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E完成使命 淡出幾成定局
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據證券市場紅周刊報道,“鷹派”薩默斯放棄競選美聯儲主席后華爾街一片歡騰,然而多數投資者認為這難改量化寬松政策(QE)退出預期——QE已完成使命,并將在FOMC會議宣布啟動削減購債規模計劃。…
據證券市場紅周刊報道,“鷹派”薩默斯放棄競選美聯儲主席后華爾街一片歡騰,然而多數投資者認為這難改量化寬松政策(QE)退出預期——QE已完成使命,并將在FOMC會議宣布啟動削減購債規模計劃。美聯儲究竟是否要退出QE?這一懸念將在9月19日凌晨揭曉。
QE退出幾無懸念
盡管美聯儲關注的通脹率和失業率離2.5%、6.5%的目標還有一定空間(見圖),但其核心通脹率自6月創兩年來的新低后,連續2個月出現抬頭趨勢;而美國近期公布非農就業數據也低于市場預期,且未來繼續上行的可能性仍然較大。但是面臨資產泡沫所觸發的金融風險以及量化寬松有效性大為降低,業內認為美聯儲將不得不采取行動。大陸期貨總經理助理李鵬云對紅刊表示,在經濟危機時代美聯儲的印鈔刺激“無法停止”,使得美國經濟在“美元毒品”的刺激下反復,最終導致個人債務迅速膨脹、貿易失衡。為解決經濟結構和增長模式長期存在的問題,美國需要通過出口來保持經濟的持續發展,那么退出QE將更加符合美國利益。實際上,美聯儲官員也已經意識到與前兩輪QE的相比,目前的資產采購有效性已經大大降低。
“美國經濟經過這幾年刺激之后確實已經復蘇,量化寬松已經完成了他的使命。”李鵬云稱。如果此時不退,那么將要延遲至今年10月底或12月中旬再次召開的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FOMC)會議,而10月份又不得不面臨國會債務上限之爭。據《華爾街日報》報道,在10月18日至11月5日之間的某個時間點,美國政府將不再有能力繼續借款并將耗盡償債能力。美國兩黨政策中心也曾表示,在此期間償債資金用盡的可能性高達90%-95%。由此,不難預見債務上調激戰將在10月上演,而這并非美聯儲采取貨幣政策行動的理想時機。
如果宣布QE退出延遲到12月的FOMC會議時,留給伯南克政策“試錯”的時間已經不多,他將在2013年1月卸任。“在連續6年營造寬松政策環境之后,伯南克不希望在離任前再做突兀決定,進而引發全球市場的震蕩。因此伯南克更愿意在真正”過氣“之前及時對政策作出調整。”瑞士信貸首席經濟學家NealSoss指出,經濟形勢沒有完美時刻,因此美聯儲收回資產購置計劃的最理想時點是9月17~18日的FOMC會議。這也代表著包括瑞銀、大摩在內的等外圍主流機構一致看法。
中國將受多大沖擊?
受QE退出影響,近期新興市場資產遭遇了大量拋售,引發債券、股市和匯市持續動蕩。印度孟買指數在短期跌幅超過10%,印尼股市10個交易日下跌超過14%等。盡管中國有龐大的外匯儲備及資本管制護體,但是資本大規模撤離新興經濟體導致8月份FDI大幅下挫。商務部17日公布的數據顯示,1~8月累計實際使用外資金額為797.7億美元,同比增長6.37%。其中8月份,FDI同比僅增長0.62%(未含銀行、證券、保險領域),遠低于上月逾24%的增幅。
周二上證指數亦重挫2%,與此同時,央行本周二意外在公開市場進行了縮量逆回購,交易規模在上周同期100億元的基礎上繼續收縮至80億元。顯示出監管層繼續維持緊平衡的信號,使得市場資金面再現緊張局面。受此影響,上海銀行間同業拆放利率SHIBOR隔夜品種飆漲48.5個基點至3.4930%。分析人士稱,短期內央行將維持現在的逆回購操作水平。尤其是外部環境存在較大變數的時候,央行按兵不動是比較恰當的方式。
央行行長周小川在9月初出席G20峰會期間表示,主要儲備貨幣發行國的貨幣政策有比較明顯的溢出效應,“中國對此有足夠的應對措施,從一開始就做了一定的準備。”周小川所說的“準備”,業內認為是其一直強調的兩個“池子”,即我國高達3.5萬億美元的外儲和大型商業銀行高達20%的存準率,這使得央行可以在美元匯率上升和國際資本外流的情況下,保證人民幣兌美元匯率的相對穩定,必要時降低存準率以穩定國內流動性環境。此外,我國資本項目尚未實現完全可兌換,這可以狙擊熱錢快速進出,因此美國即使退出QE對A股沖擊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