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析央行選擇不加息的三大理由
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近日,央行再次上調存款準備金率,對此,部分市場人士產生疑慮,為什么央行選擇的仍是存款準備金率,而不是加息呢?筆者認為,實際上,央行選擇提高存款準備金率,主要從三方面進行考慮。 第一,…
近日,央行再次上調存款準備金率,對此,部分市場人士產生疑慮,為什么央行選擇的仍是存款準備金率,而不是加息呢?筆者認為,實際上,央行選擇提高存款準備金率,主要從三方面進行考慮。
第一,若加息,則不利于抑制海外熱錢涌入。
中國人民銀行統計顯示,截至10月末我國外匯占款達218454億元,較上月增加5190億元,創出30個月來新高,僅次于2008年4月新增外匯占款5251億元的歷史最高紀錄。更有市場人士預測,11月份很可能也是5000億元。
國家外匯管理局副局長鄧先宏12月12日表示,短期來看,熱錢可能持續流入中國,進一步加大資本市場波動,推升通貨膨脹壓力。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同時是新興經濟體中最早復蘇的國家,中國自然成為國際熱錢的主要目標。
分析人士認為,央行此次上調準備金率應與11月份的出口及順差超預期直接有關。由于10月份出口增速達到了37.3%,出口增速的高企,意味著順差和升值預期仍將持續保持在高位,這將導致更多的熱錢流入和外匯占款的進一步增加,而通過準備金率的上調,可以對沖不斷上升的熱錢和外匯占款。
而考慮到以美國、英國、日本為首的國家,實行低利率政策,若中國加息的話,加息可能促使人民幣快速升值,引導熱錢加速流入,熱錢的流入勢必再加劇通脹預期,抵消收緊流動性的效果。
第二,若加息,增加企業生產成本,超出企業可承受能力。
國際統計局上周六公布的數據顯示,11月CPI同比上漲5.1%,創出2008年7月以來的28個月高點。控制通脹水平成為當前宏觀經濟調控的首要任務。
面對嚴峻的物價上漲形勢,此前不久政府已經出臺了一系列的措施來穩定物價。上到中央,下到地方都直接從控制物價的手段入手。另一方面,倘若加息,將直接增加企業的原材料和勞動力成本,而在抑制價格的基礎上,尤其是民營企業將無法承受突如其來的成本壓力,進而影響到企業的生產。
第三,若加息,將導致地方政府還債壓力加重。
市場預期地方政府的融資平臺將突破10萬億,如果加息兩次,則提高0.54%,一年地方政府要新增利率支出近650億,可以說,地方融資成本的增量完全跟加息的幅度有關。因此,地方政府融資平臺的成本越大,隱含的風險也就越大。
總上所述,考慮到上述因素的存在,央行短期內仍不存在加息的可能。
來源:證券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