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進一步提升金融業穩健性標準
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央行副行長劉士余日前發表署名文章,回顧了“十一五”期間金融企業改革的成就。據統計,“十一五”期間,證券業規模迅速擴大,資本市場功能進一步發揮,在國民經濟中的作用日益重要。截至201…
央行副行長劉士余日前發表署名文章,回顧了“十一五”期間金融企業改革的成就。據統計,“十一五”期間,證券業規模迅速擴大,資本市場功能進一步發揮,在國民經濟中的作用日益重要。截至2010年10月末,106家證券公司總資產超過2.24萬億元,62家基金公司管理資產超過2.51萬億元,分別比“十一五”期初增長6.30倍、4.32倍。
此外,銀行業發生了歷史性的變化,抗風險能力大大增強,資本充足率、撥備覆蓋水平均顯著提高。截至2010年11月末,銀行業金融機構的總資產突破92萬億元,比“十一五”期初增長了1.47倍;資本充足率達標的商業銀行由“十一五”期初的53家增加到目前的全部達標。通過改革開放,銀行業不斷改進服務的理念、手段和方式,服務功能日益完善,生存和發展能力大幅度提高。無論是按資產規模、資產質量、盈利能力衡量,還是按資本充足率、流動性比例衡量,當前中國銀行業的整體實力都處于歷史的最好時期。同時,保險公司的資本實力得到提升,成為優化金融結構、提高金融市場資源配置效率的重要力量。截至2010年11月末,保險業總資產達4.9萬億元,比“十一五”期初增長了2.20倍。
文章指出,“十一五”期間,金融企業改革成效顯著,有效促進了中國金融業的健康發展。通過改革,中國金融業發生了歷史性的變化。金融機構實力明顯增強,金融市場信心不斷提升,金融服務水平和國際競爭力大幅提高,金融體系的穩定性與安全性不斷增強,經受住了本輪國際金融危機的沖擊,為中國經濟抵御國際金融危機、保持健康平穩運行奠定了堅實基礎,同時也為國際金融體系的穩定發揮了積極作用。
文章同時提出,盡管“十一五”期間中國金融業改革發展取得了顯著成果,但隨著經濟發展水平進一步提高,以及中國經濟不斷融入全球經濟,中國的金融體系在面對前所未有的機遇的同時,也面臨著新的形勢和挑戰。“十二五”期間,央行將繼續以科學發展觀統領全局,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繼續深化金融改革,不斷完善現代金融企業制度,進一步提升金融業穩健性標準,促進金融體系健康穩定運行。
來源:上海證券報
延伸閱讀
- 上一篇:美國量化寬松政策對我國價格水平的影響 下一篇:重慶確定開征高檔商品房房產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