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企重組:現實與目標差距太大
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中鋼協會長朱繼民對國際商報記者表示,支持工信部等12個部委聯合印發的《關于加快推進重點行業企業兼并重組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并透露工信部將牽頭研究國企兼并重組,出臺行業企…
中鋼協會長朱繼民對國際商報記者表示,支持工信部等12個部委聯合印發的《關于加快推進重點行業企業兼并重組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并透露工信部將牽頭研究國企兼并重組,出臺行業企業兼并重組實施細則、進行制度設計的信息。
兼并重組任務艱巨
1月22日,工信部聯合發改委等12個部門聯合印發了《意見》,對汽車、鋼鐵、水泥、船舶、電解鋁、稀土、電子信息、醫藥和農業產業化共九大行業和領域的兼并重組工作提出了主要目標和重點任務,其中特別明確了2015年要達到的產業集中度要求。《意見》中,工信部對鋼鐵行業的要求是:到2015年,前10家鋼鐵企業集團產業集中度達到60%左右,形成3~5家具有核心競爭力和較強國際影響力的企業集團、6~7家具有較強區域市場競爭力的企業集團。
2011年發布的《鋼鐵工業“十二五”發展規劃》,提出了前10家鋼企集中度達到60%的要求。
中鋼協副會長張長富說,截止到2012年年底,中國前10家鋼企粗鋼產量占總產量的45.94%,前20家占比為60.98%。這距離2015年“前10家達到60%”的目標有很大差距。
根據中鋼協公布的數據,會員企業2012年生產粗鋼5.8905億噸,同比下降0.6%;其他企業生產粗鋼1.2749億噸,同比增長24.8%。“會員企業減產,而其他企業增產,兼并重組任務艱巨、復雜。”張長富說。
亟待解決的四個問題
朱繼民對國際商報記者說,支持行業企業兼并重組,兼并重組是提升產業素質、調結構的重要措施:“不僅是產能過剩的企業,其他即使不過剩的產業,也需要通過兼并重組提升產業素質。”
朱繼民說,企業兼并重組是正常的事情,不但在中國,在全球亦是如此。“應突破大企業重組的禁區,鼓勵大企業兼并重組。”日本的新日鐵和GFE都在重組,日本鋼鐵行業已在進行第四輪重組。
“只有重組,資源才能得到整合與有效利用,才能提高產業素質和國際競爭力。”朱繼民說,中國鋼鐵工業近年的進步雖令人刮目相看,但產業素質并不高,布局不合理、太分散,目前還沒有一個強有力的集團來從事技術研發、海外投資研究以及未來標準的制定等。
朱繼民提出,若能像日韓一樣形成幾大鋼鐵集團,再帶動一批企業,那么中國鋼鐵產業素質將得到明顯提升。
兼并重組任務艱巨
1月22日,工信部聯合發改委等12個部門聯合印發了《意見》,對汽車、鋼鐵、水泥、船舶、電解鋁、稀土、電子信息、醫藥和農業產業化共九大行業和領域的兼并重組工作提出了主要目標和重點任務,其中特別明確了2015年要達到的產業集中度要求。《意見》中,工信部對鋼鐵行業的要求是:到2015年,前10家鋼鐵企業集團產業集中度達到60%左右,形成3~5家具有核心競爭力和較強國際影響力的企業集團、6~7家具有較強區域市場競爭力的企業集團。
2011年發布的《鋼鐵工業“十二五”發展規劃》,提出了前10家鋼企集中度達到60%的要求。
中鋼協副會長張長富說,截止到2012年年底,中國前10家鋼企粗鋼產量占總產量的45.94%,前20家占比為60.98%。這距離2015年“前10家達到60%”的目標有很大差距。
根據中鋼協公布的數據,會員企業2012年生產粗鋼5.8905億噸,同比下降0.6%;其他企業生產粗鋼1.2749億噸,同比增長24.8%。“會員企業減產,而其他企業增產,兼并重組任務艱巨、復雜。”張長富說。
亟待解決的四個問題
朱繼民對國際商報記者說,支持行業企業兼并重組,兼并重組是提升產業素質、調結構的重要措施:“不僅是產能過剩的企業,其他即使不過剩的產業,也需要通過兼并重組提升產業素質。”
朱繼民說,企業兼并重組是正常的事情,不但在中國,在全球亦是如此。“應突破大企業重組的禁區,鼓勵大企業兼并重組。”日本的新日鐵和GFE都在重組,日本鋼鐵行業已在進行第四輪重組。
“只有重組,資源才能得到整合與有效利用,才能提高產業素質和國際競爭力。”朱繼民說,中國鋼鐵工業近年的進步雖令人刮目相看,但產業素質并不高,布局不合理、太分散,目前還沒有一個強有力的集團來從事技術研發、海外投資研究以及未來標準的制定等。
朱繼民提出,若能像日韓一樣形成幾大鋼鐵集團,再帶動一批企業,那么中國鋼鐵產業素質將得到明顯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