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企全年利潤有望正增長
來源:第一財經日報|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財政部昨日發布數據顯示,1~11月,央企累計實現利潤15335.2億元,同比增長11.2%;地方國有企業6148.9億元,同比增長1.5%。這意味著,地方經歷了一年多的利潤負增長后,中央和地方國有企業全年…
財政部昨日發布數據顯示,1~11月,央企累計實現利潤15335.2億元,同比增長11.2%;地方國有企業6148.9億元,同比增長1.5%。
這意味著,地方經歷了一年多的利潤負增長后,中央和地方國有企業全年利潤最終能獲得正增長。
數據顯示,1~11月,國有企業累計實現營業總收入419258.1億元,同比增長11%;累計實現利潤總額21484.1億元,同比增長8.2%。其中,實現利潤同比增幅較大的行業為電力行業、電子行業、施工房地產行業、汽車行業、交通行業等。
但經過一年多的調整后,國有企業仍面臨較大的成本管控壓力。數據顯示,1~11月,國有企業累計發生營業總成本404093.7億元,同比增長11.3%,超過企業營業收入和利潤的增幅。其中銷售費用、管理費用和財務費用分別同比增長12%、6.5%和7.9%。
此前,市場曾經希望,新一屆政府上臺之后,能如以往一樣有一波投資政策。但今年以來,中央政府堅持“穩中求進”的步調,保持溫和政策,又緊抓結構調整。雖然企業所希望的政策刺激沒有到來,但卻保證了經濟在結構優化下平穩增長。
國務院國資委研究院研究員胡遲對《第一財經(微博)日報》記者表示,本屆政府履職以來的調控理念表明,在內需正漸進復蘇的情況下,政府不會為了實現所制定的目標,而盲目刺激經濟增長。保持現狀是目前的最佳對策。與此同時,調節產能過剩、解決地方債務與化解房地產泡沫的風險應當成為經濟結構調整的“重中之重”。
這也意味著,企業仍需要在階段性產能調整的基礎上做好明年更大幅度調整產能的準備。如果企業自身不加快調整,大多數行業利潤平緩增長的局面不會被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