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大壓力下市場需要喘息機會
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日本地震及核泄漏事故、中東危機、葡萄牙主權債評級下調,接二連三的事件給股市打來巨大壓力。 壓力之下有沒有機會? 中國2月統計數據顯示經濟增速有放緩跡象。當月銀行新增人民幣貸款只有53…
日本地震及核泄漏事故、中東危機、葡萄牙主權債評級下調,接二連三的事件給股市打來巨大壓力。
壓力之下有沒有機會?
中國2月統計數據顯示經濟增速有放緩跡象。當月銀行新增人民幣貸款只有5356億元,貸款余額同比增長17.7%,增速低于1月份的18.5%。M2增速也從1月的17.2%下滑到15.7%。與此同時,零售、出口等均出現放緩,而2月份CPI依然維持在4.9%的高位。決策層可能面對經濟下滑和通脹同時出現的局面。
近期中國央行公布的今年第一季度儲戶問卷調查報告顯示,對未來物價上漲預期減弱,同時,85.8%的城鎮居民傾向于儲蓄(其中,44.2%偏好“投資債券、股票、基金等”的變相儲蓄,41.6%偏好“儲蓄存款”)。14.2%的受訪者傾向于“更多消費”,這是1999年調查以來的最低值。今年以來,MSCI中國指數中必需消費品類股票表現最差。
自利率從去年下半年進入上升周期后,市場最大的擔心是高企的利率對于經濟增速及公司盈利的負面影響。觀察從2000年至今MSCI中國成份股的表現,企業盈利受經濟周期變化的影響,要高于受其他因素諸如勞動力及原材料成本的變化,原因是中國經濟處于高速增長,銷售收入的變化比成本(包括勞動力及原材料)對利潤的影響更大,而銷售收入受經濟周期及利率變化影響。
2000年到2010年,共有兩次減息周期(2002年和2008年),都直接導致MSCI中國成份股盈利成長發生了加速,從2002年同比增長21%,到2003年的25%和2004年的29%;從2008年的-17%到2009年的21%和2010年的27%。同樣,三次加息周期(2004年、2006年和2007年)中的兩次使得盈利增速放緩,從2004年的29%放緩到2005年的12%,2006年的7%,2007年的48%到2008年的-17%。
換句話說,中國公司盈利對于利率變化有大約12個月的滯后反應。唯有2006年的54個基點和2007年135個基點的利率上調沒有拖慢2007年盈利增速。MSCI中國成份股盈利在2007年增長了48%,主要原因是當年金融股盈利大增,銀行受惠于利率上調。
市場目前是如何看待利率上揚的呢?首先,市場對MSCI中國成份股2011年的平均盈利增長預測是17%,低于2010年27%的增速,也就是說,市場已經預期了利率上升對于公司盈利增長的負面影響,即增速的放緩。其次,今年以來,MSCI中國指數微跌,目前大概處于12倍市盈率的估值范圍。
市場在等待令其轉折的誘因,如果政策出現微調,短期不再繼續緊縮,那么市場對于未來盈利增長的擔心將減小,而目前的估值將變得具有吸引力,尤其是銀行股(其2011年利潤受惠于從去年下半年開始的對稱加息)和消費股(個人所得稅的調整將提振消費)。
來源:和訊網
延伸閱讀
- 上一篇:須持續削弱房地產泡沫的貨幣基礎 下一篇:今日辟謠(2023年11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