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土地購置費“上摸”萬億元
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樓市“最嚴”調控年在“漲”聲中落幕,新披露的一組數據再度刺激了公眾神經。 昨天,國家統計局發布2010年全國房地產市場運行情況數據。其中12月份,全國70個大中城市房屋銷售價格同比上漲6.…
樓市“最嚴”調控年在“漲”聲中落幕,新披露的一組數據再度刺激了公眾神經。
昨天,國家統計局發布2010年全國房地產市場運行情況數據。其中12月份,全國70個大中城市房屋銷售價格同比上漲6.4%,漲幅比11月份縮小1.3個百分點;環比上漲0.3%,漲幅與上月持平。2010年全國房價在連續第四個月環比上漲后收官。
此外,2010年的全國土地購置費用同比增長65.9%,攀升至9992億元,幾乎已經摸到了萬億的關口。
土地購置費年增千億
《中國統計年鑒》的數據顯示,在1997年,全國土地購置費用僅為247.6億元,隨著中國國內房地產開發的“一路高歌”,房地產開發企業的土地開發成本也瘋狂躍進。從2005年開始,每年保持了1000億元的增幅。
去年全國房地產開發企業土地購置費的同比增速為65.9%。《第一財經日報》記者翻閱了多年的統計年鑒資料發現,這一增速也是1998年以來的增速最高的一年。
2010年,全國房地產開發企業完成土地購置面積4.10億平方米,比上年增長28.4%。
如果將兩者約37%的增速之差作為土地購置單位價格的增速近似值的話,2010年也是1998年以來中國土地出讓價格上漲最快的年份之一。
從去年4月的“國十條”到三季度的樓市“二次調控”,多項措施密集出臺。去年12月房價同比漲幅的縮小證明了調控的效果。
然而,作為源頭的土地市場卻依然一派熱鬧場景。近日舉行的全國國土資源工作會議披露,去年全國土地出讓成交總價款突破2萬億元。
中國土地勘測規劃院副總工程師鄒曉云對記者表示,2010年房地產開發企業土地購置之所以會價量齊升,一方面是開發商看好未來的房地產市場,在2010年加緊了土地儲備,另一方面也有供給方面的助力。
鄒曉云表示,國家統計局所設立的土地購置指標指的是本年內通過各種方式獲得土地使用權的土地面積和費用,其中各種方式就包括了從地方政府手中購得的土地,以及從其他經營主體手中轉讓的土地,有的開發商往年從政府手中購地后會考慮到在去年市場轉暖的時候直接轉讓,這也是推動土地購置面積上升的重要原因。
調控加碼的預期
在連番調控面前,房地產開發企業似乎并不缺錢。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2010年,房地產開發企業本年資金來源72494億元,比上年增長25.4%。
進一步分析資金來源渠道,2010年國內貸款12540億元,增長10.3%,較2009年48.5%的增速大幅下滑了38.2個百分點,顯現政府收緊銀根的確狠壓了開發商直接獲取銀行信貸的渠道;自籌資金26705億元,增長48.8%,這一增速較2009年增加了31.9個百分點,顯示房地產開發企業自備“糧草”充足,借力資本市場、債券市場等非銀行信貸資金的渠道十分暢通。
由于目前的土地購置“躁動”的影響未來將直接作用于房地產銷售的價格中,有研究機構認為,政策加碼或第三輪政策調控的可能性加大。
本報此前也已經報道過,國土部相關人士曾透露,近期高層十分重視一些地方再度出現高價地塊或者地王的情況,國土部為此特別下發了《嚴格落實房地產用地調控政策促進土地市場健康發展有關問題的通知》(下稱《通知》),就是要給地方政府和外界一個更為明確的信號:控制地價過快上漲。
房價連年上漲,來自房地產企業的意見多是認為地方土地供應不足。
然而,記者查閱國家統計局的統計年鑒資料發現,房地產企業增加土地購置的同時,待開發土地面積呈現逐年上升的態勢,到2008年,全國待開發土地面積已經高達4.8億平方米。
鄒曉云表示,目前還沒有看到房地產價格增速真正降下來,所以政府的調控措施還將持續,近期重慶所表達的開征房產稅的決心似乎讓市場看到政府通過深度改革實施調控的信號。
樓市“最嚴”調控年在“漲”聲中落幕,新披露的一組數據再度刺激了公眾神經。
