漣鋼2800m3高爐恢復爐況及提高煤氣利用率操作實踐
來源:2018年第六屆煉鐵對標、節能降本及新技術研討會論文集|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漣鋼2800m3高爐恢復爐況及提高煤氣利用率操作實踐曹延波摘 要:漣鋼2800m3高爐根據自身原燃料條件,通過上、下部調整,快速恢復爐況同時提高煤氣利用率并舉,逐步實現高產低耗。關鍵詞:失常;…
漣鋼2800m3高爐恢復爐況及提高煤氣利用率操作實踐
曹延波
摘 要:漣鋼2800m3高爐根據自身原燃料條件,通過上、下部調整,快速恢復爐況同時提高煤氣利用率并舉,逐步實現高產低耗。
關鍵詞:失常;煤氣利用率;爐芯溫度;氣流
1 前言
漣鋼8號高爐于2013年3月22日開爐,有效容積2800m3,共設有32個風口,高徑比2.185,矮胖型高爐。高爐開爐以來,煤氣利用率難以維持理想水平,長期處于43%-45%之間,一旦爐況失常,恢復周期長。
2018年初高爐維持基本順行狀態,但煤氣利用率偏低,始終處于42%左右,調劑效果不理想,進入3月份爐況波動,整體穩定性欠佳,量壓波動大,滑料多,邊緣氣流欠穩,水溫差偏高等現象,煤氣利用率開始下行,爐芯溫度持續下降,最終表現為爐缸工作失常,初始煤氣流分布紊亂。
2 影響煤氣利用率因素
2.1 原燃料情況
合理穩定的爐料結構是滿足高爐強化冶煉,穩定順行和提高高爐各項技術經濟指標的基礎。八高爐采用高堿度燒結礦配加酸性球團礦和部分塊礦的配料結構,通常熟料比在85%左右,燒結礦79%+球團礦6%+塊礦15%。三月份由于燒結機輪流檢修、年檢,為緩解燒結礦供應不足,燒結將堿度由1.95倍上調至2.20倍,部分燒結礦堿度超過2.3倍,為保證熟料比及平衡堿度,高爐提高球團配比至20%以上,配料結構調整幅度大。對于爐料結構的變動,高爐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上部調整跟進不到位,氣流發生變化。同時由于燒結礦不足,大量使用配用成品倉料,及開機料增加,入爐鐵份、堿度、粒級波動大。同時由于焦化配煤的不穩定,焦炭質量波動大,雖然反應性和反應后強度指標比較好,但是焦炭含硫及灰分波動大。
表一焦炭質量情況
| Ad | Vdaf | Stad | M40 | M10 | CRI(%) | CSR(%) |
平均值 | 12.84 | 1.11 | 0.88 | 87.35 | 5.6 | 22.2 | 68.6 |
最大值 | 13.99 | 1.53 | 1.05 | 88.90 | 7.3 | 24.9 | 71.3 |
最小值 | 12.10 | 0.97 | 0.67 | 85.60 | 4.1 | 20.2 | 64.7 |
注:以上為干熄焦數據
燒結礦質量變差且不穩定,焦炭灰分、硫份升高,爐況變差,壓差高,風量難以加全,煤氣往中心吹透能力變差,高爐采取縮小礦批,減輕負荷,增加中心焦炭量等系列措施,以提高透氣性,維持高爐順行,最終煤氣利用率進一步降低,而中心焦炭量過多,又沒有及時收攏,煤氣流沒有到中心就開始上升,中心死區過大,造成中心氣流散而不強。
2.2 爐況變化
(1)順行爐況
爐況相對穩定時,透氣性好,量壓關系適宜,但波動大,煤氣利用率偏低,判斷爐況為中心死焦柱肥大,邊緣氣流不均勻。之前利用檢修機會將部分風口長度由ø613mm調為ø643mm,操作上以風量為綱,“打開中心,兼顧邊緣”的操作思路,常用矩陣為
調整后煤氣利用率短期升高,但原燃料不穩定,且配料結構大幅變化,操作上帶來一定困難及誤判,煤氣利用率難以穩定,高爐滑料較多,整體表現為氣流不穩。后調整思路“疏松邊緣,收攏中心”,常規角度調整如表二,通過角度內移,減輕邊緣礦焦比,拉大礦角差等措施,以保證煤氣通路的同時收攏中心,以提高煤氣利用率。緣于邊緣氣流整體向弱且不穩定,開放邊緣過程艱難,邊緣局部氣流不穩,小管道頻繁,煤氣利用率進一步下滑,量壓波動大,風量萎縮,產量下降,最終表現為爐缸不活,體現在爐缸側壁溫度下降,爐芯溫度下降。
表二 常用角度
布料角位 | 9# | 8# | 7# | 6# | 5# | 1# |
