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新增外匯占款近4000億 外部資本流入趨勢未變
來源:第一財經日報|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12月17日,央行公布的數據顯示,11月全部金融機構外匯占款規模為283575億元。而此前數據顯示,10月末,外匯占款規模為279596億元。這意味著,11月新增外匯占款為3979億元。這已經是外匯占款連…
12月17日,央行公布的數據顯示,11月全部金融機構外匯占款規模為283575億元。而此前數據顯示,10月末,外匯占款規模為279596億元。這意味著,11月新增外匯占款為3979億元。
這已經是外匯占款連續第四個月正增長,熱錢流入壓力不容小視。此前,9月份外匯占款增長1260億元人民幣,10月份增長4416億元。
一方面,貿易順差下,企業不斷地將外匯出售給商業銀行以換取人民幣,銀行又將購得的外匯出售給央行以換取人民幣,如此循環使外匯占款大幅增加。
海關總署發布的11月中國進出口情況數據顯示,2013年11月貿易順差進一步擴大,當月貿易順差338.01億美元,創下了近五年來的最高值。
而另一方面,熱錢流入也是推升外匯占款增加的原因之一。
民生銀行金融市場部首席分析師李志強認為,在人民幣持續升值預期的推動下,外部資本流入的趨勢沒有發生變化。
就在今年12月初,國家外匯局還下發了《關于完善銀行貿易融資業務外匯管理有關問題的通知》,以期遏制虛假貿易融資行為,防范異常外匯資金跨境流動。
縱觀2013年全年的外匯占款,新增外匯占款呈現雙向波動趨勢,年初、年尾激增的特征。6、7月,外匯占款為負增長,其他月份則為正增長。其中,1月新增外匯占款6837億元為最高;2~4月,新增外匯占款均在2000多億,5月、8月則在1000億元以下。從9月開始,新增外匯占款又開始逐步增大。
一般而言,外匯占款是創造基礎貨幣最主要的渠道,其與銀行間市場的流動性密切相關。外匯占款增加,意味著向銀行間市場注入流動性。在當前流動性緊張的背景下,外匯占款增加,為緩解年末的流動性緊張提供了一定助力。
民生銀行發布的研究報告就稱,進入12月下半月后,資金緊張的態勢可能會延續一段時間。隨著時間漸近年末,為提前應對年末的流動性需求,大行有可能主動提高備付水平,導致融出資金意愿降低,從而加劇資金面的季節性緊張。
中金公司首席經濟學家彭文生則認為,近期的利率上升代表央行貨幣政策在收緊,背后的原因是貨幣政策重心從前期的穩增長轉為防控金融風險,利率市場化的改革也會使得當前受到壓抑的利率體系向均衡利率回歸,從而推升利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