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鋼六高爐爐墻粘結的處理
來源:2018年第六屆煉鐵對標、節能降本及新技術研討會論文集|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武鋼六高爐爐墻粘結的處理鄭華偉 李香彩 郭大磊 李 昕(武鋼煉鐵廠六號高爐 430081)摘 要:對武鋼六高爐自中修開爐后產生爐墻粘結現象進行了闡述,分析了爐墻粘結產生的特點原因,提出…
武鋼六高爐爐墻粘結的處理
鄭華偉 李香彩 郭大磊 李 昕
(武鋼煉鐵廠六號高爐 430081)
摘 要:對武鋼六高爐自中修開爐后產生爐墻粘結現象進行了闡述,分析了爐墻粘結產生的特點原因,提出了相應的處理方法,獲得了處理爐墻粘結的經驗。
關鍵詞:爐型;管理;水溫差
1 前言
武鋼六高爐容積為3200m3,于2014年11月3日進行局部改造性檢修更換五段、六段冷卻壁,2014年12月18日開爐,中修開爐后兩個月操作爐型科學合理,高爐技術指標維持在較好水平。然而從2015年2月一直到2015年9月,高爐爐墻多次出現粘結現象,造成爐況順行變差,甚至失常,各項技術經濟指標完成很差。
2 典型處理渣皮過程分析
2014年12月18日開爐, 送風后爐況穩定順行,1月燃料比515.5kg/t.Fe。2月份爐況順行狀況開始變差,風壓波動大,風量逐步萎縮,中心氣流變弱,調整布料制度來疏導兩道氣流已不起作用,出現了爐墻粘結現象,首先表現為七段、八段、九段冷卻壁溫度大幅下降,高爐下料變差,爐缸工作狀態也變差,到2月中旬,爐墻結厚現象發展到比較嚴重的程度,高爐出現懸料現象。高爐主要是通過開放邊緣氣流、提高爐溫控制水平的方法處理,渣皮于2月28日掉,實現爐況順行。
6月份,外圍原燃料的變化,燒結、焦炭、球團質量有變化,焦炭含硫偏高,燒結粒度不均勻,球團抗壓強度變低,渣中AL2O3含量上升至16~17%。并且燒結軟融性能發生變化,導致軟融區間發生較大變化,爐渣粘度大,導致爐身結厚現象。此次處理過程首先高爐先變制度,恢復過程中管道懸料頻繁,通過擾亂邊緣氣流,將氣流往邊緣逼,使邊緣出管道,用強烈的邊緣氣流逐步清薄渣皮,到一定程度后,通過堵風口恢復等形式風量恢復到一定程度,渣皮大面積垮掉。
8月初水溫差逐漸降低,爐身局部粘接趨勢,風量逐步萎縮至5300m3/min,高爐變制度,疏松邊緣清渣皮,效果不明顯,10日夜班風量逐步萎縮至5000m3/min,夜班班末懸料,高爐改常壓后料下,恢復困難,休風110min,堵4個風口恢復,利用休風機會疏松邊緣,通過先壓后疏通的方式力求使渣皮掉,效果不明顯。后堵2個風口,風量逐步恢復至4800~5000m3/min。16日夜班過中班降壓料,風量萎縮壓差控制過高,導致懸料,坐料料下后,料線未見影,夜班控制壓差趕料線恢復,恢復困難,頻繁管道懸料,17日夜班由于爐溫下行快,渣溫差,爐缸透液性差,中心吹不透,邊緣不斷管道,邊緣氣流強烈發展,煤氣流分布失常,煤氣利用低35~40%。懸料,坐料下后,恢復困難,被迫休風40min,堵6個風口恢復,送風后渣皮掉。
9月份渣皮再次結厚,17日清理渣皮,夜班變制度抑制中心強烈發展邊緣,由于中心比較死,送風后恢復困難,頻繁管道懸料,料懸后控制頂壓悶著燒,夜班中期部分渣皮掉,后拉風坐料恢復,白班中期渣皮大部分掉。
9月下旬,爐身局部又有粘結趨勢,風量高爐調整制度疏松邊緣,當時還堵有1個風口,風量5500~5600m3/min,同時高爐頂壓逐步上提至0.240Mpa,壓差0.175±0.02控制,風量逐步吹到5700~5800m3/min,風速達到240,渣皮局部小動,爐身溫度趨于正常,高爐風量5800~6000m3/,達到較好狀態,這之后中心中心氣流真正的打通了,主要體現在,通過減中心焦或外移動中心角度,煤氣利用能夠很快的起來,相反調劑,煤氣利用也會很快下去。此次在局部開使粘接時,就及時采取了措施,一方面由于堵了1個風口,在局部粘接后風量基本沒萎縮,同時高爐通過提頂壓及合適的壓差保持了較高的風量,合適的壓差對穿透中心及對爐前渣皮的沖刷都起了一定的作用,在吹透中心的情況下,用較多風量發展邊緣氣流,使得爐身溫度總在小幅度波動,獲得了理想的科學操作爐型。
9月份渣皮清理后,爐況穩定、順行,隨著爐缸逐步活躍,操作爐型逐步合理化,爐況適應能力進一步增強,冷卻壁溫度不再出現大面積降低現象,即使爐況有波動時,爐墻溫度局部會出現低點,通過上部制度的調劑渣皮就會脫落,沒有影響爐況順行,各項指標均有較大幅度進步,各項經濟指標見表一。
表一 高爐經濟指標(1月份-11月份)
