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江污染治理:投入超4000億 或關停600多家企業
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湘江貫穿湖南境內,兩岸分布著近全省近六成的人口,可稱之為湖南的“母親河”。湘江污染問題長期以來,受到公眾與各級政府的關注。近期,因暴發湖南大米“鎘超標”事件,湘江污染與治污再次成…
湘江貫穿湖南境內,兩岸分布著近全省近六成的人口,可稱之為湖南的 “母親河”。湘江污染問題長期以來,受到公眾與各級政府的關注。近期,因暴發湖南大米“鎘超標”事件,湘江污染與治污再次成為公眾熱議的話題。
目前,湘江重金屬污染治理已上升到國家層面。據湖南省環保廳近日測算,治理要達到預期效果,總投入須超過4000億元。湘江污染的歷史與現狀如何?湘江的治理舉措與成效怎樣,其中又遇到了哪些難題與阻礙?
流域現多個重污染區/
湘江是湖南省最大的河流,全長817公里,流域面積92300平方公里。湘江發源于永州市,向東流經衡陽、株洲、湘潭、長沙,至湘陰縣入洞庭湖后歸長江。湖南為有色金屬之鄉,湘江兩岸因開礦、企業排污、生活廢水等各種污染已有數十年的歷史。
2009年,湖南農業大學環境資源學院雷鳴等學者,完成了《湖南省湘江重金屬污染的現狀與分析》一文的調研與撰寫。文中稱,湘江是湖南省的主要經濟帶,湘江流域面積占全省總面積的四成,人口占全省總人口的57.1%,GDP占全省的72.4%。因礦產開采、冶金與化工生產等因素,導致郴州柿竹園、衡陽水口山、株洲清水塘以及湘潭岳塘四地成為重金屬污染的重災區。湖南省環保廳相關負責人表示,1990年代是湘江進入污染最為嚴重的時期,但2006年是湘江治污的轉折點。
湖南省人大環資委監督處處長劉帥自1998年始,便從事環保方面的工作,對湘江污染與治污問題有著長期的關注與思考。他對《每日經濟新聞(微博)》記者介紹,湘江的重金屬污染已成為國家關注的重點。
2006年年初,株洲霞灣港在清淤過程中由于施工不當,導致含鎘嚴重超標的底泥和污水排入湘江,使得湘江株洲霞灣港至長沙江段水質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此外,湘江流域還發生多起引發社會關注的污染事件。
湘江不堪承受污染之重,但在2006年之前的治理效果讓人失望。劉帥稱,湘江自從有污染開始,治理工作亦隨之展開,但為什么污染會長期存在,在一定時期還越來越嚴重?就是因為治污的力度與速度,一直趕不上污染的規模和程度。
湘江治污要關停企業600多家/
株洲清水塘工業區位于株洲石峰區,湘江自其側蜿蜒而過,流向長沙。清水塘工業區因進駐數百家冶煉、化工等企業,大型企業株冶集團與中鹽株化集團亦位于其中。因100多家企業被列為污染企業,長期以來,形成了湘江流域最為嚴重的污染區域之一。
2013年6月初,《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對清水塘工業區進行多日實地走訪,發現工業區污水排入湘江的排污口,水清見底,排污口還裝有水質監測設備。對比當地媒體2004年的報道,多個排污口滾滾污水入湘江的場景已不復存在。
據株洲市政協人口與環資委負責人介紹,近年來清水塘工業區在治污方面做了一些努力,也取得了一些成效,投資3億多元的清水塘污水處理廠已經投入使用,工業區數十家中、大型企業的工業廢水已導入該污水處理廠進行處理。
記者了解到,株洲湘江段的底泥與清水塘工業區被重金屬污染的土壤,已治理多年,現仍在治理之中;而一批不符合產業政策或涉及非法排污的企業已經關停或整治,有些污染嚴重的企業進行了外遷。旗濱玻璃廠曾是清水塘污染較為嚴重的企業,后進行外遷,并于2013年5月底在湖南醴陵市經濟開發區開工建設。
自2006年始,湘江治理拉開了“還歷史舊賬”的帷幕。
湖南省人大環資委監督處處長劉帥介紹,2007年至2009年,在湖南省人大的強烈推動下,開展了湘江治理的“三年行動計劃”,治理對象包括工業污水與生活用水污染。
2008年至2010年,湖南省開展了湘江整治行動計劃,關停了一批污染企業,并約談湖南各地縣、市長,治理不好的縣、市,將追究行政一把手的責任。
國家層面治理湘江“動真格”始于2011年。是年3月,國務院正式批復 《湘江流域重金屬污染治理實施方案》,規劃項目927個,總投資595億元,規劃期限2011~2015年。
2012年6月,湖南省下發《湘江流域重金屬污染治理實施方案》工作方案,對湘江治理的目標進行了細化。比如,2013年前,完成整治、整合任務,依法全面關停達不到行業準入條件、不能穩定達標排放、未進入園區的重金屬污染排放企業。
2011年至今,開展重金屬污染企業治理。2013年3月,湘江各段污染區都在推進企業整合,關停環保不達標企業,治理被重金屬污染的土壤。
比如,衡陽的一個工業區全部企業關停;常寧市的一個大工業區冶煉企業大部分關閉,只保留了3家;湘潭市的竹埠港化工園也始建生態園區,進行脫胎換骨式的改造。
湖南省環保廳相關負責人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為了把湘江治理好,對相關企業進行了結構調整,全省納入調整的企業達891家,要關停的有615家。比如,郴州三十六灣工業區的企業已基本全部關停了。在工業治污方面,對100多個相關項目進行了治理,2012年全省的環保產業總值達830多億元。
湘江經過近幾年的治理,已取得一定的成效。湖南省環保廳提供給《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一份關于湖南環境質量的最新資料顯示,2012年湘江流域水質總體為良,42個省控監測斷面中,達標率為88.1%,比上年提高0.6個百分點。
上述材料還顯示,全省14個城市的31個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達標率為81.6%,重金屬汞、鉛、鎘、鉻、砷未出現超標現象。
湘江流域治理是一項綜合治理工程,湖南環保廳相關負責人稱,比水系污染治理更為復雜的是空氣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