裝備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是推動“十四五”時期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中之重。近年來,國家持續加大對裝備制造業支持力度,實施中央企業裝備制造業戰略性重組、專業化改革,著力解決企業結構性矛盾突出、關鍵技術“卡脖子”、核心競爭力不足等問題,進一步帶動提升我國裝備制造業產業鏈現代化水平和高端競爭能力,致力打造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國家隊”。
由中國西電集團、許繼集團、平高集團、山東電工電氣等輸配電裝備制造企業在去年重組而成的新央企——中國電氣裝備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國電氣裝備”)就是一家典型的高端裝備龍頭企業。作為中國電氣裝備的一員,全國人大代表胡中輝對于加快推進國有高端裝備制造業發展的話題感觸頗深。今年全國兩會,胡中輝提交了關于進一步支持國有高端裝備制造企業加快建設世界一流企業的建議。
裝備制造業國際競爭力有待進一步提升
胡中輝表示,國家近年來出臺了一系列支持高端裝備制造業發展的政策,但是高端裝備制造業加快建設世界一流企業還存在以下困難和癥結:
一是國有高端裝備制造企業科技創新成果應用機制有待進一步完善。國有高端裝備制造企業是行業內的領跑者,擁有大量的創新型產品,但推廣應用審批手續多、周期長、難度大,與一般企業比沒有任何優勢。隨著科學技術迅猛發展,技術創新需要多學科、多專業共同合作,亟須加強資源整合,搶占技術制高點。
二是高端裝備制造業與數字經濟融合深度有待進一步加大。在全球經濟復蘇乏力和國內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的背景下,數字經濟已成為驅動產業轉型升級和區域經濟提速增效的新動能。推進工業互聯網與裝備制造深度融合是適應新時代制造業結構調整、轉型升級的必由之路。目前,我國工業互聯網標準和技術規范仍有待完善,智能制造水平與發達國家相比仍有一定差距。
三是多數企業國際競爭力有待進一步提升。當前,全球裝備制造市場競爭格局和產業形態正在發生重大調整,裝備制造企業正由單一設備供應商向系統集成服務商轉變。我國裝備制造企業多為單一的設備供應商,在產業規模、業務布局、技術實力和國際化經營等方面與跨國集團存在較大差距。
四方面入手加快建設世界一流企業
基于上述問題,胡中輝提交的《關于進一步支持國有高端裝備制造企業加快建設世界一流企業的建議》,從戰略重組、科技創新、智能化改造以及國際化發展四個方面提出了具體的建議。
胡中輝認為,要加大對國有高端裝備制造企業戰略重組的持續支持力度。他建議,對戰略性重組的新企業,建立適應市場化運營的管控模式和管理機制;對解決同業競爭而推進的上市公司重組、同類非上市優質資產整合及資產證券化產生的相關稅費,繼續給予減免優惠政策支持。
“加大對國有高端裝備制造企業科技創新支持力度也十分關鍵。”胡中輝建議:一是健全創新產品推廣應用機制,國家相關部門可出臺鼓勵措施,引導業主單位在“雙碳”“新型電力系統”項目、“兩新一重”建設、“雙循環”中優選國有高端裝備制造企業創新產品,從而帶動上下游產業鏈協同創新發展;二是健全“產研用”一體化體制,提高國有高端裝備制造企業牽頭參與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等重大科技項目的比重;三是實施科技創新閉環管理,破除科技成果向產業轉化的體制機制障礙,大力推動科技成果在國家重點項目中應用。
胡中輝還建議,要加大對國有高端裝備制造企業智能化改造支持力度以及加大對國有高端裝備制造企業國際化發展支持力度。他認為,具體可由政府牽頭,構建政府主導,高校、院所和國有高端裝備制造企業深度參與的合作機制,將智能技術應用到生產、管理和運營各環節。另外,適當放寬國家基金投資要求門檻,容許商業銀行或其他金融機構承接境外項目的有關業務,加大政策性銀行傾斜力度,減輕企業在建設國際項目中的資金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