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市亂相頻出 亟待更嚴管控
來源:中國經濟時報 |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最近的樓市顯得頗不寧靜。一邊是監管層要松綁樓市的傳言四起,一邊是國家發改委和央行等四部門10天4次密集辟謠樓市松綁論。樓市以訛傳訛,各種虛假消息、謠言滿天飛。近日,河南樓市新政剛剛…
最近的樓市顯得頗不寧靜。一邊是監管層要“松綁”樓市的傳言四起,一邊是國家發改委和央行等四部門10天4次密集辟謠樓市“松綁論”。樓市以訛傳訛,各種虛假消息、謠言滿天飛。近日,河南樓市新政剛剛出臺便被曝撤銷。仿佛一夜之間,樓市的虛火逐漸旺起來,市場亂相頻出。
自去年下半年以來,各地不斷出臺放松樓市調控的微調政策,試探中央底線。據統計,截至目前,全國已有30多個城市出臺樓市微調政策。
去年10月,廣東佛山發布樓市限購“松綁令”,不到12小時,即緊急叫停。今年2月,安徽蕪湖出臺“救市”政策,財政出資對今年在當地購房者給予契稅和購房補貼,僅兩日后,蕪湖市政府網站掛出通知,“決定該政策暫緩執行”。
也有例外的情況,譬如上海在對樓市政策做出微調后,日前又傳出收緊調控、規定非滬籍單身人士不許購房的消息。上海市住房保障和房屋管理局稍后否認了此說,但重申嚴格執行住房限售政策沒有變化。
有的地方放松,有的地方從緊,更讓百姓困惑,不知樓市調控何去何從。部分地方政策的“朝令夕改”,大大降低了樓市調控在百姓心目中的威信。
單純從市場走勢來看,目前我國房地產市場進入了與2009年相似的局部反彈期,這股逆勢漲價潮流夾雜著輿論的誤導來勢兇猛,不能不引起足夠的重視。
從大的環境來看,經濟下滑壓力的加大迫使我國宏觀調控不得不適度微調,采取一定措施刺激經濟增長,如降準、降息、鼓勵民間投資和促進消費等。降準、降息雖然只是間接地使樓市受益,但也促進了樓市成交的明顯回暖。
所有上述因素綜合在一起,使購房者更加強化了調控放松的印象,影響到了購房者對樓市調控的信心和心理預期。有最新調查數據顯示,受調查者認為北京住房限購政策能降低房價的僅占21.34%,不好說的為20.41%,而認為不能的最多,為58.25%。
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數據顯示,5月份全國70個大中城市住宅售價與上月相比,價格下降的城市有43個,持平的城市有21個,止漲的城市共達到64個,創下調控以來的下跌記錄;上漲的城市有6個,漲幅均未超過0.2%。與去年同月相比,價格下降的城市有55個,比4月份增加了9個;上漲的城市有15個,漲幅均未超過1.4%。同比價格上漲的城市中,漲幅比4月份回落的城市有14個。
從以上數據不難看出,樓市盡管有止跌回穩的跡象,但是下跌和進一步探底仍是當前樓市的大勢,而從房地產上市公司等標桿房企公布的財務數據來看,受這兩年樓市調控的影響,房企去庫存壓力依然巨大,在這些標桿房企的帶動下,加上中小房企面臨的資金壓力,房價進一步回歸合理價位,最終促使樓市回到健康平穩發展軌道的基礎仍然存在。
不過,需要指出的是,本輪調控以來,房價其實并沒有實質性的大幅下降,甚至有些樓盤價格還在上漲。如在上海,6月上半月一手商品住宅的平均成交價格在18個月之后重新站上23000元/平方米的高位,達到23141元/平方米。據中房信統計,去年四季度和今年二季度同時進入成交面積百強的樓盤共有56個,其中上漲的樓盤達到30個,下跌的僅26個。其他城市也有類似情況,只是程度不同而已。
可以說,當前樓市的情況非常復雜,也非常嚴峻,亟待加強管控。確實,目前市場出現了回暖,但這種回暖受利益集團的推動,有被渲染和利用的嫌疑,消費者則被裹挾其中,對未來盲目樂觀或判斷不準。中央若不加強調控,嚴格防范地方政府松綁樓市,本輪調控極有可能再次成為“空調”,使房價重新陷入“越調越漲”的怪圈。
延伸閱讀
- 上一篇:突如其來的降價潮 下一篇:北京今年將竣工10.7萬套保障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