市場的交易,或將規定僅限于有實際貿易需求的交易。
而據本報早前了解,港交所已就推出人民幣匯率期貨合約向銀行作出咨詢。另外,港交所正在研究設立離岸人民幣場外交易結算所,預計一年內可以成立。
瓶頸待突破
劉健恒認為,種種情況顯示,香港離岸人民幣市場的發展并非一帆風順,在政策主導情況下,離岸人民幣市場理應與資本賬戶開放同步發展,但“離岸市場發展有時快過在岸資本賬目的開放”,“中間機制出現瓶頸,需要磨合”。
香港金管局總裁陳德霖表示,對于今后如何進一步推動香港人民幣離岸業務的發展,重點在于增強境外人民幣在香港的金融中介活動,并將香港的人民幣資金引導到實體經濟活動。
陳德霖認為外商直接投資(FDI)和國內企業進行境外直接投資(ODI),可以部分選擇以人民幣進行支付。由此,香港與內地可建立起可控及有效的人民幣良性循環系統,既能支持香港人民幣離岸市場的穩步發展,也有利于加強中國和其他地方的貿易和投資活動。
陳家強近日也在立法會進一步闡述了人民幣業務發展的四個細化目標。包括擴大企業在香港籌集的人民幣資金可在內地投資的渠道;增加香港與內地銀行的市場聯系;鼓勵內地、香港及外國企業在港發行人民幣債券;以及加強內地股票市場的交易產品之間的聯系,在香港開拓人民幣計價以人民幣資產支撐的產品、上市集資,同時,在香港籌集的人民幣資金可透過額度或其他可控方法在內地市場投資。
廖群認為,在人民幣奔向于2020年前完全可兌換的旅程中,人民幣資本賬戶的開放將繼續以漸進式進行。可以預期,當人民幣在2010年前完全可兌換時,全面成熟的人民幣業務將已在香港成型,屆時香港將成為國際上公認的人民幣離岸中心。
他同時表示,上海作為國際金融中心,在專注建立在岸人民幣市場時,也應繼續發展廣義上的離岸人民幣業務。
延伸閱讀
- 上一篇:橫濱APEC:凝聚共識描繪藍圖 下一篇:百年誠信通天下 鋼鐵晉商譜新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