災后重建或提振我國對日出口
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作為日本第一大貿易伙伴,“3·11”強震對中日貿易影響幾何備受關注。從出口看,由于中日產業結構互補性較強,且中國將成為日本災后重建最重要的物質基地,因此專家普遍預計,中國對日出口不…
作為日本第一大貿易伙伴,“3·11”強震對中日貿易影響幾何備受關注。從出口看,由于中日產業結構互補性較強,且中國將成為日本災后重建最重要的物質基地,因此專家普遍預計,中國對日出口不僅不會下降,甚至會穩中有升。從進口看,短期內中國進口自日本的汽車、電子產品會受影響,但由于日本企業遷移和中國進口替代等因素,長期而言對中國進口影響有限。
另外,此次地震可能會束縛日本跨國企業的資金從而影響其在中國的投資,預計2011年日本對中國的FDI(外國直接投資)可能放緩。
強震難撼中日貿易
日本強震是否會減少中國對日出口?對此,商務部研究院亞非研究部主任徐長文認為,由于海上運輸、港口、基礎設施等均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打擊,短期來看影響不可低估。但長期而言,由于中日地理臨近,且中日的產業結構有較強的互補性,雙方貿易總體還是比較穩固的。
美林銀行更發布最新報告指出,中國對日出口不但不會受損,甚至有可能會增加,以替代日本的生產損失。
從歷史經驗看,在1995年1月神戶大地震之后,受基本金屬、車輛和其他設備、建筑材料及方便食品推動,中國對日出口增幅從1994年第四季度的39%飆升至1995年第一季度的65%。
在進口方面,短期內中國自日本進口增速下降是肯定的。從歷史數據看,在1995年神戶大地震后,中國從日本的車輛進口出現下降,而1994年下半年為增長77%。
美林銀行的報告也指出,鑒于2011年地震受災地區的工業化程度較低,此次地震對中國進口的影響力可能較小。
對華直接投資或降
過去幾年,日本一直是我國第一或第二大外商直接投資來源地。日本在中國的直接投資在2005年達到峰值,隨后呈下降趨勢,2010年,這一投資額從2009年的43億美元下降到了41億美元。
然而對中國來說,由于外國投資的來源非常廣泛,日本2010年在華直接投資僅占外國投資總額的3.9%。并且,中國巨大的國際收支經常項目順差以及巨額外匯儲備意味著外商直接投資資本并不是維持中國增長的必要因素。2010年,中國外國直接投資總額1057億美元,僅占中國3.6萬億美元固定資產投資的一小部分。
美林銀行的報告認為,此次日本地震可能將會束縛日本跨國公司的資金,限制其在中國的投資。日本對中國的FDI在2011年可能顯著放緩,但是與中國自身巨大的固定資產投資相比,其規模顯得無足輕重。
來源:上海證券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