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稱宏觀經濟不支持樓市重拳調控 新政較溫和
來源: 中國新聞周刊|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原標題:地產調控風聲又緊這次國務院會議只是一個開始。調控政策與房價上漲之間的又一輪拉鋸已經重新開啟。不過,相比前幾年的數次調控,這次調控政策應該更加溫和2月20日,國務院總理溫家寶…
原標題:地產調控風聲又緊
這次國務院會議只是一個開始。調控政策與房價上漲之間的又一輪拉鋸已經重新開啟。不過,相比前幾年的數次調控,這次調控政策應該更加溫和
2月20日,國務院總理溫家寶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研究部署了房地產調控的工作。會議提出了完善穩(wěn)定房價工作責任制、抑制投機投資性購房、加快保障房建設等5條政策措施,被市場稱為“國五條”。這是時隔4個月之后,高層首次提及房地產調控。這次會議對市場的沖擊顯而易見。會議召開后的第二天,A股市場就創(chuàng)下了一年多以來的最大單日跌幅,下挫接近3%。
在房價快速上漲的背景下,這次高層釋放出的地產調控信號并不讓人意外。從2012年4季度開始,房價在地產銷售回暖的推動下加速上漲,其中一線城市尤其明顯。國家統(tǒng)計局2月22日最新發(fā)布的全國70個大中城市房價數據顯示,房價在今年1月呈現(xiàn)進一步加速上揚的態(tài)勢,北上廣深4個一線城市的平均房價月環(huán)比漲幅創(chuàng)出了最近兩年以來的新高。二三線城市上漲的速度雖然相對較慢,但加速的態(tài)勢也很明顯。決策者顯然不可能對房價上漲不聞不問,市場之前已有預測,調控調門很有可能在今年1季度就提高。此次落下的這只靴子在這預期之內。
細查此次政策,可以發(fā)現(xiàn)調控收緊的幅度有限。相對之前的地產調控政策,這次最大的變化是給擴大房產限購范圍打開了口子。會議要求“其他城市房價上漲過快的,省級政府應要求其及時采取限購等措施”。這一政策表態(tài)也說明,限購政策至少在短期內不會退出。除此而外,“完善穩(wěn)定房價工作責任制”也是一個新的提法。但這個責任制該如何落實,在此次會議的新聞稿中并未說明。對于之前市場最為擔心的房屋按揭貸款政策的收緊,在此次會議中并未出現(xiàn)。會議只是重申了要繼續(xù)“嚴格實施差別化住房信貸政策”。其他包括房產稅、土地供應、保障房建設在內的政策相比之前并無太大變化。整體來看,這次政策收緊的幅度不大。
但是,這次國務院會議只是一個開始。調控政策與房價上漲之間的又一輪拉鋸已經重新開啟。未來視房價走勢的變化,估計還會有更多的地產調控措施出臺。不過,相比前幾年的數次調控,這次調控政策應該更加溫和。
首先,從此次會議來看,決策者似乎已經提高了對房價上漲的容忍度。新聞稿一開始就說:“我國正處于城鎮(zhèn)化快速發(fā)展時期,短期內熱點城市和中心城市住房供求緊張格局難以根本改變”。這一表述在近些年從未出現(xiàn)過。這說明高層已經認識到推高房價的根本原因是地產的供需不平衡。有了這樣的認識,自然也應該知道再一味打壓房價反而可能挫傷地產供給,加劇住房的供求矛盾,帶來更大的房價上漲壓力。因此,可以推斷決策者對房價上漲(尤其是中心城市)會有更大的容忍度。相比盲目要求房價“回歸合理”的政策目標,這算得上是一個進步,既可以給地產調控留出更大的空間,也有利于中長期房地產市場的健康發(fā)展。
其次,增加供給在地產調控政策中的重要性加大。在此次出臺的“國五條”中,第一條是要求完善穩(wěn)定房價工作責任制,最后一條是加強房地產市場的監(jiān)管,相對較虛。在更有實質內容的三條中,只有一條在講控制房地產需求,同時卻有兩條涉及房地產的供給。其一是增加商品房和土地的供應;其二是加快保障房建設(此次會議要求今年保障房開工630萬套,目標比去年年末國土資源部提出的600萬套目標還要略高一些)。看起來,在對住房需求端保持一定壓力的同時,政策還會更多通過加大房屋供給來抑制房價的上漲。
最后,目前的宏觀經濟的大背景也不支持地產調控出重拳。國內經濟雖然從去年3季度開始溫和復蘇,但增長的動能并不強,且勢頭還因為基建投資的減速而表現(xiàn)出了走弱的跡象。同時,通脹的壓力仍然處在比較低的位置。在這樣的背景下,強力打壓房地產行業(yè)不利于今年穩(wěn)增長任務的完成。
綜合考慮這些因素,可以判斷這又一輪的地產調控收緊應該較為溫和,應該不至于像前幾次調控那樣讓經濟增長形勢急劇惡化。相關的具體政策應該會視房價的變化相機推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