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勞工部近日發布的數據顯示,9月美國失業率再次回落至疫情前水平,意味著在美聯儲持續大幅加息的背景下美國勞動力市場仍然強勁,美聯儲11月會議加息概率大增。
勞工部統計局發布的9月就業報告顯示,雖然9月非農業部門增加26.3萬個工作崗位,不及2022年以來月均水平的42萬,更不及2021年月均增長56.2萬,但失業率環比下降0.2個百分點至3.5%,再度降至歷史低點。同時,勞動力參與率在8月增長后再次下降0.1%。員工平均時薪環比增長0.3%至32.46美元,同比也上漲5%。
分析人士認為,美聯儲自3月以來持續加息且連續三次會議加息75個基點,但截至目前美國暫未出現經濟大幅放緩的明確跡象,受加息沖擊的勞動力市場也持續表現出增長韌性。這意味著美國經濟和勞動力市場依然可以承受美聯儲為抗擊高通脹而做出的政策努力,11月會議再度加碼75個基點可期。
美聯儲希望通過加息提高企業招聘和投資的借貸成本來打壓勞動力市場,平衡經濟中的供需關系,以此對抗通脹。其背后的邏輯是,企業為縮減日益升高的借貸成本支出將放緩擴張步伐,包括減少招收新員工和資本投資等。在需求端,考慮到人力成本增加,企業不再需要大批勞動力來支撐公司運作,企業間也無需為競爭勞動力而大幅度提高工資待遇,將有助于工資增長放緩,最終抑制消費者支出。因此,美聯儲加息政策能讓市場對勞動力的需求熱度降溫,削弱企業提高價格的能力,最終抑制通脹。
但勞工部公布的9月就業數據顯示,勞動力市場并未明顯受到加息沖擊而出現增長降速,美聯儲或有可能在接下來的會議中更加專注于降低通脹回落至2%的長期目標。
Zip Recruiter首席經濟學家茱莉亞·波拉克(Julia Pollak)認為,美聯儲重點關注的一個領域是勞動力參與率。如果有更多人進入勞動力市場、供給得以跟上需求,將有助于工資漲幅的收窄。但9月數據顯示,勞動力參與率從上月的62.4%下降至62.3%。在企業對勞動力需求仍然強勁的當下,美聯儲官員擔心疲軟的供應可能令通脹居高不下。
杰弗瑞集團(Jefferieseconomists)經濟學家托馬斯·西蒙斯(Thomas Simons)和安內塔·馬科斯卡(Aneta Markowska)表示,對美聯儲來說,9月勞動力市場數據與上月差別不大,勞動力增長空間不多,因此巨大的工資壓力仍將是影響通脹的關鍵因素,亟待盡快解決。
Principal GlobalInvestors首席全球策略師西瑪·沙哈(Seema Shah)也認為,9月就業報告中幾乎所有內容都朝著美聯儲預期相反的方向發展,市場預計看到的工資數據大跌也并未發生,這反而證實了美聯儲需要在11月會議上連續第四次加息75個基點。
從美股數據也能看出,9月勞動力市場數據未能達市場預期,同時市場也正在消化美聯儲在11月再度大幅加息的可能性。數據發布后,美股于上周暴跌,標準普爾500指數、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納斯達克綜合指數均出現大幅下挫。在債券市場,美國國債收益率在7日的交易中飆升,基準10年期國債收益率回升至3.9%附近,對利率敏感的2年期國債收益率也突破4.3%。
不過,也有部分學者認為,雖然勞工部公布的就業數據仍顯強勁,但美國空缺崗位已經連續2個月下降,表明市場正在釋放向好信號。
波士頓學院經濟學教授布賴恩·白求恩(Brian Bethune)表示,勞動力市場上沒有任何不正常的跡象,它不是通脹沖高的罪魁禍首。現在,勞動力市場數據正在緩和,平均時薪的年增長率有所放緩,這是好消息,證明就業形勢仍具有建設性。
美國招聘平臺玻璃門(Glassdoor)高級經濟學家丹尼爾·趙(Daniel Zhao)認為,就業市場和工資增長都在平穩下降,這正是美聯儲希望看到的通脹降溫跡象。就業市場正保持就業正增長和薪資緩和增長,為經濟軟著陸作出貢獻。
但就目前而言,美聯儲今年連續3次75基點的大幅加息和高調表態,都是希望公眾能認識到,美聯儲會采取過度緊縮政策,甚至冒著經濟衰退的風險把通脹控制在2%以內。
根據宏觀經濟學理論,公眾的預期會影響通脹水平,如果美聯儲的決策能說服公眾相信通脹會下降,那么實際通脹也更有可能隨之下降。美聯儲希望能在2023年春天前盡快控制通脹。面對公眾的壓力和緊迫的時間,這份強勁的勞動力市場數據可能會讓美聯儲在11月政策會議上更加激進。
截至10月10日,芝加哥商業交易所(CME Group)數據顯示,美聯儲11月會議加息75基點的概率已經飆升至81.6%,而一周前該數據僅為5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