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應電爐熔煉灰鑄鐵處理應重視的環節
來源:煉鋼|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為進一步落實國家關于節能減排、優化環境的要求,實現企業高效益、更好的發展前景,采用了高效、低電耗的中頻感應電爐取代沖天爐作為熔煉設備生產灰鑄鐵件。電爐投產后,一段時間內生產過程中…
為進一步落實國家關于節能減排、優化環境的要求,實現企業高效益、更好的發展前景,采用了高效、低電耗的中頻感應電爐取代沖天爐作為熔煉設備生產灰鑄鐵件。
電爐投產后,一段時間內生產過程中陸續出現以下幾個問題:
(1)冶金牽引車蓋板等鑄件出現了裂紋缺陷。
(2)鑄球模具出現白口。
(3)鐵液車后壓蓋白口嚴重,有的出現縮松缺陷。
鑄件質量問題產生后,公司有關技術人員分析認為,采用電爐冶煉后,所用的熔煉原材料基本沒有變化,并且對入廠的原材料進行抽樣檢驗,發現質量指標都在規定的范圍內。因此,由原材料造成的質量問題基本排除。
通過對產生缺陷的鑄件進行金相檢驗,發現產生裂紋缺陷的鑄件均為E型石墨,產生白口缺陷的鑄件石墨形態以D型為主,化學成分分析這些灰鑄鐵件鐵液的wS平均在0.028%左右。據文獻資料指出,鐵液低硫時共晶團數量少,即成核度很小,隨著含硫量的增加,共晶團數急劇增加,當wS達到0.05%左右時,共晶團數增加趨向減緩。實踐證明,當感應電爐鐵液wS在0.05%以下時,常規孕育效果極不明顯,當wS≤0.03%時,鑄件白口傾向增大。主要原因是由于硫及硫化物含量低,晶核數量減少,形核能力低,白口增大,A型石墨減少,D型、E型石墨增加。由于E型石墨的方向性較強,機械強度小,沖擊韌度小,鑄件易產生裂紋缺陷。含硫量低的主要原因是鐵液高溫保溫時間長。在使用沖天爐熔煉過程中,焦炭含硫高,鐵液和焦炭直接接觸,出現鐵液增硫,而電爐熔煉過程中,由于原材料生鐵、廢鋼含硫量低,不存在增硫,反而熔煉過程中與其他元素化合成硫化物形成熔渣上浮于鐵液表面,與渣子一起被扒除,鐵液中的硫含量減少。電爐熔煉鐵液由于本身的熔煉特點,高溫保溫時間較長,作為形核晶粒,硫的化合物在保溫期間大量熔融,從而導致硫化物晶核減少,石墨成核能力降低,并且隨著鐵液保溫時間的不斷延長,過冷度繼續增大,白口深度增加。
為克服因含硫量低,石墨形核能力低的現象,我公司在電爐熔煉時使用了增硫劑,使鐵液wS由0.028%增加到0.06%~0.08%,形核能力增加,此時鑄件金相組織中全部為A型石墨或以A型石墨為主。
為避免E型石墨的出現,經研究并借鑒文獻資料,引進使用了硅鋇長效孕育劑替代傳統孕育劑75SiFe,增加了二氧化硅質點,給A型石墨的形成提供了必要的條件,同時由于硅鐵中鋇的加入,延長了有效孕育時間,抑制了E型石墨的產生。
對于白口缺陷嚴重的鑄件,加大了孕育劑使用量,且出鐵液前,在包內加入2%的干凈無銹原生鐵塊,有效增加石墨質點,消除了白口缺陷。
另外,在灰鑄鐵件生產過程中,發現電爐鐵液與沖天爐鐵液在特性上存在著差異,電爐熔煉與沖天爐相比有優良特性,如溫度、成分易于控制,鐵液純凈度高;但也有不良特性,如白口傾向大,收縮傾向較大。因此在我公司生產灰鑄鐵件時,除要求做到爐料要純凈,要清除生鐵、廢鋼表面的鐵銹,還要求碳當量略高于沖天爐熔煉的鐵液,且熔煉操作要快熔快出,減少鐵液在爐中的保溫時間,尤其是高溫保溫時間外,認為鐵液的處理也至關重要,生產過程中主要做到控制鐵液wS為0.06%~0.08%,如鐵液wS≤0.03%時,要加增硫劑并使用長效孕育劑,生產薄壁灰鑄鐵件白口傾向很大時,除加入孕育劑外,再另加2%原生鐵快,以增加石墨質點,消除鑄件白口缺陷。在生產過程中實施上述工藝技術后,冶金牽引車蓋板等鑄件裂紋缺陷、鑄鐵球模具、鐵液車后壓蓋白口缺陷基本得到消除,金相組織中石墨形態以A型為主,珠光體含量在90%以上。由于成分的穩定和石墨形態的改善,鑄件縮松傾向也得到改善,力學性能得到了提高。
- [騰訊]
- 關鍵字: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