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幣升值壓力繼續存在 貨幣政策或“前緊后松”
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隨著希臘、葡萄牙相繼發債成功,主權債務危機區開始釋放出積極信號,而與此同時資本市場的震蕩格局、輸入性通脹的高位運行也讓國內外經濟復蘇之路繼續被浮云遮蓋,日前在國海富蘭克林基金舉行…
隨著希臘、葡萄牙相繼發債成功,主權債務危機區開始釋放出積極信號,而與此同時資本市場的震蕩格局、輸入性通脹的高位運行也讓國內外經濟復蘇之路繼續被浮云遮蓋,日前在國海富蘭克林基金舉行的經濟高峰論壇上,記者對中國入世首席談判代表,原外經貿副部長龍永圖、友誠企業家扶貧基金會常務副理事長、中國人民銀行研究生部的副主席湯敏博士、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經濟學教授,原花旗集團亞太區首席經濟學家黃益平、復旦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孫立堅等著名經濟界人士進行了采訪,他們對中國經濟增長周期、人民幣升值趨勢、貨幣政策等方面表達了頗有見地的觀點。
中國將保持三十年以上的高速增長
龍永圖在分析我國經濟形勢的時候表示,中國經濟還將保持三十年以上的高速增長這樣的趨勢。特別是城鎮化對中國具有重大的趨勢,原因有兩點:首先,城鎮化是解決中國最困難的問題,如農民問題、農村問題、農業問題的一個核心問題;其次,中國的城鎮化向中國的經濟發展提供長期的可持續發展的動力。
此外,全球化也是中國經濟發展的重要動力。如果沒有經濟全球化中國不可能在較短時期內走過發達國家、走過上百年甚至兩百年的道路,正是因為全球經濟化中國能夠充分利用全球的資源、技術、資金、人才,才使得中國有可能在這樣一個短的時間里面取得這么高速的增長。“所以中國今后三十年如果要保持一個高速的增長,中國必須繼續利用全球的資源,繼續利用全球的市場,如果中國的經濟在取得一定成就后就忘記這一點,那么我們就忘記了我們中國經濟在過去三十年為什么取得成功的一個最重要的意義,就是一個開放的全球政策。”龍永圖說。
人民幣升值壓力一段時間繼續存在
對于經濟界一直熱議的人民幣升值問題,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經濟學教授黃益平先生表示,“今后一段時間,人民幣升值壓力還是會存在”。他認為,人民幣升值問題和我國今年的出口高度相關,要看今年出口時順差還是逆差走勢。如果今年美國經濟形勢不好,可能會繼續對人民幣升值加壓,但是如果是美國今年經濟形勢比較好,也就意味著我們出口形勢比較好,就意味著我們順差會比較大。
黃益平還表示,人民幣升值壓力和我國面臨的通脹壓力也有關系,如果今年通脹比較高,人民幣升值步伐可能就更快一些。黃益平認為,宏觀經濟目標相互之間是有權衡的,”保增長,控制通脹和調結構“三大任務都很重要,但三個之間出現矛盾的時候,往往把“調結構”不自覺的犧牲掉了,這又加劇了經濟失衡。
孫立堅則在人民幣升值大背景下,給企業提出了一些克服人民幣匯率波動的建議。孫立堅認為,貿易順差的增加并不意味著說都是中國人賺錢。實際上今天全球分工之后,我們很多都是有進有出,中國很多東西是先進口再做組裝做出口,在這樣的過程中全球都分享了中國貿易順差的好處。”所以,人民幣升值實際上提高了中國出口的交易條件,但是并沒有遏制數字的減少。”而他認為,中國企業當前的問題是,產業資本有向金融資本轉化傾向。對于企業來說,抓緊時間做強自己很重要。
決策層定義“穩健”貨幣政策或“前緊后松”
對于當前我國的貨幣政策,湯敏認為,決策層定義“穩健”,較為緩和,是各方都能接受的,但是實際上是比較“從緊”的。因為我們面臨的通脹壓力仍在加大,同時我們還要防止經濟增長過熱,此外國際熱錢在今年有明顯的進入跡象。從這幾個方面決定了我們現在要用從緊的貨幣政策,防止未來出更大的問題。
在我國貨幣政策“從緊”及加息而財政政策寬松的同時,美國卻在量化寬松美國的貨幣政策和從緊的財政政策、為什么跟我們是相反的?
湯敏表示,因為兩國的宏觀的背景和政策形式不一樣。美國的通貨膨脹率非常低,所以它沒必要把貨幣政策做得偏緊,它沒有通貨膨脹的壓力。此外,美國的財政赤字已經相當高了,所以財政壓力非常之大,這時候如果它再放松,它有可能出現像希臘這樣的債務危機。
而對于我國來說正好相反,我們高通脹的威脅并沒有被排除,而我國的財政政策相對來說還是比較健康的,我們財政赤字比較低,我們去年的財政收入也不錯,所以寬一些的財政,緊一些的貨幣跟我們目前的情況非常吻合。
至于展望今年的經濟形勢走勢,湯敏認為整個今年不能籠統的說好還是不好,上半年政策肯定會延續偏緊,因為我們通貨膨脹的壓力及其他風險還在,另外還有全世界的經濟在今年上半年不會太好,但是慢慢的到了今年下半年可能會稍微好一些,我國的通脹壓力也會小一些,可能屆時貨幣政策會發生一些變化。
- [騰訊]
- 關鍵字: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