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不應“吃醋”中美互動
來源:第一財經日報|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友愛——日本前首相鳩山由紀夫在給《第一財經日報》的題詞中揮毫寫下這兩個漢字。落款中,鳩山由紀夫特意改成了“鳩山友紀夫”以體現他所提倡的友愛政治。6月27日~28日,第二屆“世界和平論壇…
友愛——日本前首相鳩山由紀夫在給《第一財經日報》的題詞中揮毫寫下這兩個漢字。落款中,鳩山由紀夫特意改成了“鳩山友紀夫”以體現他所提倡的友愛政治。
6月27日~28日,第二屆“世界和平論壇”(高級別非官方國際安全論壇)在清華大學舉行,鳩山將應邀出席。臨行前,他在東京接受了本報記者的專訪。
作為日本最受爭議的前首相之一,鳩山卸任后曾多次訪華,在今年1月的訪華行程中,他前往南京參觀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并為當年日本兵犯下的罪行道歉,而其有關釣魚島問題的表態甚至招致有些日本媒體的“國賊”批判。本次專訪中,鳩山表示,他不會因為這些所謂的批判而選擇沉默。當今日本政府對釣魚島“不存在任何主權問題”的立場,是完全無視中方主張的一種挑釁,不適宜解決問題。
談到中美日三國關系,鳩山稱日本不應該對中美構建新型大國關系感到嫉妒。而對于依然保持高支持率的安倍內閣,鳩山指出安倍晉三輕視亞洲的路線根本有誤。
鳩山說,自己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多次會面,“從他身上我感受到一種‘安定感’。”
回應“國賊”批判
第一財經日報:在上一次訪華時,你關于中日兩國對釣魚島(日本稱尖閣諸島)主權“存在爭議”的發言在日本國內引起了安倍內閣和一部分媒體的強烈批判,認為與日本政府的立場不符。這次訪華,你會在相關問題上選擇沉默嗎?
鳩山:當然不會選擇沉默。此次訪華期間,我會繼續在各種不同場合表明自己的觀點。在面對釣魚島這樣的領土問題時,日本人經常會強調所謂“固有領土”概念,但我認為我們有必要再好好學習一下歷史。中日兩國有著不同的歷史,對領土問題也有各自不同的主張。然而,日本政府現在所謂“不存在任何主權問題”的立場,是完全無視對方主張的一種挑釁,是最不適宜解決問題的態度。
我認為,中日兩國都有必要以謙遜而冷靜的態度,通過對話解決相關問題,而要實現對話,就必須回到41年前的原點。1972年,當時的田中角榮首相和周恩來總理在中日恢復邦交正常化的談判中,就釣魚島問題達成“擱置爭議”的共識,這是個英明的決斷。中日雙方特別是日本,現在有必要重新回到這一原點,重新回到擱置爭議、攜手合作的軌道上來。這是我一貫的態度,今后也不會改變。
前段時間,前官房長官野中廣務在訪華時稱,他曾親耳聽田中角榮提到中日間確實存在對釣魚島“擱置爭議”的共識,但即使對于這樣明確的證詞,現在的日本政府也予以否認,甚至對野中這樣的歷史見證人予以批判,實在是很奇怪的事情。同樣,在日本國內,也有人稱我為“國賊”,但我相信,歷史終會證明究竟是誰對誰錯。
希望中國人民能理解,依靠經濟發展而躋身世界先進國家行列的日本,在最近20多年時間里經濟一直處于低迷狀態,這使得一些人或因為憤恨或因為喪失自信,而變得有越來越右傾。我相信,即使我的主張現在會遭受批判,但當日本的經濟重新恢復活力之后,同意我的觀點的人一定會越來越多。
日本應為中美關系改善出力
日報:前段時間,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同美國總統奧巴馬的會談,讓外界看到了中美兩國正著手建立新型大國關系的趨勢,而日本媒體的報道中仍只是強調中美之間依然存在著許多分歧,請問你怎么看接下來的中美日三國關系?
鳩山:的確,美國內部對于中國在軍事方面的快速發展感到威脅,但同時,美國也意識到,中國是一個擁有13億人并高速發展中的國家,同這樣的大國加強合作關系對美國本身來說是有益處的,同時,中美在安全保障領域建立穩定的合作關系,對于需要削減國防預算的美國來說也是極為重要的。因此,雖然今后中美兩國依然可能在某些具體問題上存在分歧,但從基本的大方向上來說,中美兩國間的合作關系會不斷增強。
我認為,對于中美加強合作的現實,日本不應該感到羨慕或者嫉妒,而是應該爭取在中美兩國間起到橋梁作用,支持兩國關系的進一步密切和強化,如果日本能擁有這樣的氣度,反而會在今后的三國關系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從日本角度出發,或許會認為美國向來重視日美關系,但在美國政界和知識界中,越來越多的聲音認為,對美國來說,今后中國要比日本重要得多。日本政府應該正視并承認這一現實,同時,制定出有助于各方建立雙贏甚至多贏局面的靈活外交戰略。
日報:你是日本政壇內為數不多的同習近平主席和奧巴馬總統都舉行過會談的政治家,能否談談對他們的印象?
