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創建鋁合金TWIP鋼本構模型
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為了了解Fe18Mn0.6C1.5Al和Fe18Mn0.6C孿生誘導塑性鋼的變形行為,德國學者研究了一種可描述材料加工硬化行為以及鋁對力學性能影響的本構模型。由于形變孿生僅發生在部分晶粒中,故晶粒可再分…
為了了解Fe18Mn0.6C1.5Al和Fe18Mn0.6C孿生誘導塑性鋼的變形行為,德國學者研究了一種可描述材料加工硬化行為以及鋁對力學性能影響的本構模型。由于形變孿生僅發生在部分晶粒中,故晶粒可再分為孿晶晶粒和非孿晶晶粒。不同的本構方程被用于這兩個晶粒族。分析顯示,晶粒度和動態回復效應決定了非孿晶晶粒的加工硬化行為;形變孿晶充當位錯運動的有效障礙,其為控制孿晶粒應變硬化微觀結構的主要因素;DSA對孿生誘導塑性鋼應變硬化的貢獻是次要的。
該研究主要得出如下結論:第一,在這兩種鋼中,孿生均只發生在一部分晶粒中,且在形變過程中孿生部分會變化。第二,孿晶的動態Hall-Petch效應(霍耳-佩奇效應)是其加工硬化行為的決定因素,非孿晶晶粒的應變硬化主要受晶粒度和動態回復效應控制。第三,孿生誘導塑性鋼的孿晶總體積分數低于15%,不過Fe18Mn0.6C孿生誘導塑性鋼的孿晶總體積分數稍高。第四,該本構模型能夠為兩種鋼的形變行為提供合適的描述。若針對關于孿晶分數以及孿生體積分數的函數相關性進行一些調整,該模型還可用于其他高錳孿生誘導塑性鋼
延伸閱讀
- 上一篇:日本研究槽型萬能軋機的變形行為 下一篇:MA島對變形和韌性影響有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