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電整肅向運營商轉移:強制并網時代終結
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不能進行風電功率預測預報的風電廠不能并網發電,這將成為國家能源局對國內所有并網風電廠的硬性要求。
不能進行風電功率預測預報的風電廠不能并網發電,這將成為國家能源局對國內所有并網風電廠的硬性要求。
6月22日,本報獨家獲悉,國家能源局近日發布了《風電廠功率預測預報管理暫行辦法》(下稱《辦法》)。
按照該《辦法》,到2012年1月1日,我國所有已并網運行的風電廠必須建立起風電預測預報體系和發電計劃申報工作機制,而未按要求報送風電預測預報結果的風電廠不得運行并網。
業內人士稱,我國目前大多數風電廠都沒有安裝風電功率預測預報系統,電網調度機構對此也無硬性要求,而國家能源局的新《辦法》將使得這樣的局面將在今年底結束。
此外,國家能源局正在準備出臺一系列規范風電行業的新措施,而所涉及到的企業正在從風電設備制造商向風電開發商轉移。
對政策調整敏感的風電開發商需要提前做好準備了,對風電開發商的洗牌正在醞釀當中,未來將改變整個行業的格局。
風電調度亂局
消息人士稱,該《辦法》是在6月9日下發到各個相關單位,主要內容一方面是要求所有并網運行的風電廠均應具備風電功率預測預報的能力,并按要求開展風電功率預測預報,另一方面要求電網調度機構應根據風電廠傳送的功率預測結果,按照優先調度風電的原則,編制風電廠發電計劃,并及時向風電廠通報。
由于風電具有隨機性、間歇性、波動性的特點,其對電網的運行調度提出了相當高的要求。國家電監會在年初發布的《風電、光伏發電情況監管報告》中曾指出,由于風功率預測系統不完善,基礎數據缺乏,準確度不高,電網企業無法根據預測的風力功率制定調度計劃,運行方式的安排上存在著很大的不確定性。
但之前我國風電業界普遍認為風電不可預測,并未出臺相關的強制性政策。通過近幾年風電廠運行經驗,主管部門改變了對風電的認識。“我們現在認為風電是可預測的電源。”國家能源局人士對本報記者說。
“以前沒有這樣的硬性規定,風電預測預報對風電廠來說可有可無。”中節能風電公司生產運維部經理董曉湛對本報記者說,“個別風電廠安裝了這個系統,能夠和電網進行溝通。”他介紹,中節能風電公司旗下風電廠都已安裝了這套系統,雖然需要有所投入,但對風電廠的建設成本并無多大影響。
強制預測對電網更安全
國華江蘇風電有限公司生產部的王林介紹,國華江蘇風電有限公司將在今年7月1日投運風電功率預測預報系統,這比《辦法》的要求提前了5個月。但他擔心,風電預測數據滯后會對預測的準確率產生影響,使得風電廠在考核中表現不好。
“天氣預報都不準,我們一個風電廠怎么能測得準呢?”王林說。
事實上,我國風電功率預報系統的供應商已有100多家,預測準確精度達到85%以上,能夠滿足《辦法》的要求。《辦法》規定,風電廠需要進行日預報和實時預報,前者是預報第二天96個時間點的情況,后者則是每15分鐘預報一次。國家能源局人士稱,主要的考核標準是頭一天報的96個點的曲線,而且還要經過一個算式進行換算,最終結果能夠反映出風電廠實際的預測水平。
“從電網的安全角度來看,《辦法》是必要的。”王林對本報記者說,“可以有助于調節風電和火電的相互補充,對風電廠影響不大。”
但國家能源局有關人士則認為,《辦法》不僅僅是有助于電網安全,也有利于提高風電的利用小時數,對風電廠和電網都有規范作用。
“調度機構必須得按照風電廠上報的數據安排第二天的發電計劃,其它的電源要根據節能調度辦法給風電讓路。”
上述國家能源局人士說,“風電廠預測不準則會受到處罰,但只要預測準,那調度機構就不能隨意更改發電計劃或限電。”
風電開發商面臨洗牌
上述人士所說的處罰,是指《辦法》中提到的“對風電廠預測預報進行考核”,“長期預測準確度差的風電廠企業應按有關要求進行整改”。
而對風電開發商具有“洗牌”作用在于電網調度單位將會更多地把上網機會安排給預測準確率高的風電廠。
國家電網今年年初發布的《國家電網促進風電發展白皮書》顯示,我國風電功率預測預報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2008年,中國電科院研發的國內首套風電功率預測系統在吉林省電力有限公司投入運行,其運行效果獲得了國家能源局的認可。
因此,不同風電開發商的預測準確率不同,主要原因將不會是系統的質量,而在于各自的管理水平。
“風電功率預測預報并不僅僅是買一套軟件、建幾個測風塔,而是對風電廠管理水平提出較高的要求。”董曉湛說。“風電廠管理能力差的風電開發商,其預測的準確率也就低。”
而按照國家能源局的想法,對能力強、管理好、預測準的風電開發商,電網調度機構就應該更多地收購。而對于預測不準的風電廠,則會在需要限電時優先限制其風電上網。“如果你連自己的風電廠都管理不好,那就退出這個行業。”上述國家能源局人士說。
