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弈樓市調控 各地“小動作”不斷
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近期各地政府又頻頻進行政策微調,公積金貸款總額提高、公積金異地購房放開以及天津等地出現(xiàn)的首付分期付款等,均表現(xiàn)出政策上的松動。其中最受關注的就是地方公積金新政,日前已有約30個城市…
近期各地政府又頻頻進行政策微調,公積金貸款總額提高、公積金異地購房放開以及天津等地出現(xiàn)的首付分期付款等,均表現(xiàn)出政策上的松動。其中最受關注的就是地方公積金新政,日前已有約30個城市實行公積金新政。各地新政或提高最高貸款額度,或降低首付比例,或允許提現(xiàn)償還異地房貸。
為何在短時間內各地紛紛效仿出臺公積金新政?業(yè)內有觀點認為,在樓市調控政策大背景下,先前部分地方刺激樓市的政策被屢屢叫停,而住房公積金新政有著刺激剛需的合理訴求,這樣公積金新政就“一哄而上”,其實各地目的主要還是刺激地方樓市,是各地逃避樓市調控政策的“小動作”。
近期各地住房公積金新政,相對容易被紛紛推出,有著主客觀原因。
中國房地產學會副會長陳國強在接受《中國產經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公積金貸款額度標準與實際需求不符,這是客觀事實;另一方面,地方政府可以自主決策公積金政策,具有一定自由度。
盡管多數(shù)城市的住房公積金貸款額度客觀上存在調整的需要,但住房公積金貸款額度調整的時機與幅度,往往帶有較為明顯的政策傾向,反映出地方政府的政策意圖,有可能會對樓市預期產生影響。
有分析人士指出,住房公積金新政對地方樓市的影響可以說是立竿見影,直接刺激了地方樓市。而這正是地方政府實施公積金新政的直接目的。
同時,公積金新政中大幅降低購房收復比例,被分析人士稱為是地方政府為刺激樓市的“良苦用心”,而“異地互貸”更被指稱有政策漏洞。
此輪公積金新政中,大連、深圳等城市將首套房公積金貸款首付比例降至兩成,廈門、蕪湖、合肥等地上調公積金貸款額度,且上調幅度普遍在15%至25%之間,廣東省異地互貸城市增至9個,湖南長株潭、河北、遼寧等省市也于此前先后實施“異地互貸”。
同策咨詢研究中心總監(jiān)張宏偉在接受《中國產經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公積金新政不排除會帶來少數(shù)投資、投機行為。尤其是其中的異地互貸,一旦在全國推行,可能會使一些城市的外來購房者增加,給房地產市場帶來不穩(wěn)定因素。同時,在執(zhí)行環(huán)節(jié),個別被限購的購房者也會鉆空子入市,甚至惡意套取公積金。”
陳國強也指出,因部分地方放開公積金二套房貸款,因此,要謹防投資性需求入市,加強對投資性需求與自住型需求的區(qū)分。現(xiàn)階段我國房地產政策維持穩(wěn)定仍是調控主流,若房價因此推高過快,則不排除會叫停調整公積金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