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西北內陸首個綜合保稅區在西安設立
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記者27日從西安國際港務區建設第五次省級聯席會議上獲悉,西安綜合保稅區已于2月14日獲得中國國務院批準設立,這是中國第14個,也是西北內陸首個綜合保稅區。該項目建成后,將成為西安近年來…
記者27日從西安國際港務區建設第五次省級聯席會議上獲悉,西安綜合保稅區已于2月14日獲得中國國務院批準設立,這是中國第14個,也是西北內陸首個綜合保稅區。該項目建成后,將成為西安近年來打造的國際內陸港中最為重要的支撐平臺之一,有助西北地區進一步提高外向度,形成內陸型開發開放的戰略高地。
目前,地處西安市東北部灞渭三角洲的西安國際港務區口岸服務功能已初步形成。西安綜合保稅區位于西安國際港務區內,面積為6.17平方公里,規劃包含120萬平方米的標準廠房、倉庫面積。與西安鐵路集裝箱中心站、西安公路碼頭三大支撐平臺一起,使西安實現“港口后移、就地辦單、海鐵聯運、無縫對接”的國際內陸港模式和內陸地區“通江達海”的物流國際化目標。
據西安海關關長周鳳琴介紹,西安綜合保稅區具有對外開放口岸、保稅物流、保稅出口加工、國際貿易、國際中轉、國際配送,國內外采購、分銷和配送等功能,是目前中國開放層次最高、享受優惠條件最多的保稅區。將實行封閉管理,按照海關特殊監管區的有關規定組織綜合保稅區隔離監管設施的建設,待條件具備后,由海關總署會同有關部門進行驗收。
過去,綜合保稅區主要集中在中國東部沿海城市,內陸保稅港區的設立,是國家西部大開發戰略的重要布局。“作為內陸省份,陜西迫切需要有這樣一個綜合保稅區,作為擴大對外開放、加強交流合作、實現互利共贏的載體和平臺。”陜西省副省長景俊海表示,有了這個平臺,陜西的開放環境完全可以比肩沿海地區,讓內地發展加工貿易、承接產業二次轉移成為現實。
西安市副市長、國際港務區管委會主任韓松認為,在經濟全球化時代,各國、各地區經濟的相互依賴日益加深,西安國際內陸港將依托西安綜合保稅區的運營,將使國際海洋運輸網與內陸運輸網聯為一體,將經濟學界意義上的“出海口”直接伸入到內陸地區的經濟中心城市,直接打開西部地區融入世界經濟的大門,擴大市場,將給世界經濟帶來巨大利益。將有利于中國宏觀產業結構調整。
據悉,西安綜合保稅區的規劃建設工作已經啟動,建設過程將按照“總體規劃、分步實施”的原則進行,今年將力爭完成一期投資20億元人民幣,建設20萬平方米的標準廠房和10萬平方米的立體倉庫。
來源:中國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