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改裝市場之殤:規范的缺失
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中國改裝汽車行業在過去10年獲得了快速發展。據了解,汽車改裝經過了幾年曲折、艱苦的發展,現在年增長率已超過50%,市場份額達600億元。但是長期以來,改裝車行業由于得不到法律政策的支持,…
ACSchnitzer中國區總經理楊丹曾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指出,法律政策保障十分重要,改裝車相關法律政策的缺失導致市場無序發展,其潛在風險不言而喻。由于我國“新交法”明文規定車主不能改動車輛的結構,眾多改裝商家的經營執照上幾乎全都是“汽車配件經營”,因為專門到工商局申請汽車改裝公司是根本得不到批準的,由此,在國外的汽車改裝原本就在陽光下的交易,在中國基本上都處于“半地下”的狀態。正因為沒有合法的“身份”,相關職能部門也無法對這些“黑經營戶”進行有效管理,一旦出現任何問題,消費者的權利很難得到保障。
在車輛保險理賠和安檢驗車上,汽車改裝外部環境并不成熟。據某保險公司理賠部的工作人員介紹,目前絕大多數的保險公司對于改裝車出險后的賠償,都限于原車部分,而對于改裝配件則不予賠付。如果車主在投保時,已與保險公司就改裝部分的投保事項進行了特別約定,那么車輛改裝部分也是在保險公司的理賠范圍之內的。車主如果想對車輛進行改動,需要在車管部門進行備案,雖然目前改裝的車不少,但真正去備案的車主卻很少,對此,理賠人員提醒,改裝車的車主最好是在車管部門進行備案,以免出現問題后,引起一些不必要的麻煩。
汽車改裝缺乏行業標準與管理規范。在目前的國內汽車改裝領域,不僅缺失針對行業的相關法律法規,同時對于改裝的技術標準和鑒定也是空白。在國外大部分國家,汽車改裝都有標準和法規,美國、日本、澳大利亞等國每年還有汽車改裝展。在歐洲不少國家及日本等,具有規模的改裝廠,除了有專門的技術研發部門、測試部門外,更重要的是他們的發動機改裝要通過認證與許可,其嚴謹態度不亞于一般正規的整車廠。而在我國,汽車改裝經營者資質難以認證,而汽車用戶對于改裝知識了解不多,改裝后質量和安全性也無從評定,其潛在的風險之大不言而喻,也不可不慎重。
業內人士認為,我國的汽車改裝行業還存在著許多的規章制度需要規范并進一步落實,但隨著我國改裝車市場的不斷發展,以及國外知名改裝產品的不斷涌入,我國改裝車業的產品和技術水平必將大幅提高,我國的改裝業也將會走上專業化、合法化、規模化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