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磚國家可以承受更大規(guī)模資金回撤
來源:成都商報|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新一輪金融恐慌席卷新興市場。市場擔心,歐債危機的翻版會在新興市場上演。歐債危機的恐慌暫時消失———德國10年期國債收益率持平于1.84%,兩年期收益率持平于0.21%,歐元對美元匯率上升0.7…
新一輪金融恐慌席卷新興市場。市場擔心,歐債危機的翻版會在新興市場上演。
歐債危機的恐慌暫時消失———德國10年期國債收益率持平于1.84%,兩年期收益率持平于0.21%,歐元對美元匯率上升0.7%至每歐元兌換1.3421美元。美元與歐元之間的平衡再次顯靈,歐債危機似乎云淡風輕。但新興市場卻是狂風暴雨,一度備受推崇的金磚國家以及相關的原材料出口國受到撤資的嚴重考驗。
此次恐慌已成國際金融大事。8月19日,20種主要新興市場貨幣全線下跌,印度盧比匯率創(chuàng)歷史新低,今年以來已累計下跌了12%,外界開始擔憂盧比的進一步下跌將致印度重陷1991年的巨大危機。南美情況同樣不妙。墨西哥經濟數(shù)據(jù)低于預期,巴西等國由于大宗商品價格下降,經濟在低位徘徊。由于中國引擎威力下降,對全球大宗商品市場形成連串沖擊。
即使如此,債務瘟疫也不會傳染到新興市場。后金融危機時代,各經濟體間隔著出現(xiàn)恐慌已是常態(tài),資金撤出新興市場不止一次。經歷數(shù)次危機的洗禮,新興市場已經有了對付危機的絕招。
首先是降低負債率。印度負債占GDP的比率在1991~1992年曾高達40%左右,其后一路下行,目前只有20%左右,在可以承受的范圍之內。
其次各主要新興經濟體擁有高額的儲備資產。歐債危機發(fā)生時,當事國曾向新興經濟體救助,正是因為后者手中有大把的現(xiàn)金。雖然這兩年外匯儲備有所降低,但印尼、印度、巴西和俄羅斯等12個國家及地區(qū)的外匯儲備總和到6月底仍有2.97萬億美元,加上中國手持約3.5萬億美元,攜手抗擊做空者仍綽綽有余。更別提印度與中國還是全球最大的民間黃金消費大國。幾千億的資金難不倒金磚國家,金磚國家可以承受比目前更大規(guī)模的資金回撤。
發(fā)達國家能使用的手段,新興市場都在用,比如動用政府力量穩(wěn)定匯率,比如上調或下降利率,比如政府拯救證券市場,終極手段當然是采用量化寬松的貨幣政策。新興市場經濟體的貨幣堤壩厚實,投機資金想沖垮堤壩,獲得東南亞金融危機時的收益,目前是不可能的。
雖然能夠承受資金撤出的壓力,但新興市場經濟體正在產生分化,僅僅依靠原材料出口而缺乏技術創(chuàng)新、失業(yè)率高企的國家前景堪憂;另一些國家權貴利益鐵板一塊,導致全要素生產率大幅下降,未來難言樂觀。
美元洪水、債務洪水沖刷各國堤防,存在硬傷的歐元區(qū)先出現(xiàn)大缺口,部分新興經濟體也已變得十分脆弱。雖然這一輪全球資金回撤不會水淹七軍,但在北非、南美等地的有些國家,可能無法再經歷一次洪峰的考驗。
延伸閱讀
- 上一篇:唱衰新興經濟體不利全球復蘇 下一篇:今日辟謠(2023年11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