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房代理陷逼搶式競爭 上海中介回歸老本行過冬
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2011年8月到12月,整體的銷售金額大概30億元左右,傭金近5000萬元,銷售的套數大概在1500套。在2011年12月底在上海召開的公司年會上,21世紀不動產上海銳豐總經理葉厚彪給出了上述業績。 …
“2011年8月到12月,整體的銷售金額大概30億元左右,傭金近5000萬元,銷售的套數大概在1500套。”在2011年12月底在上海召開的公司年會上,21世紀不動產上海銳豐總經理葉厚彪給出了上述業績。
根據同策咨詢機構給出的數據,上述4個月內,上海的新房實際成交量僅2萬套出頭,這意味著21世紀不動產獲取了新房銷售業務7.5%左右的市場份額。此時距易居注資21世紀不動產成為其最大股東,不過一個月時間。
由于上海二手房市場成交量不斷下滑,整個二手房中介業已經進入全行業虧損時代。信義房產分析師朱平平介紹,某家在上海擁有200多家門店的中介公司,上月營業收入只有300萬元,平均每家門店的月營業額只有1萬多元,而在上海,維持一家門店的平均成本是20萬元/月。
出人意料的是,21世紀不動產和易居合作積極拓展新房市場的做法,卻并沒有得到上海其他中介的仿效。2011年12月份起,甚至有中介開始全面從一手房市場撤退,回歸到二手中介的老本行。
一手房代理競爭慘烈
事實上,21世紀不動產涉足一手房業務的圖謀,早在易居入主前就已經產生。21世紀不動產全國的會刊,刊載了其在2011年7月份以后的擴張圖謀,重點就是收編武漢、北京的一手房代理公司,其中北京的一家房屋代理公司甚至是前十強的營銷代理機構。
德佑地產副總經理羅亞東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在去年9月份上海二手房成交量下滑到8000套左右時,幾乎所有的大中型房屋中介公司開始紛紛涉足新房的銷售,很多新房樓盤同時有多家房屋中介銷售,競爭慘烈。
“往往是客戶一下車,誰第一個抓到,就算是誰的客戶。”羅亞東介紹,香港電視劇中每逢新盤開盤,前往看樓的客戶就會被蜂擁而來的房屋中介前擁后圍的“逼搶式”營銷,現在在上海街頭也已出現,而且方式更為原始。中介的業務員往往會爭搶最先接觸客戶的機會。因為在新房的銷售案中,開發商是以哪家公司把客戶領到售樓處,來和中介折算傭金的。
中原物業顧問有限公司研究總監宋會雍說,即使是公司自己的客戶,如果不全程陪同,也有被其他房屋中介搶走的風險,這使得中介公司需要耗費更多的人力資源去搶客戶。事實上,一些房屋中介公司會在雙休日,動用旗下大部分的門店經紀人,租用車輛,把客戶大規模組織到樓盤現場看房。
宋會雍說,由于愿意接受一、二手聯動銷售模式的樓盤,幾乎不會介意中介的品牌和規模,造成事實上無論哪家中介公司都可以參與一二手聯動,這使得中介事實上更多是以自己積累的客戶資源換取新房銷售的傭金。據他介紹,目前帶給一手樓盤的客戶,很多都是中介公司積累了五年甚至更久的。
某種意義上,上述做法等同于中介直接向開發商出售公司客戶資源。當所積累的客戶資源被消耗殆盡,開發商極有可能不再需要中介幫助賣房。
拖欠傭金現象普遍
對上海的房屋中介來說,開發商拖欠巨額傭金,甚至比客戶資源被消耗殆盡更加危急。
羅亞東向記者透露,開發商拖欠房屋中介公司傭金的現象非常普遍。以德佑地產為例,雖然該公司被拖欠的傭金低于行業水平,但實際收回的傭金比例也只有四成左右。
漢宇地產董事總經理施宏叡證實,開發商拖欠中介公司傭金的情況的確普遍存在,早在2008年漢宇地產涉足一、二手聯動的時候,就遭遇過這樣的情況。只是漢宇地產后來進行了調整,適應了行業的這一現象。
施宏叡表示,對于去年8月份才開始涉足一、二手聯動的很多中介公司來說,開發商拖欠傭金,資金斷鏈的風險,讓很多中介公司不寒而栗。施宏叡說,一些地產公司此前涉足一二手聯動業務,但至少12月份開始又重新拾起老本行,從事二手房業務。
網絡賣房尚待發展
無論是選擇咬牙堅持一手房銷售業務,還是重拾二手房市場,上海中介業的整體前景都堪憂。
包括中原地產在內的多家地產巨頭此前已先后關閉了部分門店,而上海一家比較知名的中介公司也在近期傳出門店全面關閉的傳聞。
朱平平表示,一些中介公司目前已經把所有的對外門店關閉,而把主要的業務轉向寫字樓、商鋪等商業地產市場,使自身置于更加艱難的境地。一方面,這些公司為了一二手聯動需要投入更多的資金,而另一方面可以收回的現金流少之又少。
“三個月之后,說不定就不在了。所以中介更多只能顧眼前,很難顧得上將來。”復旦大學地產運營研究所所長蔡為民說,低傭金制度使企業很難有足夠的積累 “過冬”。每逢樓市調控,作為整個房地產領域“最薄弱環節”,中介的日子自然是最難熬的。與海外的同行相比,國內中介企業也不可能有立足長遠的轉型,往往只能是隨行就市,根據市場的最新變動而作調整,根本談不上所謂的戰略和長遠規劃。
此前,搜房網和新浪樂居紛紛推出二手房的電子商務,希望通過二手房網上門店的開設,降低二手房中介公司的店鋪租賃費用,使企業可以在網上開展二手房經紀業務。搜房網上海二手房主編萬久紅說,僅通過搜房平臺開設的二手房網店就超過1000家。
宋會雍告訴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未來網上開店或許是個方向,但眼前通過網絡賣房,僅僅是一種推廣方式,遠遠還不可能取代傳統的中介門店。特別是在市場成交低迷的情況下,各中介公司實際上缺的是客戶,通過網絡找客戶還不能成為主流。
蔡為民也表示,目前愿意在上海買房的購房群體,多為外省籍或境外客戶。這些客戶買房前,并不會在網絡媒體搜羅房源,而會就近選擇一家中介門店,直接詢問房源的情況。從目前來說,網店還不可能取代實體店,成為中介“過冬”的一種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