月份 | 利用系數t/(m3.d) | 焦比 kg/t | 煤比 kg/t | 燃料比 kg/t | 煤氣利用 % |
1 | 2.10 | 377.7 | 140.5 | 518.2 | 45.99 |
2 | 2.13 | 365.6 | 150.3 | 515.9 | 45.97 |
3 | 2.48 | 348.8 | 154.0 | 502.8 | 47.60 |
4 | 2.43 | 351.8 | 159.3 | 511.1 | 47.50 |
5 | 2.21 | 345.8 | 159.2 | 505.0 | 45.22 |
6 | 1.90 | 389.5 | 121.4 | 510.9 | 47.52 |
7 | 2.01 | 385.4 | 133.9 | 519.3 | 44.59 |
8 | 2.28 | 368.3 | 148.5 | 516.8 | 45.40 |
9 | 1.94 | 393.3 | 137.4 | 530.7 | 44.32 |
10 | 2.63 | 362.4 | 159.6 | 522.0 | 46.42 |
11 | 2.53 | 362.8 | 160.9 | 523.7 | 46.53 |
3 爐墻粘結特點、原因
正常生產的高爐,形成粘結物(又稱渣皮)是必然的,穩定而合適的渣皮層有保護爐墻的作用,同時形成一個合理的高爐操作爐型。但由于各種原因導致在爐墻上形成粘結物的部位不適宜,不均勻或變厚,那就破壞了正常的操作爐型,使高爐下料不暢,煤氣流分布不合理,高爐的順行及技術經濟指標將受到極大的影響[1]。根據實際操作分析,六號高爐爐墻粘結形成的特點是,爐墻粘結開始形成在爐身中下部,并逐步向上擴散。
中修開爐后前幾個月設備在磨合期,設備故障休風次數明顯上升,1月份、2月份共休風10次。同時2月份因主皮帶電機多次出現故障,共造成低料線10次,料線最深7m,一天發生兩次低料線有三次,特別是12日和22日兩次大低料線,爐身溫度大幅下降,水溫差降低到2℃,頻繁的低料線作業使爐內溫度劇烈波動,最終導致爐墻結厚現象。而2月28日渣皮雖然處理掉,但是爐缸工作狀態并沒有恢復到完全正常的狀態,長期慢風作業,中心氣流不足,爐缸不活躍,導致后來多次爐墻結厚的重要原因。
4 經驗教訓
處理爐墻大面積結厚最重要的措施是強烈發展邊緣、利用邊緣管道的高溫煤氣流沖刷。日常操作中嚴密監視冷卻壁溫度及水溫差變化。發現局部粘接時,可以通過降低軟水總量提高進水溫等措施降低冷卻強度,在不懸料的情況下,保持合適壓差,提高風量,以利于吹透中心,在中心氣流得到改善的情況下,風量也會增加,在適當疏松邊緣,用較強的邊緣氣流的沖刷,局部渣皮也會脫落。
在爐況有粘接趨勢時,要抓好基礎工作管理,爐內要切實控制好爐溫,爐前要及時出盡渣鐵。
清渣皮前期要做好方案準備工作,加夠凈焦以及相應制度的調整。
在恢復期間懸料時,把握好時機適當悶著燒一下,當邊緣出現管道時,抓住時機,在不懸料條件下,盡量加風,用較大風量沖刷渣皮,在連續懸料恢復困難時,要及時休風堵風口。
掌控好恢復期間爐況節點,控制好壓差,特別是在料線見影及料線正常前,避免反復,一切以恢復風量為主。
在懸料及恢復時把握好集中焦加入量及時機,集中焦一方面有利于保證充足爐溫,另一方面可以改善透氣性有利于過難行料,同時可鋪平料面盡快趕料線。
爐況恢復時操作要清晰,有目的,不打亂仗,注意細節的把握,如爐溫的控制,加風,調整制度時機,以及過制度時壓差的控制等,要使爐況處于基本受控狀態,不要出現爐溫低懸料無法坐料或大灌渣情況。
恢復期間要盡量保證一個基本風量,以利于爐前出鐵,在這個基本風量下趕料線,料線見影后再繼續恢復風量,同時爐前也要確保出盡渣鐵,為爐況恢復創造條件。
5 結語
無論是追求生產率最大化還是降低成本[2],爐況順行是首位,高爐一旦失常,無論在時間上還是在成本上都要付出很大的代價,一般都需要5-10天甚至更長的時間來處理,期間大幅提升了冶煉成本。因此爐況順行永遠是第一位,日常操作過程中我們必須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1.加強原燃料的管理; 2.及時掌握原燃料變化的信息;3.結合變化采取積極及時的應對措施;4. 控制合理的操作爐型;5. 中心、邊緣兩股氣流的科學控制。
參考文獻:
[1] 王筱留. 鋼鐵冶金學(煉鐵部分第二版)[M]. 北京: 冶金工業出版社, 2004: 188-189.
[2] 周傳典. 《高爐煉鐵生產技術手冊》.2002
- [騰訊]
- 關鍵字: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