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倫的挑戰:如何平穩退出QE
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在9月18日的議息會議后,美聯儲意外地決定維持QE規模不變,令全球市場驚喜而困惑。北京時間周四凌晨公布的9月會議紀要對這個“艱難的決定”給出了解釋。紀要顯示,美聯儲內部對于何時開始縮減…
在9月18日的議息會議后,美聯儲意外地決定維持QE規模不變,令全球市場驚喜而困惑。北京時間周四凌晨公布的9月會議紀要對這個“艱難的決定”給出了解釋。
紀要顯示,美聯儲內部對于何時開始縮減量化寬松(QE)規模仍存在分歧。美聯儲憂慮經濟數據無法達到預期,而市場和財政僵局風險讓他們擔心在此刻收縮QE可能使問題惡化。不過,多位美聯儲官員仍希望今年開始縮減購債規模,并于明年結束債券購買計劃。
僅僅在這份會議紀要公布一個小時之后,美國總統奧巴馬便正式提名美聯儲副主席耶倫(JanetYellen)為下一屆美聯儲主席。如果提名得到批準,耶倫將成為美聯儲史上首位女掌門,并將接過現任主席伯南克手中的“燙山芋”——如何平穩地退出QE而不引發一場新的全球危機。
美聯儲面臨艱難抉擇
“由于存在各方面考慮,本次會議做出維持購債規模不變的決定相當不易。”9月的FOMC(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會議紀要稱。其中最能體現美聯儲“糾結”的一句話是,“在數位成員看來,出于多方面考慮,本次會議上維持資產購買規模不變的決定險些沒能通過”。
在美聯儲9月決定“暫不退出QE”后,全球市場沉浸在驚喜之中,股市和債市反彈,資金開始回流新興市場。但逐漸又陷入了焦慮與困惑:是什么令美聯儲當時做出暫時不縮減QE購債規模的艱難決定?
簡單的答案可以只有兩個字:“風險”。紀要稱:“近月來不斷有人提出疑問,擔心金融環境收緊對住房市場和整體經濟的影響,以及財政政策可能引發的嚴重風險。”
具體來說,美聯儲官員擔心縮減購債規模可能導致金融環境進一步收緊,在目前充滿不確定性的情況下美聯儲不愿承擔額外風險。
紀要顯示:“在9月會議上宣布降低資產購買規模可能導致金融環境出現進一步不必要的收緊。因為市場可能將此解讀為:在近期數據喜憂參半的情況下,美聯儲依然愿意朝退出高度寬松的貨幣政策方向邁出第一步。”
出于這樣的顧慮,多位FOMC委員認為,從風險管理的角度看,美聯儲必須謹慎行事。“鑒于近期數據喜憂參半(如通貨膨脹率仍低于美聯儲長期政策目標),加之圍繞近期財政不確定性的擔憂,一些官員傾向于等待更多證據,證明自己對經濟持續改善的預期能夠實現”。
如何平穩退出QE
如果危機以來的美聯儲貨幣政策可以寫成一本書,那么上半部的作者就是伯南克,他的論題是“如何運用貨幣政策避免大蕭條”;而下半部的作者就是被奧巴馬稱為“美國最好的經濟學家和決策者之一”的耶倫,擺在她面前的論題是“如何進行貨幣政策正常化”,其中第一章就是“如何平穩退出QE”。
這是一個全球都在思考的問題。在華盛頓陷入政治僵局、美國債務違約風險浮現的時候,什么樣的經濟狀況會觸發美聯儲開始逐漸縮小QE購債規模?如何平穩地實現貨幣政策正常化而不引發一場新的全球危機?
耶倫無法從圖書館找到太多參考書——退出QE政策是史無前例的;也無法從其他央行找到結伴同行的“小伙伴們”——無論是日本、英國還是歐洲央行都還在QE中激流勇進,而他們也都在靜觀美聯儲如何“上岸”。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金融顧問兼貨幣與資本市場部主任喬斯·維納爾斯(JoseVinals)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縮減QE是一個具有挑戰的過程。之所以有難度,是因為我們都沒有這方面經驗,來理解如何減少購債規模的速度及其對長期利率的影響。”
退出QE只是第一步,之后耶倫還將需要領導美聯儲官員們討論何時開始上調短期利率。耶倫將努力向市場解釋,逐步縮減QE直至完全退出的過程并不應該解讀為美聯儲更加接近上調短期利率。
此外,在美國經濟復蘇充滿不確定性的背景下,耶倫還將探究如何運用新的政策工具來降低失業率而不大幅推高通脹率。
在奧巴馬提名后,耶倫周三暗示,上任后她將用更廣闊的視角來看待美聯儲的職責。她表示,美聯儲能幫助確保所有人都有機會努力工作、改善生活;確保通貨膨脹繼續受控,不會侵蝕經濟增長的效益;能夠,也必須保衛金融系統。
作為耶倫的朋友,奧巴馬的前經濟顧問委員會主席克里斯蒂娜·羅默(ChristinaRomer)稱,預計耶倫領導下的美聯儲不會在短期內推出大膽的政策行動;耶倫是美聯儲當前政策的一位關鍵設計師,因此預計她上任后主要將延續老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