常用角度 | 41° | 38.5° | 35.8° | 32.9° | 30.5° | 13° |
開放邊緣 | 39° | 37° | 34.8° | 32.5° | 30° | 13° |
(2)失常爐況
爐況表現為爐缸透氣、透液性差,爐前出渣出鐵時間短,見噴早,渣鐵排放不暢;風量萎縮,壓差升高;初始煤氣流分布紊亂,煤氣利用率持續處于低水平;爐缸側壁溫度下降,爐芯溫度由610℃持續下降至560℃;由于爐缸堆積及邊緣氣流不穩,渣皮脫落,風口破損多。
3 爐況調整
首先處理爐缸工作失常,結合上、下部調整,配以錳礦洗爐,下調爐渣堿度,同時維持爐溫充沛,控制生鐵含【si】0.6%-0.8%,力爭物理熱1500±10℃。
3.1下部調整
據以往經驗,八高爐一旦出現爐缸不活征兆,堵風口操作行之有效,且恢復快。3月11日風口惡化,休風更換,借機堵四個風口助恢復。恢復中因堿度偏高,渣鐵排放不暢,壓差高影響進程。后續4個風口破損惡化,13日再次休風更換,同時堵5個風口恢復爐況。前期風量僅上至4000左右,難以上風,后續逐漸通開3個風口,風量5300m3/min左右,恢復爐況期間生鐵高硅高硫頻出,物理熱欠佳時有發生,爐溫不易控制,通過附焦凈焦保證爐缸熱量。恢復狀況較好,中心氣流逐漸成形,但煤氣利用率仍舊偏低,通過上部調整兩股氣流。
3.2上部調整
隨著送風制度的調整,8號高爐通過逐步調整裝料制度以適應下部送風制度。保證足夠的風速,逐漸收攏中心,嘗試均衡疏松邊緣氣流。
為了解決煤氣流分布不合理的問題,徹底解決“邊緣氣流不穩,中心氣流不強”的癥狀,使高爐具有一定的受風能力,以及合理的煤氣利用率和熱負荷,反復嘗試了多種裝料制度,具體大致分為三個階段:
1)恢復初期邊緣欠穩,水溫差偏高,采取“抑制邊緣,開放中心”的思路,大風活躍爐缸,典型矩陣短期效果明顯,風量增加,量壓改善,水溫差下降,但難以穩定,煤氣利用率持續處于低水平,邊緣也難以穩定,小管道多,風量波動大;
2)堵風口操作后,改變思路:縮小礦批,減輕負荷,疏松邊緣,收攏中心,角度外移,拉大角差,錯檔位布料,典型矩陣為
3)以上調整未取得理想效果,煤氣利用率僅維持40%~41%,且風量難穩,壓力波動大。22日將矩陣調回,操作方向仍以“均勻邊緣,收攏中心”為主,矩陣變為后續微調中心焦量及邊緣礦焦比,內移角度,最終矩陣
煤氣利用率穩中有升,操作上穩定大焦量,保證焦層厚度,以及中心焦量維持在20%左右,逐漸擴礦批加重負荷,煤氣利用率逐步升高并穩定在46.5%以上,量壓適宜,爐況恢復正常,及改善煤氣利用取得階段性勝利,后續有待進一步優化操作矩陣,鞏固提升煤氣利用率,達到高產低耗的目標。
4 調整效果
通過以上一系列調整及狠抓原料管理后,結合高爐自身的冶煉條件和水平,找到合理的操作方針,達到高產、優質、低耗的目標,煤氣利用率穩定在46.5%,風耗下降,燃料比降低了15~20Kg/t。
煤氣利用率提高后,焦比降低,為滿負荷生產的焦化減輕了壓力,同時焦炭富余的情況下又可以促進焦炭質量的穩定與提高,節約成本的同時為高爐穩順提供了保障,為后續進一步提高煤氣利用率,降低消耗夯實基礎。
5 結語
(1)加強原燃料監控,控制適當的篩速,減少粉末入爐;當原料變差時,退守要及時,八高爐采用大小燒分級后混裝入爐,小燒量頻繁增減時影響氣流分布,目前正著力解決,取消分級;
(2)對于爐缸容易堆積問題,操作上控制適宜的爐渣堿度,保證爐溫充沛,嚴防低爐溫操作,做到三班統一操作思路,維持爐溫和風量的連續性,頻繁的加減風及爐溫大幅波動會造成煤氣流不穩定,減少因人為因素造成的低料線、減風甚至慢風、休風等;
(3)風口破損較多時,特別是爐缸不活時,應盡早更換,減少因爐缸進水而造成的熱量損失;
(4)高度重視水溫差變化,調整氣流時注意上下部匹配問題,過度壓制邊緣是不利于穩定邊緣水溫差的,操作上以中心氣流為主,兼顧邊緣氣流,穩定發展兩股氣流;
(5)煤氣利用率提高,產量得到保證,控制適宜的風速,徹底改變中心氣流散而不強的狀況,達到高產低耗的效果。
- [騰訊]
- 關鍵字: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