他表示,中國已經成為世界上風電裝機規模最大的國家,也需要提高風電的運行管理水平。“我們不希望看到,隨便是誰,裝幾臺風機就能發電盈利,這對風電行業不是好事。”他說,“有經驗的風電企業會適應當前新的政策環境,小的企業則可能要被淘汰。”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6月22日,本報獨家獲悉,國家能源局近日發布了《風電廠功率預測預報管理暫行辦法》(下稱《辦法》)。
按照該《辦法》,到2012年1月1日,我國所有已并網運行的風電廠必須建立起風電預測預報體系和發電計劃申報工作機制,而未按要求報送風電預測預報結果的風電廠不得運行并網。
業內人士稱,我國目前大多數風電廠都沒有安裝風電功率預測預報系統,電網調度機構對此也無硬性要求,而國家能源局的新《辦法》將使得這樣的局面將在今年底結束。
此外,國家能源局正在準備出臺一系列規范風電行業的新措施,而所涉及到的企業正在從風電設備制造商向風電開發商轉移。
對政策調整敏感的風電開發商需要提前做好準備了,對風電開發商的洗牌正在醞釀當中,未來將改變整個行業的格局。
風電調度亂局
消息人士稱,該《辦法》是在6月9日下發到各個相關單位,主要內容一方面是要求所有并網運行的風電廠均應具備風電功率預測預報的能力,并按要求開展風電功率預測預報,另一方面要求電網調度機構應根據風電廠傳送的功率預測結果,按照優先調度風電的原則,編制風電廠發電計劃,并及時向風電廠通報。
由于風電具有隨機性、間歇性、波動性的特點,其對電網的運行調度提出了相當高的要求。國家電監會在年初發布的《風電、光伏發電情況監管報告》中曾指出,由于風功率預測系統不完善,基礎數據缺乏,準確度不高,電網企業無法根據預測的風力功率制定調度計劃,運行方式的安排上存在著很大的不確定性。
但之前我國風電業界普遍認為風電不可預測,并未出臺相關的強制性政策。通過近幾年風電廠運行經驗,主管部門改變了對風電的認識。“我們現在認為風電是可預測的電源。”國家能源局人士對本報記者說。
“以前沒有這樣的硬性規定,風電預測預報對風電廠來說可有可無。”中節能風電公司生產運維部經理董曉湛對本報記者說,“個別風電廠安裝了這個系統,能夠和電網進行溝通。”他介紹,中節能風電公司旗下風電廠都已安裝了這套系統,雖然需要有所投入,但對風電廠的建設成本并無多大影響。
強制預測對電網更安全
國華江蘇風電有限公司生產部的王林介紹,國華江蘇風電有限公司將在今年7月1日投運風電功率預測預報系統,這比《辦法》的要求提前了5個月。但他擔心,風電預測數據滯后會對預測的準確率產生影響,使得風電廠在考核中表現不好。
“天氣預報都不準,我們一個風電廠怎么能測得準呢?”王林說。
事實上,我國風電功率預報系統的供應商已有100多家,預測準確精度達到85%以上,能夠滿足《辦法》的要求。《辦法》規定,風電廠需要進行日預報和實時預報,前者是預報第二天96個時間點的情況,后者則是每15分鐘預報一次。國家能源局人士稱,主要的考核標準是頭一天報的96個點的曲線,而且還要經過一個算式進行換算,最終結果能夠反映出風電廠實際的預測水平。
“從電網的安全角度來看,《辦法》是必要的。”王林對本報記者說,“可以有助于調節風電和火電的相互補充,對風電廠影響不大。”
但國家能源局有關人士則認為,《辦法》不僅僅是有助于電網安全,也有利于提高風電的利用小時數,對風電廠和電網都有規范作用。
“調度機構必須得按照風電廠上報的數據安排第二天的發電計劃,其它的電源要根據節能調度辦法給風電讓路。”
上述國家能源局人士說,“風電廠預測不準則會受到處罰,但只要預測準,那調度機構就不能隨意更改發電計劃或限電。”
風電開發商面臨洗牌
上述人士所說的處罰,是指《辦法》中提到的“對風電廠預測預報進行考核”,“長期預測準確度差的風電廠企業應按有關要求進行整改”。
而對風電開發商具有“洗牌”作用在于電網調度單位將會更多地把上網機會安排給預測準確率高的風電廠。
國家電網今年年初發布的《國家電網促進風電發展白皮書》顯示,我國風電功率預測預報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2008年,中國電科院研發的國內首套風電功率預測系統在吉林省電力有限公司投入運行,其運行效果獲得了國家能源局的認可。
因此,不同風電開發商的預測準確率不同,主要原因將不會是系統的質量,而在于各自的管理水平。
“風電功率預測預報并不僅僅是買一套軟件、建幾個測風塔,而是對風電廠管理水平提出較高的要求。”董曉湛說。“風電廠管理能力差的風電開發商,其預測的準確率也就低。”
而按照國家能源局的想法,對能力強、管理好、預測準的風電開發商,電網調度機構就應該更多地收購。而對于預測不準的風電廠,則會在需要限電時優先限制其風電上網。“如果你連自己的風電廠都管理不好,那就退出這個行業。”上述國家能源局人士說。
他表示,中國已經成為世界上風電裝機規模最大的國家,也需要提高風電的運行管理水平。“我們不希望看到,隨便是誰,裝幾臺風機就能發電盈利,這對風電行業不是好事。”他說,“有經驗的風電企業會適應當前新的政策環境,小的企業則可能要被淘汰。”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