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日是2022年首個交易日,業內人士表示,元旦后首周資金面擾動因素相對較少,且上年年末財政支出也會對1月初流動性形成補充,整體來看壓力不大,跨年擾動消退后,資金利率將逐漸回歸至中樞附近波動。

具體來看,本周(1月4日-7日)公開市場合計有7000億元逆回購資金到期,其中7天品種6500億元,14天品種500億元;周二至周五到期規模分別為2700億元、2100億元、1100億元及1100億元。
而在政府債券發行方面,據廣發證券劉郁統計,當周政府債合計凈繳款僅10億元,低于此前一周的1171億元;當周政府債無發行計劃,2022年第一批國債將于1月12日(下周三)發行。另當周還有1095.5億元同業存單到期,也低于此前一周的2853.7億元。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12月末R007成交量相對較大,28日-30日期間分別達到7368億、7355億及8471億元,合計超過2.3萬億元,根據加權期限推算,大部分將于本周二到周四(4-6日)到期,或也會對資金利率產生一定擾動。
資金面平穩下,4日上海銀行間同業拆放利率(Shibor)整體下行,14天品種跌近90BP。具體來看,隔夜Shibor跌20.40BP,報1.9250%;7天Shibor跌17.20BP,報2.0990%;14天Shibor跌87.60BP,報2.1120%。
不過將時間拉長來看,1月銀行間市場流動性缺口或相對較大,資金面能否繼續持穩或仍取決于央行,業內人士普遍預計,OMO操作將不會缺席,但降準降息能否落地仍存爭議。
據東北證券沈新鳳測算,由于春節效應會產生提現需求,且銀行信貸“早投放、早收益”原則下有爭取“開門紅”的傳統,加之恰逢專項債發行前置,1月銀行間流動性缺口或將高達3.96萬億元。
東吳證券李勇預計,央行或采取逆回購和碳減排支持工具結合的方法來解決春節前的流動性問題。中信證券固定收益團隊也認為,隨著宏觀政策穩增長需求的增加,央行OMO與MLF投放可能會相對積極,而降息能否落地或還要看年初信貸的投放情況。
而在具體的降準降息時間方面,沈新鳳認為,雖然一季度仍然存在再次降準甚至降息的可能,但不一定會趕在1月內再次進行。一是從央行的操作習慣看,自2015年以來未曾出現連續兩月分別單獨降準0.5個百分點的情況,且連續兩次降準還可能給市場帶來較為強烈持續寬松預期,與央行表述的穩健立場略有偏差。二是春節所面臨的流動性缺口資金多為短期資金需求,對于熨平短期流動性的波動而言,公開市場操作等短期貨幣政策工具相對更為對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