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資房企難擋“調控之劍” 世茂瑞安本土化求生
來源:上海證券報 |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對于外資來說,在眾多樓市利空因素中,中國內地房地產宏觀調控是壓在頭上分量最重的一座大山。從半年報情況看,包括長江實業、瑞安房地產、瑞安建業等主營業務在內地的港資企業都被牽連。但業…
對于外資來說,在眾多樓市利空因素中,中國內地房地產宏觀調控是壓在頭上分量最重的一座大山。從半年報情況看,包括長江實業、瑞安房地產、瑞安建業等主營業務在內地的港資企業都被牽連。但業績的短期下滑卻沒有阻擋港資長期投資內地樓市的腳步。這一點,和炒短線的歐美資金相比,確有“一衣帶水”的差別。
先看瑞安系。香港上市的瑞安房地產半年報顯示,2012年上半年,公司合約銷售額由2011年同期的52.7億元減少至15.46億元,降幅達到71%。平均銷售價格與去年同期相比也下降了20%,至20400元/平方米。公司解釋稱,合約銷售額及平均售價的下跌主要由于銷售物業組合發生變動,由原先上海等一線城市的項目銷售轉為平均售價較低的二線城市項目銷售為主。
曾幾何時,瑞安房地產憑借“上海新天地”的金字招牌,成為港資房企品質保障的符號。而今天,隨著樓市銷售市場的低迷,瑞安房地產的銷售物業無可奈何地受到嚴重沖擊。為解資金壓力和發展瓶頸,瑞安房地產于近日宣布,已向香港聯合交易所提交申請,通過名為“中國新天地”的新公司將商業物業分拆,在交易所主板獨立上市并全球發售股份。
據了解,瑞安房地產幾乎所有投資類物業都在內地,目前已落成投資物業的總建筑面積為54.9萬平方米,總賬的面值216.32億元。發展中投資物業總建筑面積為99.5萬平方米,總賬面值118.86億元。加上上海新天地朗廷酒店等資產,以及2007年前購入的其余商業用途土地儲備,“中國新天地”的總資產將超過400億元。
此外,瑞安房地產兄弟公司瑞安建業也正在欲圖“本土化”轉型。8月22日,瑞安建業公布2012年上半年業績,實現營業額26.5億元,相比去年同期減少2%。究其原因,瑞安建業同樣解釋稱部分原因是交付物業的減少。
不過,這沒有阻擋瑞安建業的腳步。據了解,瑞安建業近期打算把總部搬至內地。“下半年中國房地產市場會出現很多機會,我們一直在關注。”瑞安建業董事總經理黃勤道告訴記者。
“以港資企業一向的低負債率來看,瑞安建業有能力快速變現止損。同時穩步擴大在內地的市場。”中房信集團分析師薛建雄稱。
據了解,瑞安建業把全年業績“押寶”在下半年,隨著上海豪宅項目四季匯等相繼推出,其年度業績或許會非常亮麗。對于這個業內盛傳將創下上海最貴豪宅紀錄的四季匯項目,瑞安方面一直低調處理。據了解,該項目已經在近日開售,銷售單價被傳可能沖高至20萬元/平方米,對公司營收的總貢獻將以十億計。不過,瑞安建業方面僅表示,因為公寓全部為訂制性設計,“價格只能說是一房一價”。
據悉,除了四季匯項目外,瑞安建業在內地的北京瑞安君匯、廣州瑞安創逸及沈陽項目一期的住宅單位都將在下半年進入結算階段。
同樣對內地市場懷有積極信心的還有世茂房地產。8月27日,世茂房地產半年業績報告顯示,上半年世茂營業額達136.9億元,較2011年同期上升12.4%。實現毛利47.12億元,毛利率34.4%。在眾多港資房企,算是不俗的業績。
“世茂的變化來自于團隊的本土化。”一位接近世茂房地產的人士告訴記者,去年開始,包括現任世茂房地產銷售總監蔡雪梅的多位原龍湖地產高管集體跳槽至世茂房地產,其背景是世茂董事局主席許榮茂希望以龍湖“年輕新銳”的開拓風格,為世茂本土化吹響先鋒號。事實證明,以大連世茂御龍海灣為例,龍湖“夢之隊”為世茂創造了半年銷售7個億的戰績。同時,世茂宣布開始啟動以“親子概念”為核心的旅居地產模式,計劃在10余年內,投資超過千億,來打造在上海、煙臺、大連、武漢、海南等地的6個巨無霸式旅游地產項目。
“應該說,在全球經濟低迷、內地宏觀調控的大形勢下,每個房地產企業都會面臨大舉擴張的風險。但是以我們十幾年的房地產從業經歷來看,經濟周期就是這樣起伏波動的。優秀的企業就是通過把握周期,來創造業績。”蔡雪梅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