昨天,國家統計局發布2010年全國房地產市場運行情況數據。其中12月份,全國70個大中城市房屋銷售價格同比上漲6.4%,漲幅比11月份縮小1.3個百分點;環比上漲0.3%,漲幅與上月持平。2010年全國房價在連續第四個月環比上漲后收官。
此外,2010年的全國土地購置費用同比增長65.9%,攀升至9992億元,幾乎已經摸到了萬億的關口。
土地購置費年增千億
《中國統計年鑒》的數據顯示,在1997年,全國土地購置費用僅為247.6億元,隨著中國國內房地產開發的“一路高歌”,房地產開發企業的土地開發成本也瘋狂躍進。從2005年開始,每年保持了1000億元的增幅。
去年全國房地產開發企業土地購置費的同比增速為65.9%。《第一財經日報》記者翻閱了多年的統計年鑒資料發現,這一增速也是1998年以來的增速最高的一年。
2010年,全國房地產開發企業完成土地購置面積4.10億平方米,比上年增長28.4%。
如果將兩者約37%的增速之差作為土地購置單位價格的增速近似值的話,2010年也是1998年以來中國土地出讓價格上漲最快的年份之一。
從去年4月的“國十條”到三季度的樓市“二次調控”,多項措施密集出臺。去年12月房價同比漲幅的縮小證明了調控的效果。
然而,作為源頭的土地市場卻依然一派熱鬧場景。近日舉行的全國國土資源工作會議披露,去年全國土地出讓成交總價款突破2萬億元。
中國土地勘測規劃院副總工程師鄒曉云對記者表示,2010年房地產開發企業土地購置之所以會價量齊升,一方面是開發商看好未來的房地產市場,在2010年加緊了土地儲備,另一方面也有供給方面的助力。
鄒曉云表示,國家統計局所設立的土地購置指標指的是本年內通過各種方式獲得土地使用權的土地面積和費用,其中各種方式就包括了從地方政府手中購得的土地,以及從其他經營主體手中轉讓的土地,有的開發商往年從政府手中購地后會考慮到在去年市場轉暖的時候直接轉讓,這也是推動土地購置面積上升的重要原因。
調控加碼的預期
在連番調控面前,房地產開發企業似乎并不缺錢。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2010年,房地產開發企業本年資金來源72494億元,比上年增長25.4%。
進一步分析資金來源渠道,2010年國內貸款12540億元,增長10.3%,較2009年48.5%的增速大幅下滑了38.2個百分點,顯現政府收緊銀根的確狠壓了開發商直接獲取銀行信貸的渠道;自籌資金26705億元,增長48.8%,這一增速較2009年增加了31.9個百分點,顯示房地產開發企業自備“糧草”充足,借力資本市場、債券市場等非銀行信貸資金的渠道十分暢通。
由于目前的土地購置“躁動”的影響未來將直接作用于房地產銷售的價格中,有研究機構認為,政策加碼或第三輪政策調控的可能性加大。
本報此前也已經報道過,國土部相關人士曾透露,近期高層十分重視一些地方再度出現高價地塊或者地王的情況,國土部為此特別下發了《嚴格落實房地產用地調控政策促進土地市場健康發展有關問題的通知》(下稱《通知》),就是要給地方政府和外界一個更為明確的信號:控制地價過快上漲。
房價連年上漲,來自房地產企業的意見多是認為地方土地供應不足。
然而,記者查閱國家統計局的統計年鑒資料發現,房地產企業增加土地購置的同時,待開發土地面積呈現逐年上升的態勢,到2008年,全國待開發土地面積已經高達4.8億平方米。
鄒曉云表示,目前還沒有看到房地產價格增速真正降下來,所以政府的調控措施還將持續,近期重慶所表達的開征房產稅的決心似乎讓市場看到政府通過深度改革實施調控的信號。
另一方面,保障房建設已經走在了房地產調控各項配套政策的前面。本報了解到的情況是,2011年全國保障房建設目標大幅提高到1000萬套,為督促地方政府完成這一艱巨任務,住房和城鄉建設部近期將與各省級政府簽訂“軍令狀”,任務完成情況將納入對地方政府的考核。
另一方面,保障房建設已經走在了房地產調控各項配套政策的前面。本報了解到的情況是,2011年全國保障房建設目標大幅提高到1000萬套,為督促地方政府完成這一艱巨任務,住房和城鄉建設部近期將與各省級政府簽訂“軍令狀”,任務完成情況將納入對地方政府的考核。
延伸閱讀
- 上一篇:全球經濟四大失衡 下一篇:重工業用電量快增 節能減排之路猶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