貨幣政策:在復雜局面中尋找平衡藝術
來源:鋼聯資訊|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據金融時報消息,當前我國經濟正面臨著增速換擋、結構調整、前期刺激政策消化的多重復雜局面。因此,在轉型升級與保持合理增長速度之間,找到一個“黃金平衡點”,使增長保持在合理區間,同時…
據金融時報消息,當前我國經濟正面臨著增速換擋、結構調整、前期刺激政策消化的多重復雜局面。因此,在轉型升級與保持合理增長速度之間,找到一個“黃金平衡點”,使增長保持在合理區間,同時加快結構調整,著力提質增效,使中國經濟行穩致遠顯得至關重要。在“黃金平衡點”上,貨幣政策該如何尋找平衡的藝術、精準發力,達到宏觀調控的目標?
有關專家在接受采訪時表示,這一“黃金平衡點”意指穩增長、調結構、促改革、防風險的平衡點。三季度以來宏觀經濟持續向好,為我國繼續經濟轉型、結構調整贏得了空間。下半年中國宏觀經濟力求穩中求進、穩中有為、穩中提質。對于貨幣政策而言,應繼續秉持穩健基調,進一步增強貨幣政策的前瞻性、針對性和靈活性,尋求經濟增長與結構調整的平衡。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曾用“柴薪”來比喻財政貨幣政策:“如果我們放松貨幣政策,多發赤字,那就像抱薪救火,薪不盡,火不滅。”2013年前三季經濟呈現逐步企穩的趨勢,本屆政府明確堅持“不擴大赤字,既不放松又不收緊銀根”,采取“調結構、促改革”的方式“穩增長”。目前經濟企穩是政府宏觀經濟調控政策初見成效的表現。在內外部需求疲軟的情況下,投資依然是拉動經濟增長的主要著力點。不過在投資的方向和結構方面,政府采取了新的思路,主要是著力激發市場活力,加強薄弱環節建設,提高增長的質量效益,保障和改善民生,希望為經濟持續健康發展打下好的基礎。
不過,也應該看到,我國經濟發展中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問題依然突出,比如經濟增長主要依靠投資和出口拉動,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較低;此外,經濟增長主要依靠生產要素的高投入和高消耗支撐。事實證明,這種經濟增長方式不可持續,不利于提高社會福利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因此,必須以穩健貨幣政策支持經濟結構調整,推動經濟增長方式轉變。穩健貨幣政策要堅持住、發揮好,合理保持貨幣總量,按照有保有壓、有扶有控的原則,加大對先進制造業、勞動密集型產業和服務業、傳統產業改造升級等的信貸支持。推進利率市場化改革。支持調整過剩產能,對整合過剩產能的企業定向開展并購貸款,嚴禁對產能嚴重過剩行業違規建設項目提供新增授信。
穩健貨幣政策要進一步增強靈活性,根據經濟運行情況和流動性狀況適時適度進行預調和微調,保持流動性適度寬松。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微博)認為,公開市場操作仍將作為主要的政策工具來使用,下半年將以凈投放為主,盡管在穩健貨幣政策下利率和準備金率不會大幅調整,但一旦經濟增長和就業滑出下限,不排除綜合運行數量型和價格型工具來促進信貸和社會融資規模適度平穩增長的可能,以推動市場利率下行。
穩健貨幣政策同時要增強針對性。為有效調節市場流動性,再貸款、再貼現、短期流動性工具和常備借貸便利、定向央票等針對性強的定向調節工具的使用頻率會明顯提高,鼓勵金融機構有針對性地加大對小微企業、戰略新興產業、服務業和國家重點項目后續融資等領域的資金支持,確保“好鋼用在刀刃上”。
除了引導信貸資金支持實體經濟,當前宏觀經濟形勢對貨幣政策在“穩增長、調結構、防風險”間的平衡性和協調性要求更高。從中長期防通脹和控風險的角度來看,貨幣政策應保持適當偏緊。連平分析稱,近年來,地方政府融資平臺和房地產行業的風險引起了國內外高度關注。2013年以來,盡管貸款增長平穩,但非銀行信貸融資大幅增加。有證據表明,上半年新增社會融資規模中的大部分(主要是非信貸融資)流向了房地產和地方政府融資平臺。這主要是因為房地產市場的高收益預期使得房地產企業可以承受較高融資成本,而地方政府融資平臺本身對融資成本不夠敏感。在當前制造業存在產能過剩、融資需求偏弱的情況下,政策放松的結果很可能是進一步導致過多的資金流向房地產和地方融資平臺,進一步集聚風險。因此,為避免房價大幅反彈、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和防止地方政府債務大幅攀升,貨幣政策不宜放松。此外,治理影子銀行風險、防止銀行表外業務過度發展以及規范債券市場發展等,都需要貨幣政策保持適當偏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