鳩山:我同習近平主席見了三四次,我認為他是一名具有領袖風范的政治家,從他身上我感受到一種“安定感”,并且每次見面都覺得這種“安定感”有所增強。和某些會突然說些莫名其妙話的日本政治家不同,習主席總是冷靜地對事物作出判斷,因此,我相信習主席今后也會理智而冷靜地處理釣魚島問題。而我和奧巴馬總統也見過幾次,我感覺他也是一名非常開明的政治家。
正因為中美兩國高層有這些特質,本來日本如果方向正確的話,完全有可能構筑起中美日三國間高度的合作關系,然而現實卻是只有中美之間正逐漸形成這種合作關系。我認為,現在的日本政府所奉行的所謂“自由繁榮之弧”價值觀外交,以及在中國周邊國家中尋求盟友一起孤立中國的做法,是錯誤的。
安倍重美輕亞路線錯誤
日報:回來談談日本的內政,在不久前結束的東京都議會選舉中,自民黨又獲大勝,而民主黨則再度慘敗,你認為自民黨的勝因是什么?而身為民主黨的創建者之一,你對民主黨目前的現狀又作何感想?
鳩山:這是可以預見的結果。民主黨內部分裂,不履行對選民的承諾,從而喪失了選民的信任,才導致了現在的結果。信任的構建要花很長時間,而崩塌只需一瞬間。現在的民主黨,已經完全不是我當年創建民主黨時所構想的那個樣子了。
而對自民黨來說,選舉的勝利意味著選民認同執政黨的政策,然而,我對安倍政權的政策是否真的會帶領日本重振經濟表示懷疑。所謂的“安倍經濟學”,依靠口號和中央銀行(行情專區)的金融政策讓外界抱有期待并造成日元大幅貶值和股價上升,選民因為這些暫時的榮景而對執政黨投下信任票,然而事實上,日本的實體經濟并沒有發生太多變化,而安倍首相推行的經濟成長戰略也缺乏實質內容。
日報:你認為,日本最需要什么樣的經濟成長戰略?
鳩山:在我擔任首相期間,提出三個方針:綠色改革(greeninnovation)、生活改革(lifeinnovation),以及參與亞洲的發展。然而,比起亞洲,安倍首相更重視美國,更愿意在加入TPP(《跨太平洋(行情股吧買賣點)戰略經濟伙伴關系協定》)上下功夫。當然,美國也很重要,但日本必須要更加重視同亞洲,特別是同中國等東亞國家的關系。中國的經濟發展迅速,中國的經濟發展也有利于日本,同中國以及東亞各國構建雙贏局面對日本的未來十分重要,也正因這樣,有必要妥善解決目前困擾日中、日韓、日俄關系的一系列爭議問題。
日報:這是否也是你創立東亞共同體研究所最主要的目的?
鳩山:是的,東亞共同體的構想可以說是我畢生的事業。二戰后,日本人在安保方面過于依賴美國,以至于日美安保同盟成了日本外交戰略的最優先選項,且除了日美安保之外就再也沒有其他內容。我認為,日本可以將日美安保放在一個重要地位,但不需要在所有方面都聽命于美國。21世紀是亞洲的世紀,日本人應該樹立自己是亞洲人的一分子的觀念,同亞洲國家強化合作關系。
在我擔任首相期間,日本同中國、韓國、俄羅、東盟國家的關系都不錯,然而在我辭職之后,東亞共同體的提法就從日本政府消失了,而不久之后,中日之間在釣魚島海域就發生了漁船撞擊的事件。我認為,日本在處理這件事情上的做法欠妥,導致釣魚島從那時起引起了雙方高度的關注和緊張。能否同中國建立高度信賴的合作關系,對中日兩國,特別是對日本來說,事關未來的生存問題,因此,為了兩國未來能建立互信關系,日本有必要重新學習歷史,對自己曾經犯下的錯誤好好道歉。
延伸閱讀
- 上一篇:1至5月鐵路基建投資1322億 下一篇:今日辟謠(2023年11月17日)