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5日上午,國新辦就科技創新有關進展情況舉行發布會。就2021年科技工作總體進展,會上介紹:全社會研發投入約2.79萬億元,比上年增長14.2%,全社會研發投入與GDP之比為2.44%;基礎研究經費比上年增長15.6%,占全社會研發投入的比重為6.09%,技術合同成交額預計超過3.7萬億元,國家創新能力綜合排名上升至世界第12位,實現“十四五”良好開局。
科技部部長王志剛介紹,堅持“四個面向”強化研發部署,加強基礎研究、技術創新、成果轉化和產業化等創新活動的全鏈條部署,增強經濟社會發展的內生動力。
面向世界科技前沿,支持探索基礎科學和前沿技術,涌現一批原創性重大成果。例如:“祖沖之二號”和“九章二號”實現量子優越性。“天問一號”開啟火星之旅,“羲和號”實現太陽探測零的突破,“神舟十三號”與“天和”核心艙成功對接。“海斗一號”成功實現萬米下潛,并完成科考應用。
面向經濟主戰場,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圍繞創新鏈布局產業鏈,不斷壯大發展新動能。科技重大專項有力支撐移動通信、新能源、高端裝備等戰略性產業發展。人工智能技術深度賦能制造、物流、交通等產業的智能化升級;5G、大數據、區塊鏈等技術融合應用,在推動數字經濟蓬勃發展方面作出重大貢獻;“深海一號”生產儲油平臺正式投產,支撐我國海洋油氣資源開發能力進入世界先進水平。科技創新創業縱深推進,北京、上海、粵港澳大灣區三大國際科技創新中心,躋身全球科技創新集群前10位。
面向國家重大需求,堅持目標導向,加強研發任務的整體設計,以科技為邏輯起點和核心要素,圍繞國家重大需求提供關鍵解決方案。支撐糧食安全和鄉村振興,聚焦土地和種子加強研發攻關,農作物新品種示范推廣,良種增產貢獻率達到45%。支撐碳達峰碳中和,高溫氣冷堆核電站示范工程首次并網發電成功,大氣污染聯防聯控等技術加快應用推廣。在支撐高水平舉辦北京冬奧會方面,實施“科技冬奧行動計劃”,圍繞冬奧關鍵場景取得一大批創新成果,為北京冬奧會成功舉辦貢獻科技力量和科技要素。區域創新引領帶動作用持續增強,有力服務國家區域發展戰略實施,高質量發展動力源作用更加凸顯。
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把增強人民群眾的健康福祉作為科技研發的重要導向。支撐疫情防控,檢測手段更迅速更便捷更精準,藥物研發取得突破性進展,疫苗研發積極適應疫情和病毒新的變化,在實踐中不斷驗證其有效性和安全性。加快藥物和醫療器械研發,通過實施新藥創制重大專項,我國獲批I類新藥從2008年之前的5個達到現在的75個新品藥,以正電子磁共振掃描系統(PET/MR)為代表的一批國產高端醫療器械投入使用。
王志剛同時介紹,我們圍繞提升體系化能力加快建設戰略科技力量。包括國家實驗室、國家重點實驗室、高水平研究型大學和科研院所建設,以及高科技企業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