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產信托被暫停而非叫停保障房產品或捆綁商業地產
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房地產信托總是在冰火兩重天之間游走。而7月初,又傳出部分信托公司的“房地產信托計劃被叫停”傳言。昨天,《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調查獲悉,目前監管層只是口頭暫停,并沒有出臺正式文件叫停…
房地產信托總是在冰火兩重天之間游走。而7月初,又傳出部分信托公司的“房地產信托計劃被叫停”傳言。昨天,《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調查獲悉,目前監管層只是口頭暫停,并沒有出臺正式文件叫停房地產信托計劃。
“只是現在暫停房地產信托計劃的成立,但是并沒有說房地產信托就要被叫停。”國內一家大型信托公司投資部副總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暫停和叫停是兩碼事,監管層也是基于風險的管控。”
7家被暫停
目前,國內7家信托公司已經開始暫時停止房地產信托計劃的成立。華澳、興業、中海、華寶、中融、平安、愛建等公司均在被暫停的名單之中。
而《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獨家獲悉,銀監會6月下旬,在杭州召集國內15家信托公司開內部會議。知情人士透露,會議中有提到,所有房地產信托項目“一事一報”,主要是針對房地產業風險的控制與發展。
“可能會提出3種房地產業務開展的模式。”該知情人士表示。
但是,在調查中,信托公司都坦言“只有口頭傳達,并沒有書面記錄”,而會議具體內容,大家都緘口不言。
上述國內一大型信托公司投資副總透露:“也不是全部房地產信托暫停,保障房除外。”
來自用益信托工作室的數據統計,7月4日~7月10日,共有43款信托產品成立,規模約72.94億元。
用益信托工作室的顏玉霞認為,在經歷了季末、年中因素的影響,上周成立的產品數量和規模較均有上漲,市場環境趨于穩定。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集合信托產品投資領域仍集中在房地產領域,共有13款房地產信托產品成立,募集資金33.81億,占總規模的46.35%。參與這13款產品發行的機構有10家。
成立數量最多的是外貿信托,共成立8款產品,其中2款為投向房地產領域的貸款類產品。吉林信托共成立5款產品,其中4款是權益投資類產品。
保障房信托的不純粹
“說句實話,國內的信托公司根本沒有純粹的保障房信托。”這位信托業內人士坦言:“信托公司目前都是用保障房的名義,打包捆綁商業地產來做產品。”
該人士直言:“做保障房,宣傳的8%年化收益率只是個保底。事實上都可以達到10%以上的收益率。現在都是買方市場,賣方不好,直接可以轉讓。”
今年1~5月,已有9家信托公司發行了21款保障房集合信托項目,發行規模達65億元,占比2.74%。
“畢竟保障房的項目中還是會涉及到商業地產。”該人士說。
對于信托公司來說,他們也有很多無奈。有信托公司人員表示:“樓市的嚴控,讓房地產信托可以操作的空間太窄了,保障房相對還是比較寬松。”
目前,信托公司比較青睞的保障房項目還是棚戶區改造。對他們而言,地段較好就可以聯動土地一二級開發,與周邊的配套、商業一起打包。
2010年,信托公司參與保障房建設發行量“鳳毛麟角”,僅占信托總規模的1.8%。但棚戶區改造占比超過50%。
用益信托工作室預測,2011年發行的保障房信托產品的平均期限為2.03年,平均收益率為9.52%,高于全部產品的平均收益率0.74個百分點。項目仍主要投資于安居工程和棚戶區改造。
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只是現在暫停房地產信托計劃的成立,但是并沒有說房地產信托就要被叫停。”國內一家大型信托公司投資部副總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暫停和叫停是兩碼事,監管層也是基于風險的管控。”
7家被暫停
目前,國內7家信托公司已經開始暫時停止房地產信托計劃的成立。華澳、興業、中海、華寶、中融、平安、愛建等公司均在被暫停的名單之中。
而《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獨家獲悉,銀監會6月下旬,在杭州召集國內15家信托公司開內部會議。知情人士透露,會議中有提到,所有房地產信托項目“一事一報”,主要是針對房地產業風險的控制與發展。
“可能會提出3種房地產業務開展的模式。”該知情人士表示。
但是,在調查中,信托公司都坦言“只有口頭傳達,并沒有書面記錄”,而會議具體內容,大家都緘口不言。
上述國內一大型信托公司投資副總透露:“也不是全部房地產信托暫停,保障房除外。”
來自用益信托工作室的數據統計,7月4日~7月10日,共有43款信托產品成立,規模約72.94億元。
用益信托工作室的顏玉霞認為,在經歷了季末、年中因素的影響,上周成立的產品數量和規模較均有上漲,市場環境趨于穩定。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集合信托產品投資領域仍集中在房地產領域,共有13款房地產信托產品成立,募集資金33.81億,占總規模的46.35%。參與這13款產品發行的機構有10家。
成立數量最多的是外貿信托,共成立8款產品,其中2款為投向房地產領域的貸款類產品。吉林信托共成立5款產品,其中4款是權益投資類產品。
保障房信托的不純粹
“說句實話,國內的信托公司根本沒有純粹的保障房信托。”這位信托業內人士坦言:“信托公司目前都是用保障房的名義,打包捆綁商業地產來做產品。”
該人士直言:“做保障房,宣傳的8%年化收益率只是個保底。事實上都可以達到10%以上的收益率。現在都是買方市場,賣方不好,直接可以轉讓。”
今年1~5月,已有9家信托公司發行了21款保障房集合信托項目,發行規模達65億元,占比2.74%。
“畢竟保障房的項目中還是會涉及到商業地產。”該人士說。
對于信托公司來說,他們也有很多無奈。有信托公司人員表示:“樓市的嚴控,讓房地產信托可以操作的空間太窄了,保障房相對還是比較寬松。”
目前,信托公司比較青睞的保障房項目還是棚戶區改造。對他們而言,地段較好就可以聯動土地一二級開發,與周邊的配套、商業一起打包。
2010年,信托公司參與保障房建設發行量“鳳毛麟角”,僅占信托總規模的1.8%。但棚戶區改造占比超過50%。
用益信托工作室預測,2011年發行的保障房信托產品的平均期限為2.03年,平均收益率為9.52%,高于全部產品的平均收益率0.74個百分點。項目仍主要投資于安居工程和棚戶區改造。
來源:每日經濟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